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由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此项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虽然建立了公司制的现代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决策失效、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发展,亟待完善。本文以混合所有制类型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优化股权结构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优化股权
一、混合所有制和公司治理概述
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始自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明确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管理层在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受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其结构和模式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适用的主要是大陆法系下的双层制,即公司除设立董事会之外,还设立了由股东外派的专职监事组成的监事会。
二、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国有企业之所以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因为:
一是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即国有企业一般具有资金实力强、技术产业化经验丰富,但是却存在管理效率不高、对外界环境变动反映迟钝等问题,而非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高、灵活性强、创新意识较高,但是各项资源却比较匮乏,二者进行混合改革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并且可以有效地放大国有资本,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国有企业简政放权,减少腐败,即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使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两权分离,从而提升了外部监督力度,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实现公平竞争,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使得非国有资本参与一些国企的垄断行业,从而有效降低了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而为行业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基础。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
(一)股东间的利益冲突现象加剧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所组成的国有股、个人股和法人股等结合的经济利益体。这个利益体虽然在经营管理目标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同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从而造成了股东间存在以下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方面是非国有股东和国有股东之间的管理目标的冲突,即非国有股东则单纯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国有股东在经营目标方面除了容易受到政府干预、考虑社会公众的稳定性及其利益,更重要的是还要兼顾利润及经营管理绩效,当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出现冲突的时候,国有股东将会把政府管理意图和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差异势必会造成二者在追求利益方面存在冲突。
另一方面是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本将会形成一般参股、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三种类型的股权模式,而不同的形式则容易产生不同的利益冲突问题,例如当国有股权处于相对控股(持股比例在20%至50%之间)时,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股权处于一种相对分散状态,二者都有在董事会中贯彻自己意愿的迫切要求,如果在表决过程中对方利益受到不利影响,非国有股东则会多方干涉来影响表决结果。
(二)内部控制人现象发生几率更高
所谓的内部控制人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的职业管理者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通过牺牲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采取管理措施,从而造成企业的经营偏离预期管理目标的现象。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国有资本控股的状态下之所以出现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几率偏高,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主体的虚置和股权的过分集中,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经营者“逆向选择”的动机得以实现,其突出表现为过度的职务消费、过度投资的短期行为等。
(三)国有企业职工与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
当前在我国所实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运行模式基本上是以原有的国有企业为基础,引进非国有资本进行改制形成,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正式员工原有的职工身份难以有效改变,特别是一些具有“干部”身份为代表的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融入的非国有资本很难按照股权结构的变更而撼动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从而对公司治理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类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
正因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进行完善:
(一)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股权结构的优化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股权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降低因“一股独大”而带来的治理效率低下问题,在实践中可从两个角度来加以优化:一是促进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股东制衡转变,即可以通过增加外部资本的力量、发展各种基金组织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确保国有资本代理人到位防止虚化等措施来实现二者的相互制衡;二是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完善,当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因此在混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作为控股股东的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即通过任职资格、公正有效的选聘机制、扩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占比等方式来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完善,促使其充分发挥决策建议,进而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二)建立股票期权和年薪有机统一的激励机制来约束公司经营者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要想有效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国有资产不流失,关键在于保障两权分离之后经营者不存在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出现,因此一方面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相互捆绑,促使其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靠近;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有效减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的发生,提高其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建立和规范职工持股机制来降低股东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建立和规范员工持股机制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促成公司所有者和职工形成共享共建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能够通过员工持股促使其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来为后期的经营发展提供创新性的思路,从而实现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质落实。
五、结束语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对于国有企业经营活力的释放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此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却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完善。本文在分析混合所有制类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股权结构的优化、建立股票期权和年薪有机统一的激励机制来约束公司经营者和建立和规范职工持股机制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其公司治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珺.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侍超.有关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弊端之我见[J].财会学习,2017,01.
[3]姚卫军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公司的治理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7,03.
[4]张敏.论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J].青海社会科学,2015,11.
[5]温国林,卿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
(作者单位: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