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篇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内容提要)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19世纪历史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总体来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超越了前代的各阶段的历史观,它是一个极其严密的系统,是一套整体的理论,科学地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动力及社会结构性等问题。 首先,唯物史观有着科学的出发点——“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科学的历史观出发点的确立,是建立唯物史观体系的关键。出发点正确虽然不能保证一个理论体系正确,但却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正确性指明了方向。正是确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出发点,找到了一条考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才创立了唯物史观。

人在历史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人,而且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的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前提和理论的出发点,而在于对“现实的人”作出了科学的规定。“现实的人”即进行物质生产的人,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的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同时,这样的人主要是以劳动者为主体,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并且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步。

其次,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的归宿点是揭示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怎样推动他们本身——包括他们的人性——和他们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规律。简言之,就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是任何社会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生活在自然中,但自然并不能天然地满足人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对自然进行实践的改造,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实践,它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中介,对于特定社会而言,这种人与自然交往关系就是物质生产力。和自然交往的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了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必须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再者生产力必须通过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关系、交往形式这种中介”来实现。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交往形式和人与自然关系相匹配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运动,那又是什么推动着历史发展呢?唯物史观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或终极动力——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生产实践能力。

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这也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生活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把人自身生产和为生活提供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称为“直接生活的生产”,并把直接生活的生产看成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历史的发展可说是直接生活的生产推动的结果。生产——这种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于庸俗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力量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等一切其他因素。只是这些政治的、法律的其他因素都由经济来决定。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合理地被理解为:现实生活的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社会生产总体,“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的合力。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本体论先行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过着现实生活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克服了包括旧唯物主

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中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它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关键字:唯物史观 人类发展 生产力

参考文献《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重释历史唯物主义》

陈金山

12325000047

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篇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意义(下)T

历史历史唯物主义篇三:历史唯物主义必背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必背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 历史 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

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反

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内容: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②坚持改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内容:(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实践的主体。

(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观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内容: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