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

军事历史篇一:历史军事小说

历史军事小说“捻军铁骑”

内 容 简 介

这是一本关于捻军的书,是捻军英豪任化邦的传奇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豫鲁皖一带广泛流传着“论刀论枪数鲁王”的民间歌谣。传颂中的鲁王,就是当时捻军年轻将领任化邦。

十九世纪中叶,天灾不断,难民遍野。对清朝政府来说,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建都江宁,西征北伐,朝野震惊;捻党淮北建军,一呼百应,席卷两淮,称雄豫鲁;民团江淮崛起,连圩数千,拥众十万,割地称王;更兼洋人入侵,肆无忌惮,洋枪洋炮,威逼北京。

其中最令清廷担心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不久就攻克武昌、江宁(古称金陵),并将江宁改称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国都。之后北伐西征,肆虐清朝十三年之久,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国都后,安微就成为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主战场。安微作为前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是清军入关后重点监防地区。从嘉庆年间起,一直到咸丰同治,安微尤其

是淮北一带十年九荒,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各式民间反清团体暗中酝酿。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促进了地方的武装起义,当时在豫皖鲁苏一带,有捻军、长枪会、白莲教、幅军、天地会以及小刀会等武装,其中捻军是当时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民间组织。

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清廷政府风雨飘摇之际,清廷王爷僧格林沁、重臣曾国藩挑起军事大梁。形成“南曾北僧”局面,曾国藩率领湘军将士,在长江以南,负责扫荡太平天国;僧格林沁统帅满蒙骑兵,在安微河南山东一带,负责剿灭捻军。

僧格林沁在历史上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却又粗中有细。他是蒙古贵族,却被大清朝封为“铁帽子王”,可见清廷对他的倚重。须知这“铁帽子王”是清朝对立下战功的满族皇亲宗室的封赏,整个清朝近三百年才封了十三顶。非满族皇亲宗室而被赐封‘铁帽子王’者,僧格林沁是大清第一人。

僧格林沁被清廷誉为“战神”,所率领的蒙古马队称作“天下第一骑”。是咸丰同治年间的朝廷军事支柱。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僧格林沁是个战争狂,一生都在战斗。之所以“颇受争议”,是因为他一方面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元凶,另一方面又是抵抗洋人侵略的王爷。他和林则徐同为一殿之臣,林则徐在广东

虎门销烟,僧格林沁在北京八里桥与英法联军的激战,虽然最后都失败了,可留给后世的口碑却廻然不同。林则徐奉命前往两广镇压太平军,还未开战,路上就病死了。僧格林沁奉命镇压捻军,杀人无数,最后被捻军击败身亡。众人纷纭,僧格林沁若当日就在北京八里桥战死,说不定就是更高一档的林则徐,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任化邦是捻军中文武双全的一员战将,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捻军将领,战场不断地丰富他的阅历。虽然他的胆识和策略早在战斗中显露出来,但是他的所向披靡,却是太平天国天王死后的事。

在太平天国天京沦陷、捻军淮北根据地被摧毁,天军领袖洪秀全、捻军领袖张乐行战死,各地反清起义处于低潮时刻,原天军遵王赖文光、捻军年轻将领任化邦、张宗禹等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时。与剩余的天军、捻军及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反清志士,“誓同生死,万苦不辞。”建立了太平天国新捻军。由于新捻军中大部分战士是任化邦和张宗禹带来的原来淮北老捻军,故新捻军体制上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历法、封号和印信,组织形式上却继续按照捻军的五色旗结构,主要以骑兵为主。后来新捻军又分为“东捻军”和“西捻军”两支,互为犄角,肆虐清廷。

任化邦纵横战场十年,战果累累。歼灭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使大清再无自己的精锐部队,不得不借助汉人绿旗军。后来又粉碎了曾国藩的“剿捻”策略,逼的号称“军事天才家”的清朝栋梁老年蒙羞,不得不退出剿捻生涯。清朝改革少壮派李鸿章专办镇压捻军事务,可这位“清廷后起之秀”却常常被捻军杀的手慌足乱,溃不成军,清廷为此大怒。却再无能人领兵,只好着令李鸿章戴罪图功。 僧格林沁从未服过任何人,却对任化邦十分倾心,谓:“此人可统帅十万马兵之战将!若肯为我所统帅,是大清鸿福也!”

曾国藩则叹曰:“群贼之中,以任化邦之骑为最悍。”

李鸿章对任化邦十分赞佩:“任化邦骁勇善战,项羽之俦,人中怪杰,吾与将士不幸而遇此磨难。”

能够得到对手衷心赞叹,任化邦的文韬武略可见一斑。

安微的早期抗争,不能不提苗沛霖。这个被后来历史学家称为“中国第一代军阀”的枭雄,年轻时是安微凤台县的一个穷秀才,时势造英雄,在那样一个风云年代,苗沛霖以自己的才智与当时形势相结合,根据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创造一套“筑寨、积粟、治兵”理论。由于策略符合实际,两淮竟然掀起筑寨热潮,不论大小乡镇,不论团练捻子。而

苗沛霖通过办团练入手,建立自己的苗家军,最后发展到据圩寨数千,拥众十余万的土皇帝。

占山为王,武装割据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接受,加上苗沛霖当时实力不够,始终反复在捻军与清廷之间,他三次反清、两次反捻,被清廷封为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官居二品;又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他把颍州送给捻军首领张乐行,又设计诱杀了太平军主要将领陈玉成,被世人詬为历史上最反复无常的军阀。

历史总是很复杂的,正义的人物未必十全十美,反面人物也未必没有可敬可佩之处。本来苗沛霖可以成为曾国藩一样的人物,可他没有那样做,从他的一幅对联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走向:

什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

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稅,地也无皮。

苗沛霖不像曾国藩,对清廷从一而终。他看不惯清廷的所作所为,当然更看不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建立自己的王国。可惜事与愿违,他没有成功。可是他敢

军事历史篇二:历史军事小说点评

特战先驱 8分 作者:业余狙击手 优秀的抗战题材小说,展现了血腥惨烈的真实战场,展现了有血有肉的众多爱国军人形象。

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 9分作者:181坦克旅 写作功底非常扎实,基础资料考据精准到位,风格酷肖赫尔曼.沃克《战争与回忆》的经典作品,极具大时代的现场感,而大决战的硝烟弥漫更仿佛扑面而来。可惜太监,极度期待恢复更新。

醒狮5分作者:卫华 曾经在网络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小说。其依托单项科技突破引领世界脚步的期待现在看来未免理想化,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更是大忌,然而全球尽染、遍插红旗的梦想对于热血青年而言,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春秋走向战国 5分作者:梦回汉唐 与醒狮类似的作品,同样缺乏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脱离合理的政治经济基础;以武器装备、战争场面的渲染为主要元素,同时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以吸引读者。

国策 3分 作者:闪烁 又是一部与醒狮雷同的作品,似是而非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大国决策较量在前期很能忽悠人,后期实在是无法自圆其说,便显出漏洞百出来。

弹痕 7分作者;纷舞妖姬 引起了无数人对金戈铁马生涯的浓厚兴趣,却被诸多军事爱好者批得体无完肤的作品,娱乐性和专业性难以兼顾的典范。

第五部队7分作者;纷舞妖姬 在硝烟弥漫、刺刀见红的对日战场,再凉的血都会沸腾起来,无疑作者选择了最适合其激情风格的背景。

诡刺 6分作者;纷舞妖姬保持着作者一贯的风格特点,依旧是热血硬派的军文。但是书中不时流露出对出身论、血统论的强烈认同,我很不喜欢。

狼群 9分 作者:刺血 揭开雇佣兵神秘的面纱、揭示特种作战的惊心动魄。明明是YY小说,却能写出本来即当如此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作者大才,令人叹服。

共和国之辉4分 作者:大米稀饭 一幕幕宏大的战争场面下,隐藏着作者过于注重娱乐甚至有些轻佻的心态,对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描述流于表面。

夜色8分作者:卫悲回这是一部让读者真切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到民族存亡、生死瞬间的作品,在众多推演未来军事小说中最具冲击力和压迫感,也是最具文学性的。其主要瑕疵在于故事的完整度稍欠,结局更显突兀和仓促。

男人的亲王号3分作者:不正开篇颇有几分征服怒海的男儿豪情和大炮巨舰的专业度,不久以后转而充斥着小圈子里庸俗的互相嘲弄和自以为是的政治意见,最后还太监了??曾经对该书寄予厚望无疑是我的错。

决战靖国神社 6分作者:高拙音与其说是军文不如说是政治阴谋小说,题材独特足以吸引眼球,不同利益诉求与理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冲突也颇有看点;但或许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未能真正深入展开故事。

石油咽喉保卫战8分作者:中悦作者对现实政治经济和国际形势有冷静而独到的判断,诸多理念甚至具备相当的前瞻性,各项设定细致合理,堪称YY而言之有物的典范。从文学性来看,全方位、多视点的写作角度良好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大场景,多场景并行的写作手法使情节进展惊心动魄而丝毫不乱。堪称极具特色的佳作。

国破山河在6分 作者:华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颇具吸引力,对于传统武功应用于现代战争的大力渲染也满足了读者YY的心态;相应的,对**战争悲壮感和惨烈感的表现稍有削弱。此外,前期主角身为军工专家,而中期改弦更张成了格斗专家,前后毫不搭调,应是网络连载作品的通病。

无家9分 作者:雪夜冰河这是一部太过厚重、太过沉郁也太过震撼的作品,其中有腥风血雨、有冰刀霜剑、有同仇敌忾、有长歌当哭;不愧为抗战题材小说中的经典。

兵王 9分作者:我是特种兵 在当代背景的小说中,恐怕也只有军旅文学才能容纳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本书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才是源于真实的感动,体会到了自强不息的灵魂。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8分作者:刘猛在肆意张扬血火淬烈、军人荣耀的同时,竟然还能如耳边絮语般萌发纯净的爱情之美,无论是作为军旅文学还是作为情感文学,本书都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

狼牙9分作者:刘猛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集而成了令人永难忘怀的优秀作品,它猛烈地撼动读者的内心,使读者体会到了坚韧和硬朗、豪情和柔情;使读者流泪着笑、怒吼着哭。

历史类:

新宋 9分 作者:阿越 缓缓拉开厚重的历史长卷,一一呈现恍然若生的人物,展现恢宏大气的穿越历史和十字路口中的彷徨与无奈。唯有《新宋》沉凝厚重的笔调,能为读者娓娓道来。

北唐 7分 作者:蚕室废人与《新宋》相似的制度文,不同点在于作者选择用弯刀和强弩来推行他心中完美的制度,而所有的读者,都是在追随这场实则枯燥无比的社会实验。全书厚重有余,灵动稍显不足。

二gui子han奸李富贵 9分 作者:无语中这是神书!掩卷长叹,对主角只有一个“服”字。

顺明5分 作者:特别白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作品,因为它直观展示了原本平实朴素的文字在注水之后,居然能肿胀到如此难以置信的程度。

战国福星大事记6分 作者:冬天里的熊日本战国穿越小说中的佼佼者。故事的吸引力和作者的笔法都像倒吃甘蔗——甜的在后头。

大汉帝国风云录6分 作者:猛子 猛子的作品一贯以大气布局和朴实文风见长,而人

物形象塑造和情味的把握为其至短。本书同样延续了上述鲜明特se。

大争之世6分作者:月关这是月关自曝其短的作品。书名气派甚大,最终出彩的却依然是闺中画眉诸事。仿佛憋足了劲想写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棹板;不料却迎来二八佳丽的红牙拍板、香风小扇。

回到明朝当王爷 8分 作者:月关文字流畅圆润,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活生动,颇有《鹿鼎记》的神韵。但是月关在构思时喜好恢宏结构,而在实际落笔时却只擅长小场景、小细节的毛病也暴露无遗。

朔风飞扬8分 作者:阿弩盛唐的边塞诗风骨遒劲、豪放而悲壮。本书承接了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充溢着阳刚雄浑之美,是真正的男儿豪情之作。

请叫我威廉三世 4分 作者:天空之承毫无政治头脑和经济学常识的战争狂人,以极度YY的方式统治了全世界。

隋末逐鹿记4分 作者:梧桐疏影 作者竭力想营造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巨大压迫感的主角,但笔力略显单薄、有画虎不成之嫌。情节倒是可以一kan。

品花时录2分 作者:英年早肥游走在抄袭和借鉴之间的作品,作者一路走好!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8分 作者:随波逐流 文笔细腻、颇具古风雅韵;情节设置多有独具匠心处;主角清高淡泊的性格也很有特色。但或许因为太过注重清丽的风格,导致读者阅读时总有股隔离感,很难真正获得代入的愉悦。

北美17765分 作者:黄初读者kan书,往往喜好的是力挽狂澜的使命感、立不世功业的成就感、令万众仰望的光荣感和本我意愿实现的满足感。这本书完全没有,充斥的只有为蝇头小利而奔忙的苟且。

江山美se 7分 作者:墨武文字水准上佳、情节扣人心弦,背景设定更是宏大,勘称佳作;只是后期略显拖沓,陷入能放不能收的局面,未免白璧微瑕。

普天之下5分 作者:肖申克117 主角身为汉人,却身处蒙古大帝国极盛的年代,周旋在草原和中亚的群狼之间。这是极受争议、其实也极具价值的题材。可惜作者最终未能延续这一设定,作品迅速地沦为寻常的中原争霸文,可惜了。

商业三国6分 作者:赤虎无论文笔、情节、立意都有其独树一帜的风采,而网络上汗牛充栋的争议和批评,不也恰恰证明了该书的成功?

战国逆风记 9分 作者:荆轲守 优美精炼的文字下,隐藏着作者横暴的心态,偏偏这隐隐浮现的戾气恰与众多读者内心深处对日本的情绪相合,于是更觉高潮迭起、激爽万分。

陆海巨宦 8分 作者:阿菩种田文里情节最精彩、情节文里最擅长种田!协调展现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还有那么一点不落俗套的爱情故事当作调剂,阿菩的写作功底

着实深厚。

我们的二战7分作者:西斯武士 腹黑而恶趣味的双主角、偏向翻译体的文字和好莱坞电影似的幽默情节构成了一部成功小说的基础,如果作者不是那么沉迷于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想必本书会更加出se。

北洋4分作者:戒念 一部脱离政治经济基础,只为了满足作者对于远洋大舰队酷爱而敷衍出的数百万字大作。

巴伐利亚玫瑰 6分作者:FazoR豪华食材、细腻做工、独特口感——《巴伐利亚玫瑰》就像奥地利的皇室甜点般独具风味。只是,那个年代该有的钢铁和热血,似乎被作者完全无视?

新二战风云 2分作者:六角小猪巨量的平庸文字构建出一个披着俄国外衣的中国故事。偶有一些闪光点,却都是复制了几部前苏联战争小说的片段。作者未免高估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低估了读者的阅读面。

异时空-中华再起 7分 作者:中华杨近代历史穿越文的开山扛鼎之作,其大气朴实的笔触、严谨的情节推进和恰到好处的金手指,都被后来者一次次的模仿。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8分 作者:锋锐由于战史知识贫弱,某些情节变得格外欢乐。但不可否认,它具备网上诸多穿越第三帝国作品中少有的文笔;更是其中唯一一部具备故事性的。

回首东顾6分作者:人间五月天多年后回忆这部作品,那种厚重的历史感依旧呼之欲出,但是故事情节太多没谱,无疑压低了整体水平。

一八九三 9分作者:Agincourt 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背景下,小人物偷偷拨动着历史前行的轨道。充满黑色幽默、具备独特世界观的有趣作品,非常值得一kan。

篡清 8分作者:天使ao斯卡 遭受诸多诟病的狗血文风恰恰是我喜欢的。人物不立体、但鲜明;情节未必合理、但激情;再加上宏大的背景,足以令人唏嘘感叹了。

铁血帝国9分作者:月兰之剑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真实可信的种种设定、黑暗残酷的政治斗争和热血澎湃的战争场面共同构筑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史诗,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巨著。

蚁贼9分 作者:赵子曰 书中有太多太多慷慨豪杰、悲欢离合、跌宕起伏,读之令人泪欲涌、血将沸,拍案长呼叫绝。前期行文朴实严谨稍嫌滞重;后期风格趋向激情,尚未完本,热烈期待下文。

恶汉4分作者:庚新全书不脱三国类题材的种种老套,唯一的新意在于暴龙型主角设定的奇凸。

深原—-乱世英杰传8分作者:黑色秦风 在五胡乱华这一极度混乱的历史背景下,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作者流畅而细腻的文笔铺陈下徐徐推进、清晰明了。无论背景架构、情节节奏、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水准,是水平远远高于其名气的大作。

桓侯再生 2分 作者:知宇之乐 通过降低全体出场人物的智商,成功塑造了张飞智勇双全、无所不能的形象。

战国之上杉姐的家臣 6分作者:康布罗纳起初令人感到新奇有趣的文字在无数次重复后终究令人厌倦了,何况那些字词组成的本来只是些不着四六的恶搞和调侃。但是上杉姐的形象我很喜欢,真的。

诸夏2分 作者: 修戈文字之干瘪枯燥简直令人发指,全书没有形成任何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仅凭这两点,已经失去了好小说的基本要素。

长风 8分 作者:紫钗恨对于熟悉民国史的读者来说,本书中有太多值得会心一笑的地方,当前民国背景第一的网络作品,当之无愧。

卑鄙在汉末4分 作者:神圣智狼热闹而搞笑的消遣作品,除此绝不承载任何社会意义人生意义,认真读你就输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 6分 作者:小桥老树 在穿越五代的小说中,本书质量尚可。小说架构完整,情节的设计也中规中矩。可是病句破句不计其数,作者的文字水准着实有待提高。

1851之远东风云 6分 作者:纳尔逊勋爵这是一部披着合理党外衣的投xiang主义作品。我不喜欢kan胸无大志的小混混穿越回man清抱列强的大腿,哪怕这个混混的手段再高明。

1911新中华6分 作者:天使ao斯ka 严格来说,本书既无人物塑造,也无故事架构,其实质是无数热血桥段拼凑而成的ji合,热血洒得太多,就成了gou血。

真髓 10分作者:魔力的真髓人物形象之丰满、故事情节之引人入胜、文笔之精雕细琢在网络小说中堪称罕见,是三国背景历史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

一统三国8分 作者:司马风格独特、别具古韵的文字和张弛有度、高chao迭起的情节再加上英雄主义的澎湃激情,使本书成为三国穿越小说中的奇葩。

明8分 作者:酒徒 酒徒的作品无论情节、文笔都勘称一流。但其中总是带着太多殉道者的自我陶醉、太多的说教意味和太多喋喋不休的灌输。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7分 作者:司雨客 那些关于老去英雄的pian段蕴涵着作者的感情在内,由此显得烁烁生辉。而真正的主角和主线故事反倒苍白无力。

大话hong楼梦7分 作者:张德坤作者的文笔洗练而充满跃动的美感,张力十足!而并行世界的设定显然也是下了功夫的。可惜未能善始善终,迅速烂尾。

军事历史篇三:中国古代军事历史漫谈

被遗忘的故事——古代中国军事历史漫谈(朱世巍)

中国存在于东亚大陆,无论按照何种标准,也度过了数千年的光阴。岁月虽然漫长,和平的日子却屈指可数,而围绕权利、土地、财富、仇恨而展开的厮杀,却充斥着动荡、挫折、沧桑与苦难的历史。这以无数血泪汇聚而成、充满恨意和怨念的杀戮之途,也就形成了所谓古代中国军事历史。

但凡战争与杀戮,无不伴随着巨大的破坏与毁灭。毁灭的不仅是生命与财富,也包括真实本身。尸骨巨塔被岁月侵蚀而颓废,血海的殷红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最后只幻化出舞台上涂脂抹粉的威武,虚构出话本评书里纸糊的金戈铁马。而真实的历史却早已被遗忘。

被遗忘的历史真实

对历史而言,最可怕的倒不是遗忘,而是篡改。历史是人写的,但凡是人就有可能说谎。说谎的理由虽然有千千万万,而最核心的永远是趋利避害。

古代的中国真正的贵族早就消亡了,剩下的只有垄断着文字垄断着历史的文人。而用这些垄断权向强势者换取利益甚至部分权利,正是他们的天然属性。匈奴酋长(所谓大夏天王)赫连勃勃,强征十几万户民众为他构筑都城,期间屠杀了数千民工。而文人胡义周作《统万城铭》,却吹捧说人民感念赫连勃勃的功德高厚,主动前来为他服务,所谓“庶民子来,不日而成”。强权之下,把屠杀说成善举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创意。将杀一人说成是“一住菩萨”,杀十个人说成是“十住菩萨”也是有的。

但在中国早期历史中,文人毕竟还残存着旧有的贵族独立精神,还愿意为了记述下真实而努力。而随着封建皇权的逐步加强,知识分子的集体官僚化,历史在为权势者服务的功能性日益增强。发展到清代,封建集权加上民族压迫,在文字狱的刀斧之下,彻底犬儒化和汉奸化的知识分子更是开创了系统化历史造假的先河。只要看看一长溜的毁禁书目。看看《四库全书》中被篡改的一塌糊涂的文字,看看满清版《明史》中“张献忠杀人六万万有奇”的空前无常识无廉耻的捏造,再看看顾诚先生《南明史》中引述的原始资料和官方史书的对比。我们就会明白,有多少“历史”失去它应有的真实。

战争的历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而在有一部真正经过严格检验的详细古代通史前,我们对古代战争历史的认识,恐怕依然只能局限于小说和戏剧里的龙争虎斗。历史的绝对真相虽然不可强求,但相对真相却可以接近。史学的精神是怀疑,史学的生命是探寻。唯有秉承怀疑的精神刻苦研究,才能使我们尽可能的接近真实。

被遗忘的战争参与者

历史是人写的,战争也是靠人来打的。《三国演义》里虽然有大将和谋士,却很少有普通士兵的真实写照。而后者才是战争中的真正多数。

绝大多数不识字的普通士兵没有记录下感受的可能。对他们的遭遇,只能从文人“额外”地描述中获知一二。战乱时代,他们可能是加害者,可能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匪徒生活。但驱使他们去卖命的强权者,为了自己的霸权,虽然可以允许士兵们肆意妄为;但也可以为了自己的霸权而肆意剥夺士兵们的生命。三国时代制定的军法,坚持着“过轻惩重”的原则,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把士兵处死。这些军法虽然很多时候只是遮羞布和门面,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加倍严厉。三国东吴的一个士兵仅仅因为偷了100个钱,就被拉去公开砍头。至于大量在战争中遗尸荒野的战士,自然也不会有“青史留名”的机会。失败一方固然只能身首异地,神形俱灭;而即使在胜利一方,也只有充当垫脚石的份儿。

和具备加害者与被害者双重属性的士兵不同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民在暴力主宰的战乱

时代,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一位伟人坚信“原子弹”的杀人效率不如关公的大刀(虽然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在三国时期并未出现),而现在一些人口史学家却徒劳地证实古代史中的大规模人口减少并不存在。笔者在这个问题上更愿意接受这位伟人的观点。这里不需要引述大量的人口史料,并去论证迁徙、战乱、饥荒在人口减少中不同的比重。仅从曹操“旧土人民,死丧略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以及大量相关记载中,巨大的破坏性就可见一斑。

战争的破坏程度与战争性质紧密相关。东亚大陆的数千年中,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持续着战争,在农业民族的内部战争中,处于同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毕竟遵循着一定的原则。从《吕氏春秋·怀宠》时代的军队禁令如:不会田苗,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俘虏的人民要发还原籍等等,到曹操的割发代首,无不体现着保护农业资源和劳动力的目的。

而不同生存形态间的战争,则只有“马前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残酷杀戮,以及对生产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作为东亚农业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直期盼着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可以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游牧民族的侵害,但屡屡落空。随着先进军事技术的外泄,文人官僚化的国家僵化腐败,经济文化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农业民族国家,反而经历了两次全面败亡,付出了生产力遭空前破坏,丧失民族活力,发展停滞的巨大代价。清醒认识这悲惨的历史和其间亿万人民的遭遇,应成为中国史学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被遗忘的技术历史

数千年权利社会的中国,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军事历史)”的奇特理念。帝王官僚的权术被奉为神明,细节的技术则被看成不值一提的旁门左道。人们对战争历史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诸葛亮的“黑”和司马懿的“厚”,谋士的狡猾和武将的蛮勇。

这种“独尊权术,废黜技术”的历史观,可谓对战术家和技术工匠智慧的莫大侮辱。很多时候,他们,以及他们精心制定的队列编组,精心设计制造的盔甲材质,武器的构造和特定使用方法,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

且不论那些即使深藏于地下2000年,依然乌黑发亮的精良武器,单纯一个甲札,就要通过打扎、粗磨、穿孔、错穴、裁札、错棱、精磨等诸多工序才能完成,然后才能以数百上千这样的甲札以皮条编缀成一领铠甲,最后加上衬里才算完成。而在唐代,标准编制下每50名士兵就要配备30领铠甲,12500人的军队则要配备7500领!同样一支部队还要装备1万口佩刀、2500口陌刀以及大量其他武器装备。如此巨大的装备量,都必须以手工精心制造才能完成。这需要工匠们付出何等的辛苦劳作和精巧心思!但长期以来,这一切都在舞台和小说中,被作为权力者阴谋场地华丽装饰而严重失真;战争的具体过程,则被简单化为玩弄伎俩者策划的打群架!

遗存的缺失,也成为阻碍我们认识古代军事技术的重大障碍。秦汉时代在坟墓中随葬大量兵器的习俗逐渐消失;而地面上的物质则往往被战乱所毁灭;频繁的王朝更替造成的历史断代一个接着一个;许多实物只能在海外寻觅。如唐代的无环首短柄长刀,唯能从日本正仓院所存“唐样大刀”探其型。这也无怪厚达304页的《中国古代兵器图集》中,介绍东汉后的内容只有124页。而周纬先生苦心而为的开山之作《中国兵器史稿》也不免受资料欠缺的困扰。唐代的陌刀到底是什么样子?西安长乐公主墓壁画上人物腰际那奇怪的长柄物体究竟是什么?等等等等。有些谜团已经解开,但更多的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人们遗忘的已经太多太多。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才有可能唤起部分记忆。希望我这个外行不像样的文章,多少可以为从本期开始的《古代战争》栏目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军事世界画刊》2007年1月号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