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历史篇一:高中历史 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
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
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
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
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
2、城邦政治
⑴ 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
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⑵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
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⑶ 城邦影响:
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在小国寡民的形势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十分珍视自身的政治权利,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②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既是商品集散地,也是文化中心,创造出富含民主
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3、希腊的公民
⑴ 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⑵ 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⑵ 特征:①城邦大多重视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②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4、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⑴ 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
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⑵ 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
④组成“四百人会议”, 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
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 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⑶ 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⑷ 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
⑴ 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
日轮值主席也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
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⑵ 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⑴ 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⑵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4、雅典民主政治的地位
⑴ 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
(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
⑵ 局限性:
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
⑶ 意义:
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
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
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二、罗马法
㈠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罗马法的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目的: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
2、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⑴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
⑵ 颁布:公元前44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
⑶ 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⑷ 评价:
局限性: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和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进步性:①它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②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㈡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1、公民法
⑴ 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十二铜表法》就是
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⑵ 特点:
①范围: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②操作: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③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 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⑶ 意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是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公民法的实施,使平
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2、万民法
⑴ 背景:①对外扩张导致疆域扩大,人口增多,新矛盾凸显,需要给外邦人以司法保护。
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万民法体系。
⑵ 概念: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⑶ 特点:①范围: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操作: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
③内容: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⑷ 地位:逐步取代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⑸ 意义: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
的共同发展。
㈢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
1、自然法
①含义: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抽象的法律观念,是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
②意义: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精神。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
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
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③代表人物: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④核心思想: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㈣ 罗马法的作用和意义
1、 变化特点: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成文法到自然法。
2、 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局限)。
3、 作用:
⑴ 维系帝国(对当时的罗马而言)
①罗马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
政积极性。
②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罗马政权,促
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④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商业利益。
⑤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
⑵ 泽被后世(对后世而言)
①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
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
②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第二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 智者的启蒙——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
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④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至高无上的。
3、作用
⑴ 积极作用:①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
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促进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促进了文化发展。
⑵ 消极作用: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
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
社会公德。
二 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
⑴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⑵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识” 。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时间历史)、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⑶作用: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1、共同点:
①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
转向“人本”。
②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
①对知识看法的区别:智者学派需要学习知识。而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②哲学观点: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自我主义和怀疑主义,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认
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第三章 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 北方小驹
1、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身于 希腊 。17岁时,他到雅典的 阿卡德米学院 学习,师从 柏拉图 ,
被称为“学园的头脑或灵魂”。
2、亚里士多德对老师尊敬,但不盲从。中国学者把这种师生关系译作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
3、柏拉图认为客观世界是 不存在的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 真实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已经具有
唯物主义思想。
二 博学家
4、亚里士多德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涉及的领域有 哲学 、
生物学 、物理学 、 逻辑学、 伦理学、 政治学 等,其中 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三 教师生涯
5、公元前335年,马其顿征服希腊。 亚历山大 登基的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学园。被称为“ 散步 的哲学家”或“ 逍遥 学派”。在这里他向人们讲述他的人生哲学 ,在他看来 中
庸之道 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 人生境界 。
孔子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的比较:
同: ①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理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
走极端。
③知性的一致:无论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
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异:①前提不同:中庸(孔)以礼以及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而中道则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
提的。
②标准不同:中庸的标准是礼,而中道的标准是“正确的理性”。
③归宿不同:中庸寻求的是“致中和”,要求将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
补充,互相制约;而中道寻求的则是公正。
四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①建立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②提供科学的方法论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时间历史篇二:世界历史顺口溜
世界历史顺口溜 一.(1640——1870)
17到18世纪间, 世界处于大变幻,
封建统治已腐朽,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夺了斯图亚特权, 颁布《权利法案》, 建立君主立宪。
揭开欧洲革命序幕, 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美国13块殖民地, 摆脱英国得独立, 发表《独立宣言》, 制定1787年宪法, 形成联邦国家。内战中奴隶制度被废除,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道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掌了权,罗伯斯庇尔当了政 打退反法联盟,平息国内叛乱。
俄日实行资改革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英国有最多殖民地,
亚非拉美受摧残,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 二.(1870――1914)
科技带来不平衡,相对缓慢是法英, 美国德国速度快,经济几乎超过英, 日俄虽有封残余,经济发展成定局。 对内压迫外扩张,两大集团成对立, 帝国主义已形成,重新瓜分殖民地, 一战爆发是必然地。 三,(1914-1918)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导火线, 分为三大主战场,决定就在东西线, 三大战役马凡索, 1916是关键, 德国首使毒气弹,战争打得特别惨, 作战双方陷泥潭。1917到18,
交战各国革命拉,俄国十月建政权, 决定退出世一战,美中同时把战宣, 协约政竞力量添,迫使德国战败降, 一战这才算打完。1914――18,
一战大了正四年, 30多个国家遭灾难。 四.(1919――1923)
为了重新分世界,巴黎和会制条约, 确立凡尔赛体系,建立欧亚非新秩序。 为了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1920年国联成立, 因为英法控制操纵,实际成为帝国工具。 《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 《九国公约》三月构成华盛顿体系, 美国地位猛提高,与英海军比例齐, 确立帝国在远东太平洋新秩序。 两次分赃会议,形成凡——华体系,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没有消除,还存在着战争危机。 五.(1924——1933) 会后经济较稳定,但仍发展不平衡, 美日发展为最快,英法德国也没停, 经济恢复大战前,表面看来似“繁荣”, 实际根本不稳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 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波及别国受牵连,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为了摆脱此局面, 各国纷纷寻方案。 六.(1933——1939) 美国通过换总统,罗斯福上台施新政, 金融工业得调整,经济恢复并发展, 国家政局较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 实际潜藏危险情。德意日走向法西斯, 墨、希、兵部勾结成,疯狂扩军又备战, 英法纵容也不管,美国“中立”把军火贩, 法西斯德国胆子大,二战由它起祸端。 七.(1939――1945) 德国闪击波兰,世界爆发二战, 英法纵容惹的祸,致使两国受摧残, 法国政府投了降,英国被炸近百天, 如果不更换总统,下场与法没两样, 丘吉尔上台情况变,德国转身攻苏联, 战前协定德撕毁,苏联开始保卫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其名曰“共荣圈”, 反法同盟必须建,求同存异保国安。 德意北非战场败,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 德意孤立没有援。反法西斯占主动, 四个会议很关键,德国投降无条件, 美国对日投两弹, 中国抗日正八年, 对日决战在眼前,日本下场如德惨。 二战终于结束了, 39――45正六年, 反法西斯的胜利,经验教训值得谈。 八.(1945――1991) 1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弱,三个法西斯消灭了, 英法二国倍受挫。美国登上霸主座。 对苏实行“冷战”策,开始遏制共产主义。 对亚实行“热战”,中国边境危险, 要把朝越作跳板,对准中国开战。 三国军民齐心战,美国美梦难实现。 美苏两国的对立,直到欧变速解体。 2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大,诞生了一批民主国家, 实现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在扩大, 亚非拉美也独立,第三世界在兴起, 万隆召开亚非会奉行不结盟和独立, 重大问题自己处理,帝国主宰成结局, 为争取经济新秩序,七十七国集团也成立, 此时美国仍第一,日本经济仅次于。 南北对话行不通,南南合作正进行, 多级国家在发展,一超多强是当前, 和平发展是课题,三大任务摆面前, 世界人民要牢记。初中世界历史歌谣 金字塔呈古埃及汉漠拉比治典籍 犹太亡国散各地 航海经商腓尼基雅利安人征印地印度统分战乱起 国民种姓分等级 佛教产生传各地亚非文明古辉煌象形文字源流长 天文历法与数字“木伊”“神化”千古扬 西方文明起希腊源自雅典斯巴达 雅典政经繁文化节 亚历山大三洲跨 罗马称霸地中海 奴反军独共和衰罗马和平”难忘怀 分裂“西亡”历史衰 神话“荷诗”与戏剧历史名著“三史”籍 科学成就创体系建筑、雕塑、拉丁语 法兰克到查理曼 帝国子孙一分三 法德意英吉利 分封庄园遍各地“基督救世”起犹太 罗马国教传播开 中世干政有兴衰 “天”“东”与“新” 呈三派 新罗高丽归朝鲜 “大化改新”日本变 武士首领掌大权幕府统治七百年 穆罕默德“伊教”兴 传教扩张帝国成 奥斯曼灭拜占廷 东西商贸爱挫损“资萌”兴起意大利 商贸东方激兴趣 “迪达歌麦”航路辟 殖民掠夺是“葡西”
文艺复兴人为本文学美术大繁荣天文医学集大成抨恶扬善挑占神 英反詹姆与查理 革命曲折倒复辟《权利法案》宪政立 发资反封序幕起 海外扩张英荷法 殖民争夺英称霸 灭种黑贸横财发滔天罪行后人骂北美反英“莱声”起“宣言”发布称独立 “萨转”“约战”美国胜 宪法总统华盛顿 攻占“巴狱”法革命 路易断头“雅”专政 动荡崛起拿破仑 十年帝国走麦城拉美反殖始海地北南起义摆脱“西” 巴西脱葡宣独立 拉美系列新国起 工革手工变机器 英始扩展欧美去 “蒸汽时代”新动力贫富对立两阶段 欧洲反资起风云工人运动渴指引 马恩实践创理论“宣言”发表“科”诞生领土扩张东向西 废奴运动矛盾激 林肯平叛维统一 扫除障碍美崛起伊凡始称沙皇帝 彼得改革强国力 1861 废 农 奴 亚欧扩张奠疆域 武装倒幕搞维新政治集权“经”引起 重教开化讲文明 “脱殖发资”对外侵 国家分裂困德意 经济发展盼统一“普俾”“撒加”效大力意统曲折德单一 自然科学闹革命 数理化生大创新 牛顿定律有“核心” 门捷列夫、道尔顿 《物种起源》达尔文 爱因斯坦“相对论” 居里夫妇搞和合作 发现镭有放射性 文学出了大作家 法国成就算最大 欧洲文学较发达 四大名著传天下 音乐大师贝多芬 画家作品多逼真 建筑“圣母”泰姬陵凡尔赛宫北京城
时间历史篇三:中国与世界历史大事编年对照表(普及版)
中国与世界 历史大事编年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