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心理把脉与理解激励的对策转化教育学生


  当今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比以前有了增加的趋势,甚至有个别的“问题学生”如果在学校教育不好,一旦踏上社会,会出现违法和犯罪的行为,所以,唤醒“问题学生”,提高德育实效,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理应从“破窗理论”中得到启示。关注班级“问题学生’的的教育与转化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激励和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学生”的特征及形成背景
  (1)虚荣心强,狂妄自大(2)盲目崇尚“自我”, 心理障碍较多(3)学习习惯不良(4)有意破坏纪律,爱出风头(5)自理能力差,个别有生理缺陷
  (6)懒惰成性,好逸恶劳。而“问题学生”中有39%的学生来自于特殊的家庭,如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经商家庭、暴力家庭等;有24%的学生家长疏于教育孩子,对其学习和生活习惯不管不闻,导致学习和生活习惯差;有37%的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未来就业前途感到渺茫,情绪低落,易波动。
  我认为唤醒“问题学生”,需要借助于心理教育,需要认真仔细地把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帮助学生调理情绪,平衡心态,探求师生沟通心灵的新途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否则适得其反。
  下面是我对“问题学生”采取的使其“心服、敬畏、自信”加上老师“聆听、委任”五步心理激励的转化教育对策。
  二、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对策
  (1)理解善待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问题学生“心服口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大力倡导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更要善待每个学生。我们承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现实,全面看待学生,充分尊重保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要把爱的阳光雨露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千万不能歧视或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或有不良品行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护和帮助,决不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来对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挖苦、嘲笑“问题学生”,这样只能使问题激化;不能让问题学生留下遗憾,带着破罐子破摔的烦恼情绪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积极面,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特别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和心理需要,使他们感到有情趣,想学习,想参加,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感到自己还行,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兴趣。例如利用班会课,可通过抢答、辩论、设置悬念、说说心理话、小品表演等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来吸引他们,鼓励他们,保证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自觉地结合个人的经验和经历,展现自我,使各人有所得,有所诫,获得成长。今年我遇到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我悄悄找他谈话交流,先“攻其心”,摸清其心理和行为动机,后“观其行”及时鼓励,悄悄指正,并在生活中特别关心他,使他内心深受感动,现在他大有改善。
  (2)恩威并用,宽严相济,防止损伤自尊心,使问题学生“有敬畏感”。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对于“问题学生”更要注意用心去感化唤醒他们,多关心其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多发现其长处和优势,多表扬其好人好事,肯定其积极优良的一面,即使遇有做错事时,也应悄悄地单独找其谈话。
  对“问题学生”的某些严重的错误和过失,要进行“低调处理”,以防问题扩大化。(即进行“冷处理”,暂时可不管不问,等冷却一段时间,等心情慢慢平静,想出适当的处理方法;让学生自己心惊胆颤地反省一段时间,再去冷静处理。)因为教师这时候可能脾气暴躁,情绪容易激动,往往会说些过火的话,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导致引起学生的冷漠、仇视的逆反情绪。所以不要动辄当众训斥学生。因所谓的“问题学生”有很多被批评、指责和训斥的经历,他们对此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对抗性,因而会使批评无效。批评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教师采取单独交谈的形式,则会让学生因自尊心得到保护而心存感激,“只有你知、我知,而他不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善解人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最终心存感激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当然,该严的时候一定得严,例如考试时对作弊、严重违纪等现象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听之任之。应宽容的就得宽容,因为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有时它比严厉更有效。因此,教师要用宽容爱护之心对待学生,学会移情,将心比心,善于反思,抚慰他们扭曲的心态。我们应该给更多的问题学生“雪中送炭”。
  (3)多鼓励期待,使问题学生在享受成功中逐渐“建立自信”。
  对问题学生来说,他们特别渴望得到承认,渴望成功,特别需要鼓励和表扬。教师应坚持“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的原则,经常给后进生以期待和鼓励,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意识。学生一旦明白了自己的闪光之处,也就点燃了心灵之火,才会看到自己存在的“暗”,才会在光明的照耀下驱散“暗”。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段评语、一次表扬,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失败阴影中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道精神大餐,设法使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唤醒自信。
  (4)积极地聆听,积极地与学生心理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
  在遇到问题时,应先给学生以讲话的机会,让他们的各种情绪充分宣泄,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聆听学生讲话时,不轻易给学生下断语,尽量无我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正确过滤信息。通过心理交流,知道内心需要,能够作到有的放矢,调动其积极性,达到教育目的。
  (5)因材施教,轮流委以重任,使问题学生能体验受到重用,“导之以行”。
  有些“问题学生”,本来是很优秀的,只是玩心太重或是家庭的变故让他们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不能正视生活、正视自己。如果教师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担任较重要职务,或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他们的自信心会逐渐培养起来,甚至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我还把其他几个“问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冠以“代理班长”、“小组长”、“课代表”、“纪律班长”、“统计班长”等,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觉悟也跟着提高了!整个班级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班风正,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可见通过心理激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
  总之,我坚持以爱心为主线,以明理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把“问题学生”转化教育好。如果我们都能多借鉴一下“破窗理论”的启示,正确引导问题学生,能用一颗理智而宽容的爱心去教育理解学生,“问题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心理激励下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