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城逛老街\\散文

  走进孔城逛老街\\散文

  承受压力与苦难吧,前面恶狗狂吠,仍走自己的路。走过这个季节,便会成熟。下面是蒲公英文摘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走进孔城逛老街\\散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走进孔城逛老街\\散文

  在旧时,人们常会把一个地方的丽山秀水,和奇特曼妙的景象列为“八景”或“十景”之中,写入志书成为名胜。在桐城近郊就有这么一个叫孔城的小镇,它的东边有大沙河,汇诸山之水,注入白兔湖和菜子湖,河道岸宽波涌,流沙沉积,如铺如叠,光彩透明。每逢暮色苍茫,夕阳返照,洁如百雪,便有“孔城暮雪”的景象;而在小镇西南的荻埠河,碧波粼粼,平云接天。每当晚霞灿烂,归船接踵,渔歌唱答,素影翩翩,锦帆片片,构成“荻埠归帆”美景;小镇东北方有座桐梓山,山中多桐树和梓树,乔木荫浓,山滋树润,郁郁葱葱。每逢雨后天晴,青碧浮升,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故有“桐梓晴岚”之景。对于一个小镇能有三景名列当地“八景”之中,实属罕见,小镇亦如镶嵌于山水之中的一颗珍珠,更加璀璨诱人起来。

  孔城算不上大,但历史悠久。史料显示,孔城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吕蒙为战魏而筑城屯兵形成了镇。在《桐旧集•孔城》中就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的记述。走进孔城老街,踏着一块块紧挨着的青石板,悠长的青石板被无数的脚步打磨得光滑锃亮,而那一道道被独轮车推出的辕痕,如同记忆的唱片,将曾经商贾云集的繁华旧梦,深深地刻进历史的碟片中。老街两侧的沿街房屋,每栋都是翘角飞檐的马头墙,连排着远去,高低错落有致;一面面的瓦坡顶,在翘檐处衔接,连绵起伏,富有节奏和韵律;户与户之间夹墙大都向街凸出,并排竖在街侧,宛若钢琴上的键盘,在演奏着绵延悠长的乐章。

  深秋早上的孔城老街很静,行人寥寥,商铺开门的不多,除了入口处横街上的几家,拐进长长的主街,也只有五六家门是开着的。一家老字号的“满江村茶楼”,正在经营餐馆。茶楼前有一扇外墙,墙前沿街布了一处景———“摔碗酒”。一些碎瓷碗片,堆积在那,十几只由小到大的陶缸,缸口扎着红绸,缸身贴着“桐城老酒”的标签,弧弓线摆在那,向游人展示摔碗酒的风俗。在孔城,“摔碗一上手,山都抖三抖。喝了摔碗酒,家里啥都有。”让人激情豪迈,寄寓吉祥。在另一家老字号店铺,厅堂宽敞挂满红灯笼,店里一对中年夫妻正在做米饺和丰糕,热气腾腾的米饺,洁白的丰糕,美味诱人,香飘老街。

  当然,老街也有卖工艺品的,卖杂货的,还有非遗传人的剪纸,画扇面的。走进一家名为“帘青斋”店铺,屋内挂满了装裱好的中堂、四扇屏及对联字画。一位儒雅的老先生正埋头潜心地在扇面上题字,案旁立一镶嵌有诗文影印及简介的玻璃框,很是醒目。斋主姓张,私塾世家,桐城派传人,有诗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擅长以姓名作藏头诗,我给了20元块,很快一首诗便跃然在扇面上,其诗既有赞美族风之词,也有激励和祝福之意。在离“帘青斋”不远处,四根方柱与白墙构成的门楼,上方横梁悬挂一“桐乡书院”匾牌,偌大院落显得空旷,再往深院走便有一座二层木制建筑——朝阳楼。

  屋内木墙上挂着一幅幅旧照和文字说明,看罢便知这里是“桐乡书院”旧址所在。桐乡书院创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1840年,当时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后裔——戴均衡,与文聚奎、程恩绶三个孔城人心存救国救民思想,筹办书院,用知识开发民智。透过这老旧的木楼和院落里的碑记,令我感到震撼,在清代中叶后期,以名震海内外的桐城散文流派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大潮,席卷了这座古镇,相继涌现出桐城派开山鼻祖戴名世,桐城派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刘开,桐城派中坚作家、教育家戴存庄等一大批硕学通儒文人雅士,使桐城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阳楼能保存下来,延续并佐证了桐城派文化及儒家文化的昌盛,这也给孔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老街有很多老宅和店铺的门是关着,为数不多开着的门,主人多为上了年纪的,依门而坐望着街上的行人,一副悠闲的样子。整个老街像极了坐在时空中的老人,显得寂静和安详。也许是我没有遇见热闹时的老街,才这般寂静,这般安详。眼前的老街游人很少,游得自在,可以安静地细看慢瞧,细斟慢酌,独自品赏,静心凝思,很是惬意。漫步孔城老街,又恍若走进了一座古城堡。青石板连接着一座座老房旧宅,弯弯曲曲地向远处绵延着。每隔一段路便有一处拱形的门,古为闸门,用于御敌和防火。走近它你能看到门墙写着一甲、二甲、三甲……直到十甲,相邻两甲之间便有一闸门相隔。

  在老街上还保留着保长老房、巡检司旧址,这些都已成为古代保甲制度的活化石,走近它你能原原本本看到当年保甲制度的旧迹,品味着历史的记忆。在古镇老街,当你推开老街大宅喑哑的木门,走进一座座四合院。可以看见满地青砖,被时光铺上幽绿的苔痕,从天井流下来的晨曦,如一方温暖的手绢,镶嵌在阴冷潮湿的地砖上。再走上吱吱响的木楼,可以随意地看一看老家具和旧物件;也可以立于窗前,望一望斑驳的青砖黛瓦,光亮的临街排门,幽深隽永的重楼叠院,错落有致的高脊飞檐,古色古香的镂花雕窗……这里有李鸿章的钱庄、有姚家大屋、有知府大宅。透过老宅旧院的沧桑,遥想着宅院曾经的富足与辉煌,老街的繁华与热闹。

  行走在 孔城 老街,你会感觉到这里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但又不像大多数江南古镇那样有河道从中央穿过,街道并不傍水临河。没有河道穿街而过,漫步古镇老街,自然就没有了一般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没有水乡小镇的清幽妩媚。但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形式了独特的古镇文化,这就是孔城。它像是岁月留在土地上的老旧的画,古朴典雅;又像是不知疲倦地颠簸于岁月里的老人,从1800多年前一直走到现在。它走得从容,走得苍茫,走得坚实。不卑不亢,不悲不喜,铅华洗尽,淡泊静雅。 早上的老街很是清静。深秋的阳光,洒满了翘檐的灰瓦上,落在青石板的地面上,耀眼光亮,照在泛黄的白墙和古旧沧桑的门板上,暖意融融,一派宁静和安祥

  早安,孔城!

  老街,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