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精准扶贫、脱贫(附:文题详解及例文展示)

 高考作文预测:精准扶贫、脱贫(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展示)

 )

  3 2013 年 年 1 11 月,领导人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常常围绕社会热点,紧跟时代主题。而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我们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关于这方面的素材我们必须认真准备,重点掌握。

 【主题解读】

 一、 精准扶贫 重在“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二、 脱贫 脱贫攻坚战寄托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梦想,浸润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沉情怀。乡村兴则国家兴。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领导人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奋斗姿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不负好春光,功到秋华实。汗水孕育果实,辛劳换来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40 年的接续奋斗,让 7 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只有奋斗一个路径。

 乡村振兴绝不是指粮食丰收或村容村貌等某一方面的振兴,而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相互联系、彼此促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取得效果,光是扶贫还不够,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既要改善经济和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加强科技、教育等长期性的投入和改变。

 三、 精神脱贫 1 1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容易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缺乏知识、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

 2 2 、“志智双扶”必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必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

 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比如海南组建10 支“脱贫攻坚文艺轻骑队”深入重点贫困村,用琼剧、山歌、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数据为证】

 1.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8 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 100 人脱贫,就有 70多人来自中国。

 2.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 9899 万人减少到 600 多万人,连续 7 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 1000 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3. 2019 年,全国将有 340 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 多万人实现脱贫。

 4. 7 年多来,280 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700 多名扶贫干部倒在冲锋路上,用生命兑现党旗下的誓言。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中,有大学教授、县委书记、县长,也有乡镇干

 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退伍老兵„„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5. 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 名言佳句】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3. 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

 5.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大雅》(汔:读 qì,接近。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

 6.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7.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8.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9.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忧济:忧虑救济;元元:百姓。意谓高尚的人不自私自利,他所担忧的是人民大众。)

 10.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通达事理的人什么事都能做,可以为关爱苍生而忘记自己的利益。)

 1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四垠:四边。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百姓们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1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在衙署里躺卧休息,听到窗外清风吹动着竹子,好像是贫苦老百姓的呜咽之声;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14.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对百姓的关心愈深切,为他们考虑得就愈周密。)

 15.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我现在成了普通的老百姓,已经没有什么责任了,然而一见到路上流浪的饥民,仍然要心生同情。)

 16. 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只要四海都歌舞升平、安居乐业,我在甘州纵使清贫也是快乐的。)

 17.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18.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19. 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

 20.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21. 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

 22. 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精彩段落】

 1. 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只要自强而不息、自立而不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2.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3.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近 14 亿同胞众志成城,正共同用努力拼搏铸就脱贫攻坚胜利的倒计时,也望眼欲穿,等待着喜讯的降临。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华夏大地的殷切追求,也终究会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

 4. 脱贫攻坚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 2020 年脱贫攻坚战成功收官之后,等待我们的还有新一轮的“脱贫攻坚”。只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我们就永不停歇,继续朝着人民的美好向往前进。

 5. 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回答了“谁能使中国长治久安”。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中国,贡献了减贫脱贫的中国智慧。

 6.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越到紧要关头、任务繁重,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7.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内心的执着和坚定。旌旗猎猎、击鼓催征,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历史已经铸就,历史正在创造,历史将铭记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与坚毅。行动起来,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作文题】

 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糟糕的贫困, 莫过于智力贫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范文展示】

 扶贫= = 扶志+ + 扶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

 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既扶贫,又扶志和扶智,力求实现“土疙瘩”变“金疙瘩”的脱真贫、真脱贫。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生产,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唐太宗重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开创“贞观之治”„„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古语有云:“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品,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包扶某村一位单身贫困户,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给他送去了扶贫羊,希望他靠养羊脱贫。然而,工作队员不久后再次来到该户帮扶时,贫困户却将羊杀掉喝了酒,依然大白天躺在破乱不堪的屋子里睡大觉,等着政府的再次救济和帮扶。他们担心的是“失去”,不是失去“贫困”,而是担心失去扶持、失去关怀、失去送钱送物。他们把扶贫当作一种“待遇”,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为“命”,把安于贫困称作“认命”,把改变“命运”寄托给“下辈子”。

 所以,“扶贫=扶志+扶智”,物质上的“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志”和“扶智”才是关键。所谓扶志,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所谓扶智,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