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全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健康新风尚正在形成。**县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强省“八大工程”,不断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农耕文化、驿站文化、民俗文化、舞台文化、旅游文化”为发展主线,涵盖广播电视、出版发行、广告装潢、印刷包装、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艺术培训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的**文化产业。2013 年全年完成文化产业总产值 3837.2千元,比去年净增 1106.1 千元,年增长率 40.5%,高出考核指标(27%)13.5 个百分点。
同时,**文学、文艺创作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近 20 年共出版各类文学书籍27 册,在市以上发表各类文学、文艺作品 1550 多篇,在市以上获奖 130 多篇次。民歌的整理与传承取得重大进展,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成书 5 册;文化三下乡活动开展 300 多场次,以旅游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开展 270 场次;为基层配备乐器、锣鼓、服装、体育器材 1622 件;建设县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7 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 30 处,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广场文化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呢?笔者对县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了解到**可以利用开发、发展文化事业的资源很多,只有广泛深入开发、高效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形成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因此,笔者针对县域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调查形成了几点看法,现报告如下。
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考古文化及红色旅游。
(一)
** ,历久弥新,人文荟萃,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
建县于北魏景明元年的**,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韩愈、元稹等曾在此借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汉刘邦富水屯兵、宋太祖赵匡胤挥戈跃马、明闯王于生龙寨屯兵操练奠基帝业;红军在白鲁础建立商洛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在碾子坪成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这片土地上创建。
**还有诸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文物点 151处。其中,古遗址 49 处、古墓葬 44 处、古建筑 46 处、石刻 9 处、近现代史迹 3处。其中,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6 处。包含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战国村落遗址、先民遗址及秦楚分界墙遗址等,有王家庄地主庄园、富水汉墓群、李蛮人兄弟墓、塞翁亭碑及富水古石佛等极具考古与传承价值,也是研究仰韶文化、秦汉文化、驿站文化的理想之地。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商洛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是发扬爱国精神、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此外,**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花灯、民歌、锣鼓流水调、秧歌、花鼓、茶叶、香包、针绣、草鞋、草帽、火纸、包谷酒、中医推拿、根雕、凉粉、熬糖、甪里先生隐居处传说、三马地、闯王寨传说、酒令、抓周、葬俗等。截止2013 年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市以上获批传承 16 项,其中“**草鞋制作工艺”、“**花灯”、“**民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关于 **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富水镇、清油河镇人文厚重、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建议依托李自成在王家楼厉兵秣马、娶妻生子的历史佳话,把王家楼建成历史文化村;保护开发战国时期秦楚分界墙、烽火台遗址及明代大型庙址四圣宫,挖掘富水古汉墓群文化内涵,建立文物保护示范村;依托秦风楚韵遗址遗迹,阳城驿站驿寨,建成秦楚文化村。一旦建成,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将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远的文化影响、广泛的知名度而吸引国内外众多旅游者纷至沓来,为发展旅游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二是积极创建考古文化基地。建议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化遗址、古墓群等为媒介建立考古文化基地,关注、保护文化遗产,邀请省内外注明史学家、史学研究机构来商调研,进一步发展历史人文旅游。可以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协会,以此为阵地集合县域相关专业人才,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宣传和弘扬**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筹集资金,维修文物,组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研讨及联谊活动,加强对相关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学习延安模式,宣传前坡岭战斗遗址、苏维埃政府旧址、商洛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建筑、遗址,充分利用革命纪念建筑、革命歌谣筑牢红色文化发展阵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二、高效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健康养生文化产业。
(一)
**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位于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素有“入陕第一门”之美称。物丰民淳,山水旖旎,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沪陕高速公路、西南铁路和 312 国道与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已进入西安、南阳、襄樊、十堰等周边城市两小时经济圈,交通优势日益显现。通讯、电视、网电遍布城乡,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山清水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森林覆盖率达 62.5%,有药用植物 1192 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中国西部最北端优质茶叶产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水能蕴藏丰富,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水质清冽无污染,野生鱼类品种繁多,极具开发潜力; 金丝峡、丹江漂流、闯王寨、玉皇山、上苍坊、冷水河、泉茗度假区、任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旅游景点各臻其妙。荣获国家 4a 景区殊荣后,按照 5a 景区创建标准打造提升的金丝大峡谷,名列中国陕西最佳旅游景区 20 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中国最美的大峡谷”。2013 年,**全年待游客 421.1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0.64 亿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24.28%和 35.77%;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3400 万元。
(二)关于 ** 生态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森林文化、峡谷文化、栈道文化、驿站文化、兰文化、奇石文化、山泉瀑布文化内涵,打造“负碳景区”、“生态中国第一景区”,繁荣生态文化,发展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产业。二是增设健康运动项目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攀岩、跳伞、蹦极、汽车飞渡、山地摩托等特色运动项目基地,让游客在游山玩水之余增加生命体验。三是开设环保讲堂养生讲座。建议依托生态资源开设环保讲堂,建立健康、生物科技知识研究阵地,引进无污染的生物科技公司驻商发展。
三、汇集传承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间艺术群众文化。
(一)
** ,融秦汇楚,集南纳北,民俗文化丰富多样。
**地处山地,受秦文化、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秦风楚韵为特色的民歌、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形式多样,风俗、曲艺、文学、绘画、音乐、
舞蹈、雕塑、杂技、茶艺风格独特。戏剧汇集了二簧、豫剧、越调、花鼓、眉户、**花灯等多个剧种;工艺品含陶瓷器、金属制品、丹江奇石、纸烙画、盆景、刺绣、织染、针织、编织、根艺、木漆、推光漆、面花、灯彩、纸扎、剪纸等多种类别,特别是刺绣和木漆家居工艺技法细腻精湛、精美绝伦;**花灯阵容庞大、表演形式多样,各地传说情节离奇、妙趣横生;民间歌谣题材丰富、颇具特色。
(二)关于 ** 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建设民俗街、民俗博物馆。以**古老的民风、民情、民俗吸引外地游客,组织演出**花灯、民歌、社火、龙狮舞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让游客感受生活,丰富情感。让游客在民俗美食文化街品尝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在民俗博物馆展现**茶制作、木漆工艺、刺绣、竹编藤编、面花、剪纸等民间工艺项目的独特之美。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农家生活体验。建议迎合城市游客的好奇与返璞归真心理,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农耕采摘等乡村旅游和体验项目,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拓展和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和吸引力。三是宣传土特产、发展旅游产品销售。大力宣传茶叶、香菇、木耳、核桃、兰花、手工粉条、手工挂面、面花、绣品、奇石、根艺、水晶等,形成土特产文化品牌,鼓励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城镇无业人员从事旅游产品生产与销售,建立种类齐全、创意新颖的旅游产品销售网店,提升产品销售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外面的人了解**的民风、**的风光、**的文化、**的发展,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到**来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