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政治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春节政治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触!篇一关于春节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摘要: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
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篇一
关于春节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内容摘要: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本文真实记载了淮安市开明中学七年级一班 Freestyle 团队看展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实记录,道出了学生们对春节传统与文化最真实的心声,也带给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春节 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 文化 寻根 民族凝聚力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现代城市里的孩子们会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这个古老而又重要的节日呢?在他
们的心中春节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笔者不想先入为主,人为地布置既定好的研究题目,从而更好地了解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原生态形象,进而更好地让春节在被了解和熟知中,让孩子们逐渐喜欢上和接受自己的这个最隆重、最温馨的节日。
下面我就以淮安市开明中学 2012 级七年级一班 Freestyle 团队开展的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原型,向各位同仁介绍他们真实的活动记录,也希望他们的活动能给我们的研究与学习带来些新的思考。
这一代的孩子们少了很多传统的束缚,但也少了些传统的积淀,这是我连续带了近几届学生做到传统文化活动时的第一感觉,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真实看法与想法,我下面就把今年这个团队的活动后记真实地展现给各位专家与同仁。
乡村情趣/初一(1)班 葛晨晨
每年春节都是回爷爷奶奶那里过年,家里十五口人,不算多,但每年都很有意思。
二 A 十五那一阵儿,亲戚们就从上海赶回来。把家里那栋两层小楼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里面的家什洗的洗、晒的晒,收拾得一尘不染才会歇下来。那房子里干净清新,地板都映着人。然后煮浆糊贴春联儿,孩子们齐上阵。三十儿之前,十几口人都在忙。女人们烧菜、包饺子;男人们烧火、摆桌子;弟弟妹妹讲笑话;哥哥送菜;姐姐们帮主妇们准备饭菜。厨房里的热气飘在顶上,厚厚的一层,人头都看不见,一家子热热闹闹。
除夕夜就开始发红包,家里满是小孩子的笑声。从初一到初五,每个人都玩着自己的创意。小孩子走家穿巷地讨要红包;女人们四处走亲戚,和
七姑八婶们聊家常;男人们聚一起,喝酒谈天忆当年;老人们则满脸红晕地享受着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我想,春节和很多节日一样,其实就是一种人们的感情凝聚,凝聚了对家人和温情的怀念、盼望。想念着,那一天和曾经四散的家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笑玩乐,乐在其中,直到双颊上红光闪亮,快乐得心满意足。一年,就盼着这一回,所以春节意义重大。
但春节的意义似乎有所改变。现在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年轻人之间,很多的这些都变了质,变得例行公事,变得商业化,变得麻木而无所谓,变得索然无味,好像他们并不在乎这个节日。每年春节期间还有大量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像北京,烟花伤人事故总在批量发生,空气质量不容乐观,PM2.5 挂在嘴边。
但节日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是世纪风向么?值得思考的,是人们过年的心情、态度和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传统的精神文化已经流失,难道春节也难逃厄运吗?这一辈的成年人老去后,谁来给他们热热闹闹地庆祝春节?现在城市里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不得不让人担心春节的未来。春节带给现在孩子的,更多是钱和玩的时间,更多家庭的孩子连钱也不需要渴求。春节失去了初衷,自然体会不到春节真正带给人的温暖、安全和依靠。是因为他们太幸福了吗?难道真像那句话说的"一切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现在的孩子们,非要到像我的表弟那样,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除了春节便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完整时,才能懂得春节的重要么?或许,他们真的太幸福了,幸福得麻木不仁,幸福得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份期盼春节的感情,失落在乡间。乡间,在历史的潮流下,不断改革进步的新潮正冲击着余留的传统。在我的印象里,现如今的春节也不如小时候热闹了,少了许多庆祝活动和狂欢气氛。
只怕这乡间,也要慢慢淡离春节了。
古巷新春 初一(1)班 庄园
早就听闻河下的小巷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十分有传统味儿,于是我们一家人便抱着怀旧的心态,在春节的这段时间里,来到了楚州河下,感受这里的春节气氛。
这里的建筑十分老旧,地上铺着不平整的大石块,它们都有着长时间的历史。春节期间,这一条条长长的小巷中,挂起了一排排形态各异的大红灯笼,十分喜庆;每扇门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对联,年味儿十分浓郁。家家户户的门都敞开着,老人们坐在门边清洗蔬菜,或是下着象棋,偶尔还会传出收音机中戏曲与评书的声音。小孩子们则是跑来跑去地玩耍,清脆的笑声洒满了整个小巷。一切都充满了过节时祥和、团圆的氛围。而巷子的另一边是一片规整的仿古建筑,那堆砌得整整齐齐的砖墙,还没经过岁月的冲洗,比起那原汁原味的小巷,就显得冰冷、寂静起来。
今年,我们一家人在奶奶家中过节。一家人在一起,即使是说说话聊聊天,就已经十分有感觉了。而外公的家里更是热闹,20 余口人的一大家子,孩子特别多,一岁的小孩在大人的搀扶下笨拙地走着;大一些的跟在老人们身边讨要着压岁钱;上了学的,就围坐着玩起了扑克,斗起了盆中的小鱼。过年的那几天,贴春联、放鞭炮,外公的院子里吵吵闹闹,却溢满了幸福。这样的生活,才是春节。
见过了这样美好的春节,城市中过年的气氛,就显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放假了,就外出旅游了,身在异国他乡,少了春节,也许只觉得有些不一样罢了。可是,就算过春节,又是为了什么而过呢?幸福?团聚?是压岁钱,还是仅仅只为了一个形式?不知有多久了,我们的祖祖辈辈过着春节,一代代的延续着那些别具特色的风俗。经过那么多日子,风俗在一点点地改变,但无论以怎样,它都会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节日,是我们心中不变的那份情结。
如果你不希望这样一个美丽的节日一点点的消耗殆尽,那就请用你的行动,来守护我们的节日,用你的努力,去换取这古老节日的万代长存,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国这有着悠久历史与浓厚底蕴的节日——春节!
阳光碧波 初一(1)班 张可凡
今年春节,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了海南。在海南,我感受到了当地的热带气候,高而笔直的椰子树、阵阵拂面的海风......在热带和亚热带分界洲沙滩上,我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万泉河边,我们仿佛看到了红色娘子军那不畏惧困难的坚毅的眼神......
海南的春节,与内陆一样,到处洋溢着欢乐,火红的灯笼、充满笑容的脸、惊天动地的鞭炮声......而唯一不同的,就是那儿的温度要比我们平时过节温和得多。每年的春节,我们总是穿着厚厚的棉袄,在海南,棉袄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短袖衫之类的夏装。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次在琼海的万泉镇的一个人的家里吃饭前的场景。饭前,那一大家子忙前忙后,一边聊着天,一边做饭,场景十分让人留恋。接着吃完饭,他们又一起聊
着天,收拾东西去了。
谈到春节,人们想到最多的,无非是年夜饭、团聚、放鞭炮和压岁钱。听爸妈说 70-80 年代他们那时春节的过法与现在一样,可是,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过这个节日,比现在的人多了许多感情,也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才会使年年的春节那么有"年味儿"。想当初,中国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也不高,平时省吃俭用,但是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一定会用平时积攒的钱,买年货,改善伙食。并且,过年了,长期在外漂泊的人们,一定会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大年三十中午,一家人围在桌边,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饭后,一大家子的又坐在太阳底下唠家常。那时候的春节,是多么纯真哪!
可现在,家庭条件好了,许多家庭的年夜饭,都在饭店吃。单单谈这个,我们就比以前缺少了一家人在一起做饭、洗碗......的机会。现在想想,真可惜呀!
那么,让我们明年一起来过一个比先前更有意义的春节吧!
异域风情 初一(1)班 邢之易
吃完年夜饭,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三口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爸妈的朋友一家一起到新加坡旅游,对于我这个没出过国门的人来说,感受自然就是幸福与快乐啊!
凌晨一点飞机到达新加坡,大半夜的时候,我坐在巴士里,每经过一些小巷,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灯笼,即使在国外,也有一些新年的气氛。由于新加坡华人较多,华人与国内一样过中国传统的春节。早晨起来后,可以发现这里的新年氛围还远不止这些,不少牌子上都写着"万事如意"的字
样,来这里旅游的,大多是国内组团的,应该说当地的旅游,目前,主要依靠华人。当地语言主要是华语、英语、马来语等,所以,华人那么多,在这里没有一点中文基础也是不行的。新加坡中餐馆很多,可惜我在那里没有吃到最具春节意义的汤圆和饺子,总觉得这个春节有点遗憾。在这里,没发现晚上燃放鞭炮什么的,可是作为与我们相邻的国家,能感受到国内春节的气氛,就已经不错了。
在新、马旅游期间,我总是挂念着家里的别的亲戚在做什么,如果是以前在大年三十中午,我会去奶奶家吃午饭。吃完饭后,帮奶奶和面、包饺子,欣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无比的自豪,在春节和家人团聚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大年初一早上,按传统习俗,是要吃汤圆和饺子。接下来,跟随爸妈去各个亲戚家拜年,拿红包赚压岁钱。有时,我们这些小辈们要趴在地上,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红包。在国外这些有意义的传统没有感受到,所以我只能回味了。
春节这趟旅游,让我了解不少关于国外的风土人情,在很久以前,有许多中国人侨居到新加坡,保留了许多我们国内的风俗,如:挂灯笼、穿唐装......我觉得,许多年轻人过春节只是图个形式,没有前辈们,对春节的那种期盼与热情,城市的年味儿趋淡了。春节虽然年年在过,总感觉少了一些传统、质朴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年味会越来越少,但是前人留下的过年传统,将越来越珍贵......
春节"病历" 初一(1)班 张帆
今年春节,本人非常悲剧地得了腮腺炎。大年三十的晚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因为腮腺炎传染性极强,所以我每天只能进行两点一线式的运动。
由于我还发着低烧,干什么事都觉得昏昏沉沉,四肢无力,头重脚轻,脑袋瓜也在"嗡嗡"地做伴奏。生病了就不能到处乱跑,不能要压岁钱,不能讲话(因为那时本人的脸,准确地说是脖子,已经从下巴往下肿平了),只能没事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想往年的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空气中都夹杂着小孩子的笑声,到处都是小孩子追逐打闹的身影,每一天叫你起床的都是鞭炮声,晚上,美轮美奂五彩缤纷的烟花陪伴着你入睡,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但一想,总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没有了往年春节的喜庆味儿,家里是那么安静,安静得叫人害怕,没有了往年春节的欢声笑语,以及压岁钱。唉,一切要等到失去才知美好,才知珍惜。以前从未觉得春节如何如何好,但与今年一比,真可谓是"心中泣涕零如雨"啊!
无病呻吟 初一(1)班 孙子涵
人们把春节团聚的时间省下来,用来购物、旅游、玩乐。过年时街上本应该洋溢着喜悦,应该热热闹闹的诉说着对新年的畅想,但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的寂寞与空虚,这在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春节再也听不到孩童那天真的笑声,也许是繁重的寒假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吧,也许是泡在电视与网络里无法自拔吧,也许是......还有谁真真正正地过一回春节呢?看着孩子们的真实描述,联想起他们在课堂上的真实描述,真切地感觉到现在的春节在某些地方也许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我们更多地只把它当做一种享受的假期。我们的孩子们或是我们的父母们对春节的文化还留有多深的记忆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对这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到底投入了多大的关注呢?城里的孩子们如果没有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
欢晚会的播出,没有了随手轻易可得的压岁钱,他们还知道这就是"春节"吗?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象征,丢失了最本质、最传统的文化!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都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今年的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从活动开始团队自行确立主题至分工合作制定策略到最后的汇报总结和后期报道,尤其是通过学生们后期不断地录课观摩,不但激发起孩子们的表演热情,唤起了他们的春节认知,也提升了他们对春节文化的深层认识。我清楚记得在七班上课的连续几节课堂实录中,在生生对话和相互点评中,客观公正的话语提高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对待研究性学习的所应该持有的一种正确态度。通过今年孩子们关于春节文化的学习与探究,我深深切切地感知到我们的孩子们并不排斥传统,他们的内心深处藏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根,我深信:只要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多给孩子们适时适当的养分,我们的中华文化之根一定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且这根系会越扎越深,越来越广、越来越牢不可分,我们的民族也一定会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绽放出独有的精神文化之花!
李海勇,王一川,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教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