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及
对策建议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新的范式。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民个体与现实个体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它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文化思潮、新闻舆论,以论坛、贴吧、空间、微信、微博等载体,利用虚拟网络平台集合了网民表达个体或者群体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具有符号意義的信仰和观念表达方式的综合,其核心是价值观念”。网络意识形态无论在生长环境、话语体系还是在传播特性上都与传统意识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意识形态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应对新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呈现形式、特征属性及变化规律,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一、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
互联网的开放性、迅捷性、交互性及虚拟性的特点,深
深地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的生长和传播环境,如今的网络俨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
1. 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使意识形态管理和监控的难度加大。在网络社会里,网民突破了身份阶层的限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与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人直接沟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在开放的网络信息交流系统中,不同的观点都能在网络的平台上展现,不同的价值观念、政治倾向在网络中相互碰撞,发表言论和思想的自由度被不断放大。政府很难对高度开放和管理方式非中心化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网络信息的传播结构、存在形式以及交流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政府管控的。
2. 网络的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成了新的安全问题。在传统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是对普通民众的单向灌输。但在网络社会里,个人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网络直播等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边界,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单向性,实现了全时空即时互动。但不经筛选的甚至虚假有害的信息,也随着评论、转发、点赞被即时传播,裂变式扩散,以致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甚至反动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特别是在
信息不全或失真的情况下,不同群体在网上竞相转评,通过新媒体直播和弹幕互动,引发全民围观吐槽,激化成更大的热点事件,甚至发生网络舆情。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社会敏感事件的信息源头和舆论推手,形成了新时代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3. 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隐蔽性。现实中的意识形态以虚拟的形式在网络空间里表现出来,各种意识形态借助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载体传播,网民也以虚拟的身份发布其价值观,屏蔽了真实身份的交流者争相表达着“去个体化”的意见和观点,网络的娱乐性掩盖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客观上使意识形态斗争更具有隐蔽性。
二、网络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换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互联网上传播、竞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1. 网络中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它关
乎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关乎执政党的合法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一直处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开放、迅速、互动等特点,西方的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里横行,迷惑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认知和理性辨别,信仰危机凸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严峻挑战。
2. 网络文化霸权主义威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文化霸权主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它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垄断地位输出其资本主义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的野心和方式更加猖獗。他们企图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道路,经常以所谓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批评我国的文化信仰和政治制度,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背离,这是要弱化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冲击、形成威胁。
3. 落后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网络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控制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事宜的主根服务器全球只有13 台,其中有 10 台在美国,据统计,“全球性传媒公司中90%以上由西方国家垄断,世界大型数据库 70%设在美国”。由于网络空间技术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致使我国电脑操作系统计划绝大部分依赖国外系统。尽管我们的网民数量规模庞大、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在网络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空间管理领域比较滞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刻不容缓
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的新迹象、新问题,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正视网络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之策。
1.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意识
间接分散、跨时空跨地域等特点使网络上的各种意识形态既相互斗争又彼此融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荡之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树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阵地意识。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网上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对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客体特点、生态环境变化、网络生成及演化规律等问题,要进行细
致的研究,及时掌握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变化,填补和加强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另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善于运用网络平台包括建设一批红色网站,大力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工作。只有牢牢掌握网络社会思想文化阵地,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才能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掌握了网络话语权,就掌握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就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诉求与价值偏好来建构决定网络话语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行业解释权的规则体系,去影响、说服、引导甚至掌控网民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引导网民。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的渠道,利用电视剧、微电影、动画片、网络游戏甚至漫画等形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抵制外来的各种社会思潮;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能影响意识形态舆论场的网络意见领袖,特别是网络大 V,对他们的积极建言,要予以鼓励;对他们的偏激言论,予以约束。在关键时刻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话语权,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增强其影
响力和作用力。
3. 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控制能力
奉行自由开放的理念和多中心的分散化管理的互联网,在拓展民众发布信息的能力的同时,也打开了言论自由的魔盒,这就对党委和政府的舆论导向的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对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地位受到极大的削弱。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提高网络核心技术水平,提升对信息来源和网络服务供应商的监管和控制,筑牢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组建网络安全队伍,培养一批技术强、政治理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建构科学完善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集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人才资源。提高网络控制能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4. 提升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
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提高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治理的法律法规,秉承创新的现代法治理念。通过强化法律监管措施,保护互联网信息的健康安全,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强调多方协同治理,治理主体多元。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积极配合、个体广泛参与
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四、结语
总之,在网络开放的新时代,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也面临严峻考验。需要增强网络形态斗争意识,通过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局面,提升网络空间的管理能力,促进新时期网络意識形态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