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已全面实施,《科学》课程标准将从三维的角度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科学课程的构建更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科学、从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让每一位教师加深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培养新人.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人”学 “新”课改新在何处?除了手段新,还有什么?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作机器,在“实用理性”的文化心理支配下,学生成为升学的机器,变为分数的奴隶,而对他们精神上的欲求关注得太少.我们多的是顺民,少有战士;我们多的是书呆子,少有的是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创造型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教育是要塑造健全的人性,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学,尊重人,培育人,发展人,新课改的最终应是为了开创鲁迅所说的第三个时代,即“人”的时代. 2.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自主、合作、创新 新课改,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因固守不变的东西而得过且过. 3.新课改——教师成了教材的编写者 新课改将教材定义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过去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现在教师可以“改”教材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总之,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尊重师生个性,极大的
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 4.改变评价方式——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对学校课程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评价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大的距离: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 (3)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性评价.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以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辛辛苦苦的批改作业、认认真真的评分,而学生只能看着一个个作业上的对号、错号和试卷上一个个令人心碎的分数.这对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学习科学有困难的同学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初一科学备课组进行了尝试.①书中习题写在书中摘记处、定期面查、互查.②书面作业改为每日一题,由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或科代表与老师协商命题,由同学们轮流讲评,老师批改,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③单元测验兼顾优、中、差同学,按优、良,及格打分,不挫伤同学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不公开成绩,找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谈话,并把优生、差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④平时记分、回答问题有创意,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小实验制作精巧等,这样的同学都会得到记分鼓励.这样使成绩成为同学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动力,一种正面的机制而尽可能减小其负面效应.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以前注重终极性评价,现在更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比例比较大.对教师的考核也发生了变化,对教师的考核有量化的体系表.教师的语言发生了变化.教师去欣赏、尊重学生,学生也能更加大胆地提出问题来质疑老师.新的评价体系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一线教师最期待的就是课程内部评价体系改革的成功. 5.改变课堂结构——活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主要体现在帮助、引导学生认识规律、解决疑难方面,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则是用语言来表现的,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精心设计问题、用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讨论,
从中发现、培养学生思维中知识、能力的火花,有时听起来学生的叙述不很合理、完善,有时由于教师过多的参与而使这些星星之火就熄灭了.所以在我们课堂上要注意做到教师是一个倾听者、点拨者,你总会听到:“很好”、“为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怎么做?”……等声音,时刻在激励着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方法. 学生学习科学的困难之处就在于不掌握科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而方法又孕育在知识之中,没有一定的知识不能谈方法,不掌握学习方法又不能很好地学习科学知识,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经过学习新课标,挖掘新教材,找学生谈话,让学习好的同学谈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在科学概念教学中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研究不同科学概念的共同点,最后形成共识,应该这样学习科学概念.①引入.②定义.③定义式.④性质.⑤单位.⑥特征.这样再遇到新的科学问题时学生就主动的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就可以有精力、时间来引导学生更多更好的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在科学规律教学中学生也总结出规律.①导出.②规律.③表达式.④适用范围.⑤应用方法.⑥习题分析.在实验教学中总结出:①目的、原理.②仪器.③操作.④数据获得和分析.⑤结论.⑥误差分析.我们称为六步学习法并在学年推广,收到良好效果,也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3)挖掘教材的多种功能、千方百计的使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材的关注通常只在正文叙述上,而对新教材中其他部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旁批》来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思考问题》来体会怎样联系实际,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材料》拓宽科学知识和视野;通过课后《小实验》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教师负出更多的汗水,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很有益处. 6.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术水平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先行者,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提的太高,不可能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科学的作用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中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
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说,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科学教师而言,真正理解初中科学的课程内容,要求对高中、大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都有较透澈的理解;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科学和其它科学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过程中课堂应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找到规律和解决方法.我们应潜心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让广大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为实施科学新课程改革献出一份力量,以便培养出跨世纪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