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党组)学习党课:我们都从红船而来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党课是我们都从红船而来。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一条游船。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在这艘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艘游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2005 年 6 月 21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千锤百炼而愈加刚毅,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有“红船精神”的支撑。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和红船有什么关系呢?乍一看来没有任何关系,他没有上过这艘红船,也不跟当初红船上的任何一个人有什
么联系,甚至他都没到过嘉兴。但是他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红船精神”!
这位老人叫曾宜成,是一位 70 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是我县某重大项目的征迁对象。他顶着乡亲们的骂声帮助政府挨家挨户去做征迁工作,并第一个带头签下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签字那一刻,他说“不管人家怎么骂我,还是把我沉到海底,国家需要建设,我们就要无条件服从与配合,再说还有这么好的补偿政策让利与民,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还是退伍老兵,我要第一个带头签订房屋征收合同。”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荣定同志热情接见了曾老,并亲自授予曾老五万元奖金,接过补偿金的曾老哽咽了:“还是党和政府好啊,没有欺骗老百姓!我要把这些奖金拿回家,与我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分享一下拆迁政策带来的福利,叫我弟弟曾宜喻和其他村民抓紧来签约”。在我看来,曾宜成老人身上秉承的就是红船精神。在其他征迁对象担忧、等待、观望时,曾老身体力行,带头签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他就是从红船而来!
其实,该重大项目攻坚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党员干部都向我们诠释了“红船精神”,都向我们证明了
“每一个党员都来自红船”。
陈诗省,该项目本地籍干部,他负责的征迁对象都是乡亲,都是同宗同源的亲戚,但乡亲们给他的回应是“利益面前亲爹也没面子讲”。他坚信没有对立面的群众,只有尚未到心的工作,为了让群众相信政策是优惠的,征迁是有利的,发展是美好的。他走村入户帮群众算经济账争取最大的利益,帮他们谋划转产转业、返回地建设等,跟群众言明政策、分析利弊,最终账目清了、心绪解了,群众的思想转化了。
许嘉议,青苗业务组干部,为了不损失群众的利益,让群众每一颗青苗都能得到补偿,在艳阳高照的三伏天用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他说“咱党员只做事不言苦,太阳虽辣,我们的干劲更辣”。
关陈黎笋,宫庙业务组干部,为了尊重群众的信仰,为了留住群众对故土的念想,为了安放群众的心灵寄托。她漫山遍野去找宫庙安置地,晒的皮肤过敏满脸红斑,却依然咬牙坚持着。为了让神像顺利迁移,她凌晨 4 点起床到工地督工,征迁户鲍杨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感动地说“囡,你还没吃饭吧,为了我们这些老人能早日心安,你辛苦了!我老太婆煮了地瓜粉你来吃一口”。听到这些,这位“女汉子”再也 hold不住了,她哭了。
还有董克军、曾国贞、林军等等许许多多攻坚干部,正是因为他们坚定“牢记责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助人”的工作准则,带着耐心、关心、细心、责任心,在僵持中坚持,在沟通中理解,在细节中突破,才使得该重大项目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截至 2017 年底,签约合法房屋 662 间,拆除房屋 1105间,腾空迁移坟墓 1179 穴,22 座宫庙全部完成协议签订、腾空和拆除;发放个人承包土地补偿款 576 户,进场道路库下村段、新林村段、澄海村段全部完成征地、借地及青苗政策处理工作。
这群可爱的共产党人在工作中坚定理想,不畏困难,不懈奋斗;用真心对待群众,全力以赴为群众解难事,忠诚为民,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他们就是从红船而来!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
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
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