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1 页 高考政治:“政治生活”解题技巧
编者按 高考文综政治全国卷第 39 题是考《政治生活》主观题的比较多。近 3 年高考,全国套文综卷的第 39 题,除 2019 年的第 III 卷略有变化,其他均保持不变。
目录 编者按 ............................................................................................................................................. 1 目录 ................................................................................................................................................. 1 1. 考题分析 .................................................................................................................................... 2 1.1. 命题特点 ...................................................................................................................................................... 2 1.1.1. 背景材料 ........................................................................................................................................... 2 1.1.2. 考查知识 ........................................................................................................................................... 3 1.1.3. 设问方式 ........................................................................................................................................... 3 1.2. 解题技巧 ...................................................................................................................................................... 3 1.2.1. 解题的一般步骤 ............................................................................................................................. 3 1.2.2. 明确设问主体 .................................................................................................................................. 4 1.2.3. 审题的基本技巧 ............................................................................................................................. 4 1.3. 答案构建技巧 ............................................................................................................................................ 5 1.3.1. 以知识点为纲,多次梳理材料,查漏补缺 ....................................................................... 5 1.3.2. 以材料为线,把材料本身隐含的信息组织到答案中去 ............................................... 5 1.3.3. 以设问客体为限,答案组织不要超越设问客体指向的范围 ..................................... 5 1.4. 方法技巧存备 ............................................................................................................................................ 6 1.4.1. 知识心中留,解题如神助 ......................................................................................................... 6 1.4.2. 显性与隐性,材料来决定 ......................................................................................................... 6 1.4.3. 宏观与微观,其实很简单 ......................................................................................................... 6 1.4.4. 答案暗含点,材料来生成 ......................................................................................................... 6 2. 创新演练——材料分析题 ........................................................................................................ 7 2.1. 阅读材料,回答完成下列要求。
..................................................................................................... 7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8
第 2 页 共 21 页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9 2.4. 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枫桥经验”正式写入该条例。
.......................................................... 10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3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4 2.8.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
.................................................. 15 3.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 ...................................................................................... 16 3.1.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 16 3.2. 我国的政府 ............................................................................................................................................... 17 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 18 3.4. 当代国际社会——国际政治 ............................................................................................................. 20
1. 考题分析 1.1. 命题特点 1.1.1. 背景材料 能够被选为第 39 题的背景材料,均是当年回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是当今政治生活中党和国家治国理攻的重大战略,决策部名或会议精神。很多是长效热点。常考考点。比如,2019 年全 I 卷以全国政协的组成\召开多种形式的协商会议为背景材料;全国 II 卷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进展为背景材料:2018年全国 I 卷以宪法的修改为背景材料;全国 II 卷以坚持党的领导为背景材料;2017 年全国 I 卷以全同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做出解释为背景材科;全国 II 卷以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政府履行公共文化职能为背景材料。
选择这些内容作为第 39 题的背景材料,有其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的必然。
①从理论上看。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政协的相关知识都是《政治生活》中的主干知识。
②从现实来看。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与之相关的重大活动、决
第 3 页 共 21 页 策、战略、部署等,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第 39 题背景材料的重要来源。
1.1.2. 考查知识 第 39 题特别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只是考查的角度和侧重点稍有不同。《政治生活》中的主干知识或高频考点主要有: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职能、责任、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接受监督、党的领导、执政理念、宗旨、模范带头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作用,主权国家,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1.3. 设问方式 第 39 题的设问方式多种多样,以说明分析类,阐述理由类、措施类、原因类,意义类为主,强调对考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查。有的设问切人口比较小,较为具体。如:"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做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有的设问跨度则比较大,综合性强,如:“说明宪法悠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无论设问方式如何变化、怎样新奇,都是对考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综合检测,都需要考生认真仔细、辨别清楚。
1.2. 解题技巧 1.2.1. 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问项 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2)审范围 即弄清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3)判明知识范围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这里要强调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知识范围较宽),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知识范围收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审读
第 4 页 共 21 页 设问。
知识类别:政治生活中那一块的知识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1.2.2. 明确设问主体 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人大、国家等。
1)设问指向 所谓“设问指向”,是指设问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的学科任务。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完成相应的学科任务,如“描述与分类”(回答“是什么”)、“解释和论证”(回答“为什么”)、“预测与选择”(回答“怎么办”)、“辨析与评价”(回答“怎么样”)等,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明确设问指向,就是明确设问要求回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是“怎么办”还是“怎么样”。只有明确了设问指向,才能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避免答非所问。
2)审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政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首先,要充分挖掘设问中的关键词即能提示我们联系教材哪些原理观点来回答的字词,来寻找答案要点。
其次,读文字型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层概括法,即将材料以句号或分号为标志分成若干层次,再逐层根据材料的关键字词联系原理或归纳浓缩句意提取答案要点。要把握材料主旨。明确材料层次。抓住关键词句。
1.2.3. 审题的基本技巧 ①解读信息,把握主旨。高考年年考、年年有不同。一般来说,第 39 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不会变,每年都是那些,但背景材料、设问方式年年都会变也必定会变。考生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认真解读材料信息,仔细审读设问要求,做到准确把握、清楚明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考生要特别具备现场学习能力也就是即时学习能力。试题的背景材料不可能来自教材,剁手都是没有见过或者不太熟悉,只有在考试的有限时间范围内读懂。如果欠缺这一能力,连材料都看不懂,肯定答不好题。
第 5 页 共 21 页 ②建构体系。调动知识,高考无论怎么考,考什么,无论怎么问、问什么,都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深厚扎实,全面准确的知识垫底做基,材料主旨把握子,设问审读清楚了,怎样对接呢?与谁对接呢? 对接什么呢?没有相应的知识与之对接,一切都是白搭 明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备考中,必须练就过硬的记忆功。多读多记多背。只有把该记的东西都记住了,记牢了,才能熟练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才能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对接,也才能迅速调动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组织出相应的答案。
③学以致用,增强能力。能力的培养、构筑,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知识基础之上、一定的运用之中。熟才能生巧、用才能出巧。得分技巧的获取,既要有对材料精准的解析,又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较强的能力。能力的具备,主要来自考生自己平时的地勤学多练,总结思考,字法对路。能力提高了,得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 答案构建技巧 构建第 39 题答案,一般清要正意以下三个问题:
1.3.1. 以知识点为纲,多次梳理材料,查漏补缺 把材料信息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有层次地组织答案,避免知识点遗漏。组织好答案之后,一定要回头看一看自己调用的知识点是否用完。然后,再次对材料进行整体阅读,重新观把握材料信息,认真思考没有用到的知识点能不能融入宏观材料信息,能不能形成一个答案要点一一这一点在答案要点组织得比较少时尤其适用。
[提点]答案要点来自教材。
1.3.2. 以材料为线,把材料本身隐含的信息组织到答案中去 如:2019 年全国 1 卷第 39 閣中,"政协组织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这一知识点,在知识调用中是没行的。但材料明确告诉了我们政协的组成形式,隐含了这 一知识点 。所以,组织答案时。要密切注意材料本身所反映的信息 [提点]答案要点来自材料。
1.3.3. 以设问客体为限,答案组织不要超越设问客体指向的范围 如 2019 年全国 I 卷第 39 题,对最后一点答案的组织,就应限于设问的客
第 6 页 共 21 页 体一一国家治理体系明确的指向和限定。
1.4. 方法技巧存备 1.4.1. 知识心中留,解题如神助 《政治生活》常见的主体有公民、政府、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国际社会等。把每一个主体的相关知识层次化、系统化,有助于我们深人、细致、牢实地掌握每一个主体的知识,解题时才能做到以知识为纲,有针对性、条理性地去分析、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1.4.2. 显性与隐性,材料来决定 显性主体,是指设问中直接明确告知的考查的知识主体,如 2019 年全国 I卷第 39 题的"人民政协”。
隐性主体,是指设问没有直接、具体指出的知识主体。对此,我们只能依据试题背景材料中的相关息来确定考查主体。如 2018 年全国 III 卷第 39 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没有明确具主体是谁)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但试题材料中的"党中央、国务院"等信息很清楚地知了试题考查的知识主体是“党和政府”。
1.4.3. 宏观与微观,其实很简单 宏观主体一般由多个微观土体构成,且各个微观主体之间。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 2018 年全国 I 卷第 39 题:“结合村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设问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即宏观主体,它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人大代表”等微观主体。
对于这种宏观包微观的试题,要结合材料。简单阐明各微观行为主体的作用。如本题可以结合宪法修改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党依据新形势要求决定启动修宪工作一成立修宪小组一提出修宪建议一广泛征求人民意见一提交人大讨论一人大讨论通过”。
微观主体一般指题目中考查的某一知识主体。如 2019 年全国 I 卷第 39 题直接明确考查“人民政协"这一单一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4.4. 答案暗含点,材料来生成 政治生活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答案组织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整合并加以灵活运用。如 2018 年全国 I 卷第 39
第 7 页 共 21 页 题:“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材料中,党在修宪过程中广泛征求人民意见,人大对修宪建议进行讨论、审议等,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做主”的知识。
在组织答案时,就可以概括整合成“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 创新演练——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完成下列要求。
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塑料制品产量、使用率等大大增长.如今外卖经济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公众在享受外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某校高一学生为此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消费者乱投放餐盒”、“餐盒的生产商生产的环保餐盒标准不统一”、“在外卖网选择了无需餐具,外卖商家还是送来了一次性筷子”、“公司对于外卖垃圾处理无动于衷,写字楼里的垃圾桶没有明确的分类标识”。有网友建议“上班白领应自备碗筷”、“自觉使用环保餐盒”、“加快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白色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等。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在防治外卖垃圾中应如何发挥正能量。
【参考答案】①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动性。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提升环保意识(或生态意识),不乱扔乱丢垃圾。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④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途径行使监督权,或同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⑤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环保餐具标准制定、相关立法等问题建言献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解析】本题以外卖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外卖等新兴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8 页 共 21 页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在防治外卖垃圾中应如何发挥正能量。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设问主体是公民,考生可先联想公民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人民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人民的地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公民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主动性。②权利与义务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提升环保意识(或生态意识),不乱扔乱丢垃圾。③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④民主监督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公民有监督权。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公民应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途径行使监督权,或同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⑤民主决策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环保餐具标准制定、相关立法等问题建言献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要发展,需要人才的聚集,有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流动人口每增加1%,会带来地区 GDP 增长 0.54%。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沿海地区则更为突出。现如今,作为在深圳就业和创业多年的香港居民,通过一张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就可享受到与诸多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包括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三项权利;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六项基本公共服务;乘坐国内航班、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住宿旅馆,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业务,在居住地办理机动车登记等九方面便利。
除普惠性政策外,未来大湾区还需进一步配套更精准针对港澳各层次各类别人才政策,并构建相应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做进一步支撑。诸多受访港澳人
第 9 页 共 21 页 士和学者还指出,除政策层面赋予便利性外,未来要吸引更多港澳人士尤其高端人才北上,内地城市还需要在整体营商环境,以及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配套上再优化,提供同等公共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要吸引更多港澳高端人才北上,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参考答案】①政府要简政放权,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给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便利。②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完善各项公共服务。③政府要搞好顶层设计,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合理的普惠性政策和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完善相关制度。④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时俱进,推进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服务方式的调整。
【解析】本题以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为话题设置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要吸引更多港澳高端人才北上,政府应该如何作为?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行为主体是政府。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考查知识,构架知识体系:性质和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吸引更多港澳高端人才北上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道路拥堵不堪、住房供不应求、公共交通难堪重负——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烦恼凸显。怎么办?于是,限行、限号、限购、限贷、限流……“限字诀”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三线城市铺开。现代治理,岂能总是依靠限令?各种“限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正在审议的立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中国共产党也就现代城市治理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推进现代
第 10 页 共 21 页 城市治理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现代城市治理中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国家权力机关要切实行使好立法权和监督权,为现代城市治理制定科学的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及政府的作为。③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要求,并通过行使提案权,为城市治理出谋划策。④政协委员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推动城市治理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现代城市治理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推进现代城市治理提出合理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试题,措施类的试题要通过界定不同的主体来完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需要注意本题要求的答题范围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命题指向为我国推进现代城市治理提出合理建议。再根据材料中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结合自身所学,可以从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家权力机关要切实行使好立法权和监督权,为现代城市治理制定科学的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及政府的作为、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要求、政协委员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推动城市治理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在解答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
2.4. 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枫桥经验”正式写入该条例。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浙江省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现如今已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今天的枫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其建设的动力引擎就是这里的基层党组织。如今,浙江探索形成了“党建+网格治理”、“党建+市场治理”、“党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四川省在虫草采挖点和草原牧场,建立起流动党支部,培养“马背调解员”592 名,现场化解牧区群众矛盾纠纷……各地
第 11 页 共 21 页 区各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枫桥经验”从地方走向全国,从乡村“枫桥经验”衍生出城镇社区“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等集群,形成了满园春色的新局面。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地贯彻践行“枫桥经验”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地践行“枫桥经验”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践行“枫桥经验”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枫桥经验”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群众化解矛盾。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践行“枫桥经验”的实践活动中。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解析】本题以党的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枫桥经验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地贯彻践行“枫桥经验”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党的地位、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党的地位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地践行“枫桥经验”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②党的性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践行“枫桥经验”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党的执政理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枫桥经验”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群众化解矛盾。④党的宗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
第 12 页 共 21 页 群众路线贯彻到践行“枫桥经验”的实践活动中。⑤党的指导思想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9 月 3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 【参考答案】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广泛、最充分地渊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口标;②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③全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人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⑤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解析】本题以团结为主题设置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经济生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一步:分析设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属于宏观知识
第 13 页 共 21 页 范围;分析对象是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题型是措施类题。
第二步:根据题型在分析对象的指引下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①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这些类信息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概括即可形成答案。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 年 3 月 2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习近平在讲话中就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第一,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第二,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我们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第三,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第四,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协同联动、坚持公平包容,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①中国方案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破解治理赤字。②中国方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互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破解信任赤字。③中国方案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各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破解和平赤字与发展赤字。④中国方案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
第 14 页 共 21 页 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世界多极化、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当代国际社会知识。材料“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破解治理赤字。材料“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我们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互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破解信任赤字。材料“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有利于各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破解和平赤字与发展赤字。材料“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协同联动、坚持公平包容,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 个多月来,香港持续不断的暴力犯罪活动已经严重践踏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有些极端暴力行为更是泯灭人性、骇人听闻。事实清楚证明,香港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暴力横行,而不是什么“人权”“民主”问题。
然而,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强烈反对,在当地时间 2019年 11 月 19 日,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这一做法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重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然为香港反对派和激进暴力犯罪分子张目,再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赤裸裸地暴露出美国一些政客的霸道本性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丑恶用心。美国一些政客的表现完全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毫无原则的双重标准,美式双重标准是彻头彻尾的霸权逻辑,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其图谋注定要失败。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美方的险恶用心最终是要失败的。
【参考答案】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第 15 页 共 21 页 美国通过所谓的“法案”,是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严重挑战中国“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必然遭到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 14亿中国人的反对,注定是要失败的。②美国这一行径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严重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然为香港反对派和激进暴力犯罪分子张目,其行径不得人心,最终是要注定失败。③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美国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罔顾事实,采用卑劣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司马昭之心,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美国通过所谓的《法案》,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行双重标准和霸权逻辑,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险恶用心最终是要失败。
【解析】本题以乱港事件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美式双重标准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为背景,考查主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等有关知识和政治认同素养,试题属于评析题,难度大。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评析的主题是“美方的险恶用心最终是要失败的”,在此基础上,结合乱港暴徒的行径和美国罔顾事实,险恶用心,从主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利益的阶级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危害性等角度分析,做到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揭露美国的险恶用心和图谋将注定是要失败。
2.8.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
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 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高铁外交”作为国家新 名片,它是技术集成、产业配套、重大装备、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协调等的综合能 力的表现,标志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目前,中 国已经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 260 亿美元。受中国高 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
第 16 页 共 21 页 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 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开展“高铁外交”?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优势互补,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④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是中国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有利于我国的良好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开展“高铁外交”。属于依据类解答题。格式为:理论依据+对应材料+对应意义。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 是“当代国际社会”,因此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说明有利于维护共同利益;也可从时代主题角度 分析有利于促和平与发展;还可从国际竟争实质分析出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最后可从外交政策角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好国际环境。
3.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 3.1.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 2 个权利,4 个义务) 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 2 个原则) 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第 17 页 共 21 页 【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 项政治自由 ⊙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服兵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拨打热线电话、进行信访、利用电子政务、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途径 3.2. 我国的政府 (1)政府……工作的原因: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国体、意义 (2)政府如何开展……工作: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政府”还可关注】
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A、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力和自由;加
第 18 页 共 21 页 强政府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防止权力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带动全社会守法护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②政府依法行政要求: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D、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注意:D 是人大所为,ABC 是政府自身所为) 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若不受监督,会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必须依法行政,接受监督。B、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清廉,减少失误,防止权力滥用。
C、利于科学决策,合民意聚民心,为人民谋利益,建立有权威和公信力政府。
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A、有效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依靠民主和法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质询、问责、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B、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C、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D、公民要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⑤政府权威的树立:A、政府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树立的。B、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持和谐干群关系。C、要有良好的业绩,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维护人民利益。D、要重品行、作表率,为民谋利益,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E、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团结合作,讲信誉,发挥积极作用。
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第 19 页 共 21 页 (1)人大制度——我国政体及根本政治制度(联系: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 ②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免责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④人大制度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国权力运行的规则)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
A、党……工作的原因: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国体、意义 B、党如何开展……工作: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党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共与 8 大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的内容(略) ③政协的性质与职能(易错,与人大区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促进民族……的原因: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掌握“客观依据及意义”)。
②促进民族……的措施: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自觉履行维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