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思想,落实新部署—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思想,落实新部署 (党课讲稿)

 前

 言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分体现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其历史意义在于宣示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时代意义在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其世界意义在于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以及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第一个关键词:十九大报告主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读懂这一

 主题。

 (一)要深刻理解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明确自己要到哪里去,才能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不忘初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党的十九大上又进一步把这一初心高度凝练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1929 年,毛泽东同志在兴国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时曾告诫党员干部,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2013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所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忘初心,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只有深刻理解不忘初心,才能把握住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

 (二)要深刻领会牢记使命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复兴

 与大国崛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大国崛起是从横向比较的意义上讲的,侧重于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而民族复兴是从纵向比较的意义上讲的,它的参照系是本民族的历史辉煌。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布拉肯曾经说过,“在 500 年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当许多欧洲人还住在土坯房里时,中国已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国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是世界的一个梦,但近代以后中国落伍了,实现复兴就成了中国的一个梦。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再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再创领先世界的卓越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三)要深刻把握主题的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自 1982 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题目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的生动证明。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创造中国奇迹?根本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准并把握了中国发展进步走向及其规律性要求。如果说欧洲崛起是千万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美苏崛起是 1 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那么中国的民族复兴就是 10 亿级人口与工业文明的结合,其潜力之大可想而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引导中国快速步入现代文明的正确道路,所以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那么,十九大报告主题的新变化体现在哪里?重点在“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灵魂,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体现了继承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只有 74 个字,却分量很重,它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根本问题。

 二、第二个关键词:十九大报告框架 (一)十九大报告内容可分为两大板块 1. 基础理论板块(第一至第四部分)

 报告第一部分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通过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报告第二部分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通过大纵深的历史回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系统阐释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报告第三部分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这一部分从新课

 题引出新思想,重点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以及对“八个明确”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阐述。

 报告第四部分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际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新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从现在到 2020 年的三年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以上这四个部分属于基础理论,是管长远、管方向的。

 2. 实践运用板块(第五至第十三部分)

 这一板块是基础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展开,是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和平统一、大国外交和党的建设这九个领域的部署,涉及工作目标、原则、方法、步骤等。尤其是对没有列入这九个领域的,如青年工作、共青团工作也予以了指导。另外,这九个领域的工作时效性也不一样,有三年的、五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这由工作本身所决定。

 (二)十九大报告的四个突 出特点 1. 复兴的目标使命贯穿始终 民族复兴、中国梦、强国……这些表述在十九大报告中不仅

 出现得频率高,而且是贯穿始终的目标要求。这里面既有使命任务,又有理论指引,既有战略规划,又有实施步骤,体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始终 在 32000 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 203 次。我们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等等。这些要求贯穿报告始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价值导向。

 3. 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贯穿始终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句话是党中央、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前提是要把党建设好。在报告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要求也是贯穿始终的。

 4. 充分的政治自信、民族自信贯穿始终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际上讲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归根究底就是要重塑民族自信。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导致一部分人丧失了民族自信,总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有自信才能有定力,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十九大报告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自信、民族自信前所未有。尤其是在 10 月 25 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援引元朝王冕《墨梅》中

 的一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这句诗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习近平同志的自信和担当。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认知。

 当代中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国家,他是民族国家、政党国家和文明国家的有机整体,如果不从这一点出发,就很难理解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上任何民族。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世界最文明之民族,也是世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到了今天,还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即使在中国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年代,孙中山先生仍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民族自信。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世界上任何政党,他不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性和人民性始终高度统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背离了我们党的本色和宗旨。

 中国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几千年来,中国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这是每个中华儿女自豪感、自信心的根源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当然,中国也要学习借鉴西方,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学习西方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还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实成就引领世界,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才是大国、大党的胸怀和自信。

 三、第三个关键词:十九大报告亮点 十九大报告的亮点,主要有“四个新”。

 (一)第一个“新”,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判断最直接、最现实的基础是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1. 新时代的起点 ——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总结了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极不平凡的五年”?概括而言,就是二个字“重塑”。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树立复兴图强的新航标,凝聚强大正能量,这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塑;习近平同志着眼啃硬骨头、涉险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破既得利益格局,这是对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重塑;习近平同志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引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塑;习近平同志提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对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重塑;习近平同志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正风反腐,这是对党风政风、政治生态的重塑;习近平同志

 提出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是对人民军队的重塑;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是对大国外交乃至全球治理的重塑。王岐山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湖南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

 不忘初心、革弊鼎新、开拓创新,是一场历史性变革。在全方位的重塑基础上,我们取得了十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这就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外交、党建等方方面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进入新时代的原因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这是进入新时代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当今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要判断。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是在党的八大的提法上作出的,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在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社会需求看,我国实现总体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强调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发展变化的生活需求。从社会生产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所以,此时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从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我们党把握和运用非均衡规律开始,当时强调有条件的地域和领域可以加快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同志也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那么,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非均衡注重差异化发展,也就是发展起来以后的差异化必然会更加明显。

 从地域上看。中国社科院在某一年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中提出人类文明进程的长江模型,主要讲长江流域的发展水平非

 常不平衡,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在长江上游,部分地区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痕迹;在长江中游,广大农村地区仍然采用农耕方式;在长江下游,比如江苏南部城市,已具有工业社会的性质;在长江入海口,比如上海,已步入知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位居全球前十位。

 从领域上看。只富国不强军,国家安全没有保障,所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社会和谐稳定无法保障,所以要构建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发展离开了文化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离开了政治民主,发展没有保障,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通达。

 第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非均衡促进经济社会高效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贫富收入差距,出现了“靠关系、走门道”等社会不公平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先富与后富的矛盾。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想,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却不愿意让出既得利益,甚至有的还结成某些利益集团,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之前个别领域改革推进缓慢、人民群众获得感不强的原因所在。2013 年,有一本讲法国史的畅销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得到王岐山同志的推荐,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

 性。法国大革命不是爆发在衰退期,而是爆发于经济社会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物质财富的增加,催促了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敏感,对特权、腐败、不公正的容忍度非常低。借鉴这一历史经验,思考我国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工作重心,为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 新时代的特点 —— 当代中 国进入由大向强的历史阶段 这是新时代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十九大报告指出,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一段提到的“四个实

 力”“五个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内涵。第一个,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讲的;第二个,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讲的;第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讲的。

 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强调历史传承,在新时代仍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强调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强调新时代的新特点,重点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强调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

 样的奋斗目标;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强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二)第二个“新”,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明确界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伟大梦想、崇高目标、共同理想比较来看,历史使命更为现实、更加紧迫,表明我们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 对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 报告用较长篇幅回顾了历史,其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

 第一,我国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主权独立意味着不依附于人。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民族的强盛都是从争取主权独立、建立民族国家开始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富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我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初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来提出,最早出现在十三大报告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内涵越来越清晰,目标步骤越来越具体。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行动纲领、时间表和路

 线图。

 第三,我国已经是新兴国家中的突出一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这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布局的变化和交通的发展,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正在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历史证明,处于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国家就容易成为新崛起的新兴国家。以 3D 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创新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抓住这一机遇,就有可能成为新崛起的新兴国家。2008 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仍在加深,标志着世界经济步入较长时间的衰退期、调整期。危机可以葬送一个强国,也可以催生一个新的强国,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对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如何走好复兴之路的一系列问题。

 2. “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这是对这

 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鲜明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路径。“四个伟大”中的伟大梦想重点解决目标任务问题,伟大斗争重点解决精神状态问题,伟大工程重点解决领导核心问题,伟大事业重点解决现实道路问题。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习近平同志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

 (三)第三个“新”,新思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进入新时代,完成新使命,需要新思想、新理论的指导。党的十九大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五个是”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领会。

 第一,新思想既在过去长期实践中孕育,又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形成。首先,新思想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发展经验基础上形成,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论底蕴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辩证法底蕴是对立统一,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的思维方法;认识论底蕴是实践第一、不尚空谈、注重实干,这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历史观底蕴是群众史观,习近平同志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并把为民担当作为执政理念。以上几个方面,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新思想在传承创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道路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在国家治理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反腐败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再者,新思想在借鉴、转化其他国家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具有深厚的人类文明成果底蕴。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他还强调,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依法治国,协调利益关系,降低执政成本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另外,新思想是回答新的时代课题的理论创新成果。新的时代课题是什么?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新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全方位继承和发展,包含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还要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第二,新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又集中展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刘云山同志在权威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第 三,新思想既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重要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创性成果,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体系?我把它概括为“六论”。

 第一个“明确”,历史使命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管总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围绕这一总任务来展开。

 第二个“明确”,主要矛盾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基础,要完成总任务,就要牢牢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价值追求,所有理论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第三个“明确”,事业布局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是完成总任务的主体工程。

 第四和第五个“明确”,两翼目标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是完成总任务的“两翼”——改革之翼和发展之翼。换言之,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推进器,法治是稳定器。

 第六和第七个“明确”,安全保障论。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完成总任务提供内外保障,也就是国

 家安全保障和外部条件保障。

 第八个“明确”,领导核心论、政治保证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完成总任务的核心领导力量和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个重要内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那么,它与“八个明确”是什么关系?“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实践要求,依托“十四个坚持”把指导思想与发展实践更好连接。我们党过去讲“五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三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其中,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理论成果,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全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十九大报告的一大创新,就是用十四条基本方略简化、整合、统摄其他三个基本,从而将“五基本”凝练为“三基本”。

 关于新思想的定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

 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新发展理念,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在做三件事:激发梦想、打造实力、完善制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跃升作出的深邃思考和整体运筹,其中既有目标使命、战略规划,又有时间表、路线图。由此可见,新思想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四)第四个“新”,新部署 新部署是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展开,主要体现在:

 1.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 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年是决胜的三年、攻关的三年,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十九大报告明确这“三大攻坚战”,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全面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难点重点、主攻方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 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 2020 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两步走”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前两步目标已提前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到本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再过三年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报告明确从 2020 年到 2050年的 30 年将分两个 15 年安排。这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就完整了。

 第二,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 5 15 年。这样一个安排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第三,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报告对此作了两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一方面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一、对应;另一方面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二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3. 从九个方面作出具体战略部署 这是十九大报告的第五到第十三部分,其中也有很多亮点。比如,经济建设方面,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治建设方面,报告深刻指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文

 化建设方面,报告特别强调“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社会建设方面,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报告特别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报告明确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等等。这九个方面的战略部署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四、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实践要求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当前,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来。

 第一,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看齐追随。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当前,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在思想上向党的理论看齐,在政治上向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看齐,在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第二,突出理论转化,提升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验能力,经验是最基础的认知和能力,当领导干部把所学理论内化为经验时,就说明他已对理论运用自如。二是知识能力,领导干部不可能经历每个岗位,却可以通过学习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三是思维能力,这是领导能力中更高层次的能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习近平同志称这种能力为抓大事、谋全局的能力。我们要把握发展

 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

 第三,立足实践需求,推动具体工作。这里重点强调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就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锐意进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虚怀若谷。总之,必须发扬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钉钉子精神,以一钉到底的执行力,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