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幽默

江帆幽默篇一: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

4.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5.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6.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7.答案: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8.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江帆幽默

9.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10.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11.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2.答案:屈原 白居易

13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14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15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16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17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8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19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参考答案

GJ011【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GJ021【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GJ031【答案】(1)(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2)(5分)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4分,每点2分)

GJ032【答案】A;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

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GJ051【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明月”象征诗人真挚友情,用一“直”字,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王昌龄诗歌是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GJ061【答案】(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1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分)(意思对即可)GJ062【答案】(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GJ071【答案】(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GJ072【答案】8.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9.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GJ081【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GJ082【答案】(1)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GJ091【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GJ092【答案】(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

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GJ093【答案】(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得2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2分)。(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GJ094【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GJ101【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GJ111【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GJ112【答案】(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GJ121【答案】(1)(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GJ122【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GJ131【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GJ132【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GJ133【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GJ141【答案】(1)秦诗之理趣_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GJ142【答案】1、(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GJ161【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GJ162【答案】(1)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 侧面描写出 紫牡丹花盛大与美丽,为后文对白牡丹的描写作铺垫。(1分,答“铺垫”即可)(2)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番景象,一动一静, 一热—冷的对照显出白牡丹皎洁的形象。(2分,“对照”1分,答出白牡丹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2分)

GJ171【答案】12、(8分)(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

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GJ172【答案】这首诗开头用了白描手法(1分),结尾又用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1分);描绘了诗人病体瘦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5分)

GJ181【答案】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⑵(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

江帆幽默篇二:开学用语

亲爱的家长朋友:

欢迎您成为江帆小学家长成员之一,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我们需要您的配合:

1.如果您有时间,欢迎您

9月2日早上,陪孩子将心愿卡插到“2013,我们启航啦!”心愿墙上并摄影留念,为孩子的开学第一天留下美好而又珍贵的成长回忆。

2.9月3日上学时,请务必带好《代缴委托书》,交给所在班级的班主任。

3. 请为孩子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HB铅笔、橡皮、水彩笔、剪刀和直尺;水杯、餐巾纸;如需要可带午睡用的小枕头。

谢谢您的配合!

校 训:同舟共济 千帆竞发

办学愿景:一所有童趣味、书卷气、

人文情的学校

学校精神:永不止步

教 风:推波助航

学 风:快乐启航

体艺楼一楼连廊设想(自南往北)

创意设想:

文化建设应有学校自己的根脉与印记。千帆楼是体艺科学综合馆,其中有两条长廊,如何定位、确立主题?考虑再三,觉得还是立足两点:一综合,二自身。

想到平时收集了不少工地建设上的照片,能否围绕它做些文章呢?正好可以结合建校实际,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建设历程,探寻房子的秘密,同时融爱校教育于无形中,一举几得。(人情味)于是就有了以下的主题:

总主题:我爱我家?房子的秘密

1:“我”在天天长大(学校从挖土到落成的5幅照片)

2.“我”是这样长大的(建设环节中的现场及建筑上的一些知识点)

3.“我”想得到你的爱

“我”从孕育到出生,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为了让“我”眉清目秀,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叔叔阿姨们几易其稿,讨论会开了一次又一次;为了让“我”骨骼健壮,建筑工人们不分昼夜、挥汗如雨,监理部门的叔叔阿姨们时时刻刻都要围着“我”,查看、测量;为了让“我”充满灵气,老师们赋予了我“童趣味、书卷气、人文情”的表情。

现在,我健健康康地出生了,一天一天在长大,身边还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小伙伴!

但我知道,成长的道路很漫长,我需要你的精心呵护,爱护我的每一寸肌肤、每一种表情!

正是扬帆启航时

江帆,一所全新建成的教育局直属小学,地处市城北新城。汲长江之气韵,展帆舞之风采。

江帆,名为江上之舟。漫漫江河,帆飞如云,或大或小,竞发入海流。

江帆,意含“将要启帆”,暗合江帆小学2013年9月正式扬帆起航之势。

江帆,千帆竞逐,乘风破浪,正是扬帆启航时。全新起点,欣然气象,全新历程,昂然远航;全新风貌,卓然超越。

江帆,寄寓“将帆”之情,又将扬帆之态。探求目标与过程的和谐统一,力求方向与行动的完美融合, 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同生共长,这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进行时,更是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将来时。

江帆,扬帆启航的出发点,储备能量,夯实基础,走向远方;快乐童年的生发地,千滋百味,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创生精彩的发源场,研究规律,把握规律,推波助航。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江帆必将不凡。

无论走多远,回首时,展望时,这里,总是春暖花开的此岸,为理想的彼岸而真实存在。

从这里启航,向远方扬帆,创不凡精彩!

江帆幽默篇三: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

13.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14.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

①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 ②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 ③棉花种植区域扩大④织布作坊各自独立经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足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

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6.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17.右图是1947年载于《文汇报》上名为《自

由的保障》的漫画,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中华民国宪法》被美帝国主义破坏

B.群众没有购买国货的自由权利

C.《中华民国宪法》标榜自由带有欺骗性

D.国统区人民享受不到宪法的保障

(注:条幅内容为“抵制美货运动筹备大会”)

18.中印两国由曾经的“龙象之争”到如今的“龙象握手”,正如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

表团时所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文中“这些原则”提出时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

C.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9.2013年10月,因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医改预算案未达成一致,美国联邦政府17年来首

次关门。当代历史政治学家费朗西斯福·福山曾说:“美国宪法制度将立法机构分成势均力敌的参众两院,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你认为材料中“重要的影响”指的是

A.两党势均力敌,保障政府决策的民主性

B.两党互不相让,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两党矛盾不可调和,降低政府行政效率

D.两党轮流执政,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20.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其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革命者所要追求的

理想,下列革命运动与其口号对应正确的是

A.1688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B.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1789年的法国革命:民主、法治、人权

D.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21.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

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千预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22.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

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下列不属于“顶风”的是

A.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 B.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

C.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化 D.民族国家利己主义意识

36.(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

杭州“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盛极一时;明州“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海陆珍异所聚,番汉商贾并凑。”

——王象之《舆地纪胜》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请运用材料二中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三 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节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现今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37.(26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

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年轻的光绪皇帝缺乏政治经验,短时间内骤然发布了上百道变法令。??守旧派反对,稳健派疑虑,社会舆论动荡不安。已经归政但其实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反对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守旧派大臣与康有为等人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垂帘听政,幽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推翻新政。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体的特征。该体制是否适应英国现实,为什么?(8分)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失败的原因。(6分)

(3)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钱穆的观点?(12分)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6.(30分)参考答案:

(1)①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交通发达。(3分)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代北方陆地紧缩,隔绝了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9分,任答三点9分)(答到市舶司、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