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色幽默小说

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篇一:吐槽百部名著

吐槽百部名著

我并不反党反社会主义,我只是非常憎恶用阶级斗争的理论去讨论文学。——题记

1.《三国演义》:关公显圣的情节真是糟蹋关公,因为火烧夷陵,偷渡阴平的时候他不显圣,每次冒出来不是给自己报仇就是救自己儿子。而且为什么关公要一直带着绿色的帽子呢,还是红配绿?

2.《水浒传》:宋江——书记,卢俊义——人大主任,吴用——市长,公孙胜——政协主席。别人都吐槽晁盖之死,我却发现梁山的主要领导分工与如今的市委常委惊人的一致。

3.《西游记》:为什么佛家系统的神仙妖怪那么厉害,道家系统的就都那么弱爆?看看《二号首长》等畅销反腐小说就明白了,台前的永远不如幕后的给力。

4.《红楼梦》:我一直希望宝玉能永远和那些姑娘们幸福地在一起,我就是这么俗气,我就喜欢大团圆结局。

5.《哈姆雷特》: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样,只知道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莎士比亚的作品应该了解一下是一回事,真的去阅读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6.《荷马史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悲催文人的作品,生前各城邦竞相驱逐这个可怜的文艺盲人,死后却打破头抢着当他的故乡,城市,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7.《神曲》:这本书我是完完全全看不懂的,我只是深深地记得因为

这本书的关系,统一之后的意大利选择了但丁的母语弗洛伦撒语为意大利语。

8.《浮士德》:在歌德之前,德国人提起文学就像我们提起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一样,是抬不起头滴。德国文学的带头大哥歌德用了60年写完了这本书,比《神曲》通俗一点儿但依然极不好懂,乐趣在于看看郭沫若的译本再看看复旦大学出版社董问樵老先生的译本,你就能看出老郭到底是什么成色了哦。

9.《简〃爱》:我坚定地认为这本书的精华在前半部分,一直以来对该作的种种赞美就好像只有后半部分似的。我们的主流文学评论界每每评价一本书都要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真是奇了怪了,原来一亿名读者心中只有一个简〃爱啊。

10.《呼啸山庄》:我喜欢复仇的故事。从复仇的精彩程度上说,该作远远超过了《基督山伯爵》。

11.《基督山伯爵》:虽然主旨是复仇,但是我觉得还是前半部分的悲催写得好,后半部分就是无限金钱开挂,有什么看头。

12.《三个火枪手》:是这本书启发了金庸,将武打小说提升为武侠文学。

13.《茶花女》:尽管大仲马的地位更高,尽管小仲马的名作只有这么薄薄的一本,但是但就凭这一本足以强爷胜祖,如果你让我在他们父子俩的作品中推荐一本,绝对是这本,只因为那金色的玛格丽特。

14.《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的一生是风流的一生,是挥霍到债台高筑的一生,可他一生写了91本书,偏偏是这个吝啬鬼刻画得最

好,这上哪儿说理去啊?也许只有乱花钱的人最看不惯吝啬鬼吧。

15.《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作品的巅峰,然而这种对心灵美的纯粹追求一不小心就会让读者在面对现实以后发现“谁要操你的内在美啊?”这个尬尴的问题,产生受骗上当之后瞬间逆转,从此致力于做一个好看又有钱的傻逼。严重不推荐青少年阅读。这本书更适合在生动活泼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当代中国摸爬滚打一圈、百炼成钢以后自我洗礼,捡节操专用。

16.《悲惨世界》:每次想起冉〃阿让,我都会想他多么像我们严打时期的倒霉蛋,可是他竟然还能当上市长,作为一个天朝子民,我真的很难理解。另外,很喜欢小萝莉珂赛特。

17.《九三年》:看这本书之前必须先把法国大革命以及大革命之前的历史看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千万别硬看,硬看伤自尊也就罢了,关键是会对自己能否做一个读书人产生质疑的。

18.《十日谈》:如果你怀着猎奇的心去看一定会失望的,你要知道在当时这就算是没节操没下限重口味毁三观了,如今看来,这些故事不仅大同小异,甚至还有完全重复的,知道有这么本名著就得了,别看了。

19.《都兰趣话》:这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系列之外唯一的作品,形式完全照搬十日谈,而且也比十日谈写得好点儿,但是同样不推荐阅读,我是最反对谈教育意义的,所以我不喜欢这种书完全是是嫌它太平淡。

20.《金瓶梅》:这本书最不和谐的部分在于插图,据我所知,崇祯年

间手抄本以后的版本都是没有插图的,什么全本,什么删节本都没啥太大区别,真的只能当文学作品看,就其色情程度而言还不及三言二拍中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21.《大卫〃科波菲尔》: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其实我特别不喜欢用主人公的名字当做书名这种偷懒的的做法,但是偏偏有一大批名著都是这么玩的我能怎么着。这本书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同时也是我认为自传体小说中写的最好的一部。

22.《双城记》:狄更斯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英文原著的话,尽管由于时代原因会有一些麻烦,但是读中文版的话真是太遭罪了,这是第一部以两个城市为舞台的长篇小说,同时是狄更斯作品中可读性最强的一部,是刚刚开始阅读外国文学的朋友的上上之选哦。

23.《雾都孤儿》:小孩子也能读的名著哦,同时推荐电影版。

24.《匹克威克外传》:十分少见的流浪汉题材小说,也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其阅读难度却超过他狄更斯的所有作品,因为太多太多太多英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读起来超容易出镜的。

25.《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我之所以会这么推崇狄更斯有一是半因为这本他没还写完就不幸去世的推理小说。关于这本书竟然始终没有出版过简体中文本的问题,我万分郁闷。好在还能看到影视剧。出于对推理小说的偏爱,我喜欢所以写过推理小说的作家。

26.《摩格街谋杀案》:要知道爱伦〃坡笔下的杜潘才是推理小说界的第一位名侦探,侦探与助手合租再加上二二呼呼的警察朋友这些约定

俗成的套路都是从这儿来的。虽然如今读《摩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失窃的信》《金甲虫》很难找到阅读推理小说的乐趣,但是再怎么说这也是开天辟地的鼻祖,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顺便一提,爱伦〃坡同时还是科幻小说和恐怖小说的鼻祖,他的生平就别看了,看完整个人感觉都会不好的。

27.《苔丝》:少女被诱奸这一题材的不朽名作,其实这种题材都大同小异,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在于苔丝的温柔。

28《汤姆〃琼斯》我想全世界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把这本书当做最喜欢的书吧。我并不讨厌这本书,只是情节过于复杂了,复杂到简介该作的话会比简介一百本书的篇幅还要长。可是呢,要不是这一点我真的找不出这本书还有什么特点了。

29.《名利场》:超赞的一本书,是世界名著中为数不多的既幽默又深刻既好看又耐读的惊喜大宝贝儿。

30.《白鲸》:如果你也梦想远离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大陆,在疾风怒涛中嗨一把,却注定无法实现,就读一读《白鲸》吧,这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一本书哦,要知道世界名著里可读性强的作品屈指可数哦,珍惜,珍惜,珍惜!

31.《喧哗与骚动》:高逼格文学青年必读,如果你看不下去或者看不懂那再正常不过,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岂是我等草民拿起来就能读的?如果对威廉〃福克纳这位领诺贝尔文学奖时烂醉如泥倒在马厩里结果的神奇作家感兴趣的话,还是看看《圣殿》吧,别看起了这么个神圣的名字,其实作品情节黑、暗、狂、暴。

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篇二:生命的黑色幽默

生命的黑色幽默

——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场》分析

摘要 :黑色幽默是20 世纪60 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主要以存在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凸显现实世界的黑暗和罪恶,其人物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把这些现象加以放大、扭曲,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而冯尼格特被认为是“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第五号屠场》是他最有影响的一部小说。小说通过毕勒的故事表现了后现代社会的荒诞与人们的困惑,将所有令人悲伤的死别,包括毕勒的战俘时期、德勒斯登大轰炸、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部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So it goes)”来诠释,以黑色幽默来反击天地的不仁。本文就具体介绍黑色幽默及其艺术风格特点,阐述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冯格尼特及其作品《第五号屠场》在表现黑色幽默艺术风格上的独特和绝妙之处。

关键词:黑色幽默 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场》

一、关于黑色幽默

(一)、定义

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黑色幽默在创作倾向上的主要特点是从“黑色”(黑暗) 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环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冯尼格特的《猫的摇篮》通过霍尼克博士同他的小侏儒儿子的描写,来隐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像哄孩子一样的骗局。而“猫的摇蓝”也就成了谎言和欺骗的象征;而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写到火箭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虹弧般堕落,借此来隐喻人类必然灭绝的命运,而“万有引力之虹”也就成了死亡的象征。所以说,“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接近寓言的文体。它一般都带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以此表现生命的黑色幽默。

二、冯尼格特及其创作特色

冯尼格特是“黑色幽默”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技巧,在小说中经常采用独特的现实与心理相结合的手法,以“科幻小说”为媒介把现实、幻想、恐怖、爱情、失望和期待等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于科学、文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描绘了一个荒唐可笑、充满敌意的疯狂世界,讽刺了战争的荒谬、可怕和人性的堕落。他笔下有各式各样的人物,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玩世不恭、举止怪诞、胡 言乱语、嬉笑怒骂和变幻莫测。

《第五号屠场》是冯尼格特最有影响的一部小说。作者以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德累斯顿的被轰炸为背景,以近似于半自传体的形式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不幸和创伤,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和荒谬,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类的同情和对现实世界黑暗和混乱的嘲讽。

三、关于《第五号屠场》 [ 1]

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 的代表作《五号屠场》( Slaughterhouse-Five) 自1969年发表以来,就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典范。

1、《第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的认知解读

《第五号屠场》围绕着德累斯顿空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但表现的焦点是滑稽。主人公比利(Billy)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多种喜剧性的角色,其中以扮演战士角色最为突出。比利是德累斯顿空袭的四个幸存者之一。冯尼格特是这样描写这四个幸存者的:“他们成一路纵队前进。走在前面的是两个侦察兵,他们聪明、文雅、安静,身上背着来福枪。随后是反坦克炮手,他身体笨重、呆头呆脑,为了警戒德国人,一只手拿着一只零点四五英寸口径的柯尔特式自动手枪,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匕首。最后一个是比利·皮尔格里姆,他两手空空,凄惨惨地准备一死,他的样子反常得可笑——身高六尺三英寸,而胸腔和双肩却好像火柴盒。他没有头盔,没有大衣,没有武器,也没有长统军靴。他脚上穿的是廉价的短统民用鞋,那还是他为参加父亲的葬礼而买的。他已经丢了一只鞋后跟,因此走起来一瘸一拐的。还不自觉地高一脚低一脚的舞步使他臀部的关节隐隐作痛。”在上面这段话语中,冯尼格特巧妙地将脚本理论运用于人物描写中。脚本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是“场景”,由一系列在触发过程中和情感有关的事件来决定。冯尼格特首先将脚本的背景设置在战场上,然后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场景:一个是两名聪明、文雅、安静的侦察兵和一名满身盔甲、手持武器的炮手;另一个是两手空空,没有头盔、没有外套、没有武器、没有军靴(看上去更像一个无辜的旁观者,而不是一名战士)的比利。冯尼格特将比利描写为一个“反英雄”的形象。这两个场景同时存在于一个脚本中,而且二者在这个兼容的脚本中是相反的。第一个场景在文本的开始,是明显符合常理的,使得读者在情感上压抑、郁闷;而第二个场景则是隐藏的、不符合常规的,作者展示给我们的场景与背景战场格格不入,而在情感上却是荒诞、滑稽。当第一个场景引导人们按照常规思考时,第二个场景却出其不意地使用妙语带领我们跳出常规,独辟蹊 径。比利出场的场景,和侦察兵以及炮手出场的场景截然相反,他既不优雅,也手无寸铁,然而他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这就使得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了。在《第五号屠场》这部小说中,冯尼格特以圣经为模仿对象,为读者在认知《第五号屠场》的过程中提供了参照。

2、关于毕利

毕利的形象极好地诠释了后现代主义对意义和一切的怀疑态度。后现代主义宣扬主体死亡,这“意味着‘自我’作为单元体的灭亡”( 詹明信,1997: 447) 。人们不再思考生存与毁灭的价值与意义,失去了当人和英雄的欲望,转而沉溺于对人生的戏谑之中。毕利对战争和生活的无奈正是后现代主义生活态度的反映。他模样古怪滑稽,“又高又瘦,像个可乐瓶”。毕利一生都消极被动,最大的愿望就是不付出任何努力,不对任何事情负责任,不需要艰难地选择。小时候学游泳沉到水底时,“模糊地感到有人在救他时,他非常不满” ,因为他愿意就那么处于昏迷的状态,从此不需要做出抉择。在战场上行军躲避德军时,他反复要求“谁都别管他” ,仅仅把自己交给命运。他渴望能“毫无痛苦地化为蒸汽”: “如果别人能让他单独呆一小会儿,他就不会再给任何人添麻烦。他愿化为蒸汽飘到树梢上去。”他甚至厌烦母亲“费了那么多麻烦给予他生命,让他长大,他根本就不喜欢生活”。毕利一生都处于这种被迫去生活的状态,周围的其他人亦同样如此。因而,冯内古特指出: “故事里几乎没有人物,几乎没有戏剧性的对抗,因为所有人都病怏怏的,在巨大力量的操纵下成为傀儡,无精打采。战争的主要效果是让人们失去了当人物的勇气。”

毕利故事的核心是他的时间穿梭和外星球之旅。他自称被来自特拉发玛多星球的外星人绑架,被关在外星球的动物园里,并被迫当众与一名来自地球的女影星交媾。从此他能自由地在时间中穿梭。评论界对《第五号屠场》是否该归于科幻小说、外星人是否存在、毕利的时间之旅是否真实还具有争议。

3、关于创作手法 [ 4][3][ 2]小说就是在科幻的外表下彰显所深含生命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在《第五号屠场》中主要反映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

(1)《第五号屠场》反映了形而上的主题思想。

形而上的主题思想是指黑色幽默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小说总是针对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事件确立其相应的主题,以达到针砭时弊、干预现实的积极目的。。形而上的

主题思想在黑色幽默的小说中体现为着力讲述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而且这种命运具有不可规避的宿命色彩。小说中的战争与和平像任何日常生活画面一样凸现于同一的二维平面上。小说中写道:“毕利·皮尔格里姆挣脱了时间的羁绊。他就寝的时候是个衰老的鳏夫,醒来时却正在举行婚礼。他从1955 年的门进去,却从另一个1941 年的门出来。他再从这个门回去,却发现自己来到1963 年。”这里的时空变幻的实质在于作者要消弭历史的时空感,以之将人类的现实处境凝定在一个二维的瞬间,从而删消人类历史所包含的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的文化内涵,烛照出人类悲惨命运的永久性、亘古性。为此,作品不惜铺排了一长串 从古至今、从残酷战争到日常人生的人类灾难。小说中既有《圣经》所载上帝降硫磺与火到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古老传说, 又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315 万人丧身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以及一支炮兵部队毁灭于88 毫米口径的坦克大炮,一大群正光着身子洗澡的姑娘炸死的若干悲惨记录。甚至,还有和平环境里的打猎出事、飞机坠毁、一氧化碳中毒等等造成生命夭折的系列故事。这一切都是同时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浮现,其意在消除历史的具体时空性而强调人类与生俱来的宿命性。正因为如此,那么多的痛苦、不幸、灾难才会被主人公凝缩为轻松自然的一句话:就这么回事。

(2)《第五号屠场》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是寓言化的

黑色幽默小说往往呈现出寓言化特征。所谓寓言化指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追求细节上的真实性,而是追求整体上的象征性、寓意。这种象征寓意性是以表面的违逆生活真实达到最大限度逼近生活本质,从而实现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虽然《第五号屠场》的情节是荒诞不经的,而且充满了诸多时空的交错,但是其寓意是深刻的:从荒诞的情节中,冯尼格特向读者揭示出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不幸和创伤,以及战争使人丧失人性转为兽性的残酷现实。

(3)反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

黑色幽默的作家们追求怪诞的艺术效果,强调人物的思维和行动的逻辑化,叙述和描写,虚构与夸张的细节,用散碎的小说结构形式和讽刺夸大的模拟手法,表现荒诞社会现实中丑恶的一面和人的精神崩溃状态。主人公表现为无能的,不幸的,笨拙的,易受伤害的,滑稽的“ 反英雄”。比利就是冯尼格特在《五号屠场》中塑造的一个“反英雄”形象。在德军发动最后一次攻势中,比利所在的盟军一个团被德军歼灭,比利幸存下来,与另外两个侦察兵和一个反坦克炮手在敌后流浪。此时的比利“两手空空,凄惨惨地准备一死”。他的样子根本不像兵,“ 倒像一只肮脏的红鹤”。他对保全自己的性命无所作为,虽醒犹睡。为了保住性命,他不得不忍受战友的打骂。后来,他当了俘虏,见到眼前的东西:反坦克障碍物,杀人机器,一具具死尸,深受刺激。在“ 人们走向死亡”的环境中,比利痛苦万状,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接受死亡的心态,用麻木的笑,面对这疯狂的不可理喻的世界。比利这个倒霉蛋在战俘营里有成了一个滑稽的小丑。“德国人发现他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看到的最令人发笑的人之一。他们笑呀笑呀直笑个不停。”比利此时扮演了一出“绝望的喜剧”中的一个丑角,他是用在德国刺刀下阴沉的笑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获得一点暂时的精神解脱,增强对痛苦的忍受能力。这就是令人心酸的黑色幽默。

总之,在创作手法上冯尼格特将超现实主义的荒诞和梦幻与现实主义的客观叙述完美地结合起来,打破常规的时空观,使读者在现在、过去和未来中不停地穿梭,在外星和地球间往 返,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世界的荒诞和疯狂,同时也使读者在荒诞不经中自省,省思自身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 [ 5]

由此可见,黑色幽默作家完全站到了更高的层次上俯瞰这个世界,他们虽然嬉笑怒骂,却也感悟人生;他们虽然玩世不恭,却也深谙百姓疾苦。一言以蔽之,黑色幽默小说的作家透过“黑色”来嘲笑它的“幽默”,笑中有痛,泪中含血。

参考文献:

有标注的参考文献:

[ 1][ 5]蒋丽娜《简析《第五号屠场》中的黑色幽默》 辽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第35 卷 第1 期。

[ 2]黄立华,张云鹏 《<第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的认知语用探析》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第21期

[3][4]胡亚敏《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l

中国黑色幽默小说

t;五号屠场>中毕利的困惑与出路》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9 第34 卷第5 期

其它参考文献:

1、董静 《荒诞的幽默, 变态的幽默, 病态的幽默——评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黑色幽默派小说》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8卷第3期

2、黄修齐 《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及黑色幽默 外国语言文学1982 第1期 108-114 页

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篇三:小谈美国文学黑色幽默

小谈美国文学黑色幽默

一、 引言

“黑色幽默”一词来自法语“humor noir”,英译为“black humor”,这一术语的创造人是超现实主义者安德列布雷顿。他认为幽默是保卫个人,反抗社会和个人生理、心理的紧张状态的一种方法。人在现实中是会受理性、感情等约束的,而幽默能使人超出现实的环境。所谓“黑色幽默”,指的是在荒谬、丑恶、残酷等一切“黑色”的东西中,看出他们的喜剧性,以幽默的手法抒发反对现存社会秩序、道德标准、暴力、非正义、屠杀等现象,并且以一种冷漠的、逗笑的、无可奈何嘲讽和自我嘲讽的态度对待他们。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的搜索,我阅读了各类名家论文,从中摘选自己需要的资料。研究目的是了解在上世纪中期的美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缔造的“黑色幽默”文学,总结它的基本特征并思考其深远意义。通过研究,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美国当时的特定环境决定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诞生,但文学不是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武器,不能因为“黑色幽默”没有歌颂美好的事物就否定它的社会价值,我们应该从它所反映的黑暗和问题去探索去思考

二、黑色幽默产生的根源

“黑色幽默”文学产生并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忘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们心灵中造成的震动,对纳粹集中营、原子弹记忆犹新,许多人对人类的处境和未来惶惶不安。战后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使人们始终处于战争的阴云之下。再加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盗窃、凶杀和色情的泛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使人们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望,感到世界的冷漠和社会存在的荒谬。于是人们开始对“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梦想以及人类的“完美境界”产生了质疑,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并对人类的处境和未来惶惶不安。加之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宣扬只有人的自我存在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这种抑郁、沮丧及绝望的社会心理使一代人从各种社会灾难中产生绝望感,又表现在文学领域里,那便是“黑色幽默”作品的诞生。

三、黑色幽默的特征:

第一、特殊的幽默风格。

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一个重要区别是, 传统幽默是一种喜剧, 黑色幽默却是一种变形喜剧,是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喜剧一般都强调人的社会性, 从时尚中找出滑稽的情趣。与传统幽默不同的是, 现实问题经过“黑色幽默”的处理, 并不是变成了真正的玩笑, 而是被强调到浓黑的程度, 成为一种阴暗的、病态的幽默。在传统幽默中, 作家们用一种健康的笑, 来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赞许和对丑恶事物的蔑视, 它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 对嘲笑对象有一种优越感、崇高感,相信美能压倒丑,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像马克吐温笔下的艾颂喜这样的人物, 虽然事实上受到美国邪恶势力的百般迫害, 但作者仍然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结束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虽然笑中带泪, 却有信心, 有希望,这种笑能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黑色幽默就完全不同了, 它是一种病态的苦笑, 一种绝望的苦笑, 它的思想基础是悲观主义。当一个痛苦至极的人发出的不是悲怆的哭声, 而是哈哈大笑声的时候, 听者不是更感到揪心的难受吗?所以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最大的笑声是建筑在最大的失望和最大的恐惧之上的。”奥尔德曼在他著名的评论著作《超越荒原》中也说:“黑色幽默家和斯威夫特不一样, 永远不能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他永远只能是自己题材的一部分。他必须承认周围的疯狂, 同时还必须承认对于这种疯狂他也有所贡献; 然后他用大笑来控制所承认的痛苦; 同时也控制自己, 从而停止促进世界的疯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的故事是绝望的、痛苦的、自嘲的, 它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 即喜剧与悲剧的融和, 滑稽与痛苦的融和, 诙谐与恐惧的融和, 异想天开的事实与不动声色的反应的融和, 具有寓言式的讽刺幽默风格。

第二、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物。

这一特征是从黑色幽默和传统幽默的本质区别来说的。黑色幽默作品在表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方面比存在主义文学更为出色。存在主义哲学有三个基本命题: (1) 存在先于本质; (2) 存在就是荒谬; (3) 自由选择。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宣扬存在的荒诞, 提倡“自由选择”。世界、社会、人生是荒诞不可知的, 外在世界时时威胁人, 作弄人, 使人生像一场无穷无尽的梦魇, 这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大主题。《第二十二条军规》满纸荒谬怪诞, 既无逻辑, 也非理性, 与传统小说的真实性大相径庭。由于黑色幽默小说的核心是表现现代人大难临头的危机意识, 所以作家们认为这种“大难临头”是一种支配世间一切现象的“最高真实”。文学作品应该摆脱拘泥于现象世界的真实, 表现形而上的最高真实。荒诞就是最高真实。

小说中的军需官迈洛在二战期间, 接受德国军队的金钱, 用美军自己的飞机轰炸自己的基地。他建立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 把敌国政府也拉来入股。他的飞机从四面八方运来波兰香肠、马尔他的鸡蛋、西西里的苏格兰威士忌。他居然成为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 马尔他的副总督。这些荒诞不经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 然而那种营私舞弊、大发战争横财的人的嘴脸不是刻画得淋漓尽致了吗?小说中的另一个军官谢司科普夫, 为了讨好上级, 居然挖空心思用镍合金钉子敲进每个飞行员的胯骨, 然后用铜丝把钉子和手腕固定起来, 这样在阅兵式中以整齐的步伐大出风头, 被上司夸奖为“军事天才”。这样的事情既荒诞又可笑, 然而谢司科普夫残酷自私的本性不是暴露无遗吗? 迈洛的生意经, 谢司科普夫的操练, 都象征着统治世界的荒诞和疯狂的一种本体的存在。

最具有“形而上”真实的东西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 只有神经错乱的疯子, 才能获准停止飞行, 只要提出申请就行。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规定: 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证明你头脑清醒, 不是疯子, 你就得继续飞行。主人公尤索琳问一个老太婆, 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什么, 老太婆说,“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把第二十二条军规给我们看。”什么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第二十二条军规。”可见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那种捉弄人、折磨人、像梦魇般使人无法摆脱的荒诞的象征。

第三、“反小说”的叙事结构。

传统小说采用“讲故事”叙述法,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发展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而“黑色幽默”文学则彻底抛弃了“讲故事”的老一套,改用暗示、烘托、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创造了一种打破戏剧性的新方法。它不再受时空的制约,夸大人物内心世界的广袤无垠,可以超越社会、道德、习俗、理念。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就没有严密的结构。常常采用“时间旅行手法”的样板,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奇特交错、瞬息万变。乍看扑朔迷离、眼花缭乱,令人摸不清头绪。其实这是一种叠式和多层次齐头并进的特殊结构,它对故事情节的迅速展开和深化主题都是很有帮助的。“黑色幽默”作品结构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强化和重复代替变迁和发展。一般在传统小说里,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都是要说得清清楚楚,而在“黑色幽默”小说里则不然。它不按照事理常规做交代,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颠倒。例如作品描写了一个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并常常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时间的顺序和时间上的错乱等等对立的或不相干的事情糅合在一起。

第四、“反英雄”式的人物。

“黑色幽默”题材的主人公怀疑、否定传统的价值观,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甚至嘲笑自己曾经所尊重、所建树的一切。例如冯尼格特《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毕利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物;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胆战心惊的怕死鬼。他们都是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而产生这样病态畸形人物的土壤就是病态又畸形的社会。

四、小结

“黑色幽默”文学作为美国二战后一段时期的代表行文学,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现实,

表达了民众内心的迷惘和恐慌。它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现代主义作家和客观世界的一种新关系,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各种代表作品包含了文中所列举的各种特点,有些古怪的言辞和怪诞的叙述并不仅仅为了表达表面所传达的荒唐,其中隐含着许多深刻严肃的寓意,这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仔细的品读和揣摩。

参考文献:

1. 吕丹 小议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2. 乐山 从马克 吐温到约瑟夫 海勒---试论美国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文学

3. 于淼 论黑色幽默的起源与特点

4. 王国明 论黑色幽默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