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行动”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 要:2013年12月,徐州市教育局制定颁布了《“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方式”)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生态。基于此,从学情分析的视角,通过调查法、访谈法和课例研究法,重点考察分析了初中语文学讲课的实然状态,了解“学讲行动”背景下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面对的困难,如:层次结构不分明、目标不明确、学习结果不清楚,教学目标成功的经验和误区,并在理论基础上寻找理据,进而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策略,以期对徐州市“学讲行动”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讲行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讲行动
吴宝席、杜长贤、周夫莉和王凤丽对“学讲行动”进行了初步探究。他们认为“‘学讲行动’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使课堂真正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堂’向现代的‘学堂’的转变,扭转了传统的‘教师高消耗、学生低收益’的低效课堂教学行为。”
(二)教学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
著名特级教师王金战说,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目标是导航的灯塔,没有了目标,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了方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盲目漫游。教学更是如此。
什么是教学目标?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首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教学目标是一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成: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等不同的层次。
在界定清楚什么是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界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含义,论述较为清楚的是李海林。他认为教学目标有几层含义,要界定清楚。首先,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是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相加;其次,要弄清体系性教学目标与非体系性的教学目标的区别。“它不是由若干课堂教学目标构成单元教学目标,若干单元教学目标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一级一级累加性地构成目标结构,而是網络性地、滚雪球性地、积淀性地构成教学目标。”“因此,对语文课来说,我们应当允许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与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自由余地,允许它有一个积淀、等待、变异,综合、发展的过程。”
王荣生教授的《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则正好是国家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性质的最好诠释,他认为,“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和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
二、理论依据
(一)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美国当代.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鲁姆于发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分类”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三类。语文教学主要是认知领域兼有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A.知识。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B.理解。是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C.运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D.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E.综合。是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F.评价是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目标定位不准
一节课怎么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本质上,课堂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是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时不时会遭遇价值定位的困扰。
教学目标本质上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其陈述的内容应该反映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后将会学到什么,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但是,有很多语文教学目标不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陈述而是从教师施教的角度来陈述的,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写作兴趣”等,这些措辞都是对“教”的规定,反映教师“教”的主观愿望和结果,是用来引导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这种目标定位,不仅导致陈述的教学目标与自身的本质相背离,而且易于使人产生模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