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高校网络课程是高等学校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课程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当前高校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网络课程并积极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如何构建出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这是网络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课程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的分析,说明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优势互补。
  [关键词]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5 — 0158 — 02
  
  目前,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崛起,人们已越来越多地进行远程网络学习,或者从网络上获取学习内容,它不仅是对现行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而且也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手段。网络课程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目的是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为建立一种面向学生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一、网络课程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课程?业内有一个权威的表述,即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表述的“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从这个界定看网络课程既涉及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教学活动。这是值得商榷的。应当说,该界定的推出受到了课程论的影响。课程论认为课程应当包含教学。笔者以为,“网络课程”与课程论所讨论的“课程”不属于同一层面的概念。课程论讨论的“课程”主要是在“经验”或“理论”的层面上,而教育技术学讨论的“网络课程”则是在某类具体的材料形态或表现形态上,故将其上升到课程论的层面是一种错位。其实,网络课程就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态,一种新的教学内容载体。
  所谓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传递、处理和交流的具有特定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功能结构的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问题,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问题,再往大讲,是教育信息环境的问题。当然,与教科书不同,网络课程有其特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功能,但这些教学策略和教学功能是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和条件,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或许有人认为,网络课程通过视频,有教师的讲述,怎么不是教学活动?其实那依然是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表现或内容表现,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教与学的活动。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严格区分的概念。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替代对网络教学活动的安排。因此,开发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研制的主要任务,而应用网络课程则是网络教学的主要使命。两者不宜混为一谈。
  二、网络课程的特点与构成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含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指支撑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在组成结构上应尽量适应网络化学习模式的要求,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多向协同互动、自主学习、实时反馈转变。网络课程大致由教学内容系统、虚拟试验系统、学生档案系统、诊断评价系统、学习导航系统、学习工具系统、协商交流系统、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等构成。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获取学习内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一个外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尽量少的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永恒主题。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介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教学设计属于方法学范畴。教学设计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课程开发者所坚持的教育思想以及他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直接相关;另外,现在讨论的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即有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教学设计,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这个因素。因此,对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来说,应当首先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1. 教育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到90年代末一直很流行。但是经过十年左右网络教育实践的探索以后,人们发现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由数字化学习所体现的网络教育确实具有其他媒体、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这种网络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而是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从教育思想看,这就相当于由“以学生为中心”转向“主导—主体相结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作为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教与学理论是否能适应网络课程的特定需求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直接体现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有很大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适应教与学方式的这种改变,以满足网络教育与网络课程的新需求,并要在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网络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充分体现出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是要把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学教并重”的新型教学设计,才能相得益彰。
  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模式是否能反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新发展,从而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基于因特网的网络课程即是由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早期模式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向CAL计算机辅助学习。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多媒体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国际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式又有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模式不再是CAI和CAL,而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所强调的不再是工具、手段,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营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交流等多种教与学活动,也就是能支持上面所述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三个问题是从事网络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注意并认真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