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优化策略分析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广域性发展重构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冲击和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力空间。文章结合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国际化进程中文化对比、师生对比、中西学生工作对比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和挑战,提出辅导员应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加强多角色话语整合能力,提升国际化视野,优化话语策略。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角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3-0014-03
Abstract: The extensive regionaldevelopment brought by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reconstructedthe discourse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s impactedand squeezed the power space of relevant education discourse.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nto the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ultural contrast, teacher-student contrastand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tudents on the counselor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This paper also maintains that counselorsshould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level, strengthen multi-rolediscourse integration ability,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visions andoptimize discourse strategies.
Keyword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discourse; role integration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域性发展重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语境,使得高校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全球性话语强大渗透性和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和影响,也使得思政政治教育话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空间上的挤压。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一,要研究国际化给思政话语权带来的影响及深层原因,优化话语策略。
一、教育国际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的新要求
(一)话语对象上:国际化体验越来越丰富,思想倾向多元的学生
在话语对象上,教育国际化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国际化体验,全英语课程与学术研讨,海外游学,海外实习与志愿者活动,国际组织见习、任职,与海归或外籍人员共同学习生活的深度交流等,使学生接收到海量信息和观念碰撞,思想倾向多元。辅导员不能延用缺乏国际化视野、既定不变的话语体系来影响变化中的对象。
(二)教育目标上:培养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开放的发展环境和全球性的交流碰撞建构新的培养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及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國际比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话语表达上:用有力的教育解释话语指导学生整合国际化进程中受到的思想冲击
西方的思潮和价值观正通过各种隐性的方式逐渐渗透和解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淡化”和“失语”的危机。西方鼓吹的观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强调意识形态课程,限制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自由。而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富有批判精神和追求话语平权却又缺乏系统性思考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加强话语的国际表达,克服意图明显的灌输式话语,指导学生兼收并蓄,在一元价值的指导下整合各种文化、思想上的新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立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中西“文化势差”对思政教育话语的挑战
除了国际化办学方式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师资、学生的大规模流动,教育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方式还包括英语在全世界作为教研语言的使用,学科学术的跨境传播等。要素流动中的中西“文化势差”,对辅导员思政话语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法国学者福柯认为,知识在建构中形成权力:“学校等教育系统承担着把‘知识’变成‘共识’,把‘共识’变成‘常识’,并通过这种日用不知的常识构成控制的权力。”[1]话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权力的工具。高校是知识集中传播的场所,这种知识-共识-常识的转换更加自然,由此也成话语权争夺的集中场域。
(一)学科教育中自然生成的学术话语使话语权力生成自然化
教育国际化使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展, “新”思想得以入侵,瓦解了一种思想作为知识的唯一性。多元社会思想必然需要依靠自我更新抢占思想阵地,而由特定的学术概念、价值判断和逻辑推理构成的学术话语,其生产以思想争鸣和学术交流为载体渗透意识形态,其创新性要求使得学术话语的生产与表达总是“标新立异”。而在高校的社会关系场域中,学术话语所建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使得话语权力生成自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