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巨额捐赠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①


  [摘 要]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巨额的捐赠基金,是免税制度和大学本身追求捐赠基金累积的结果。免税和市场的投资成为美国高校捐赠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民办高校应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捐赠税法,加大捐赠工作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加强捐赠基金管理,明晰高校产权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捐赠的税制激励体系。
  [关 键 词] 美国;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捐赠基金;免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12-02
  一、引言
  教育捐贈是社会公益捐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捐赠者为资助教育事业无偿将财产赠予教育组织的一种慈善行为,教育捐赠是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补充渠道之一。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20余年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培养人才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由于民办高等教育还处于配角地位,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还不强,社会认可度还不高,也没有形成整体优势,面临着办学经费困难的局面。世界各国在解决办学经费短缺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美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相对成熟与完整的制度,成为各国同类制度的成功典范,反观我国民办高校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而,中国民办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捐赠的经验,弘扬中国兼爱思想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拓展筹资渠道,增加民办高校经费,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美国高校巨额捐赠及基金资产增长情况
  美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巨额的捐赠基金资产增值主要来源于捐赠、基金的投资、不动产的增值等方面的收益。有关统计显示,美国排名靠前的高校更加依赖捐赠,其中私立大学办学经费中有20%来自捐赠。[1]因此,美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健康发展的基础。
  2006年,美国的高等教育获得280亿美元的捐赠,2007年达到了29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2],此后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影响,社会捐赠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今仍没有恢复到2007年水平。高等教育捐赠资产从20世纪90年代的1030亿美元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4180亿美元,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捐赠基金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长。[3]为保证捐赠基金不断增值,基金增长率需要大于基金当年分配比例和通货膨胀率之和。但在金融危机期间,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从2008年的374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260亿美元,即便如此,哈佛大学管理层仍然决定从基金收益中拿出16.6亿美元支持大学发展,占当年哈佛大学运行经费的44%[4]。捐赠基金的收益分配不断为哈佛大学和美国其他大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费注入,为完成大学使命立下汗马功劳。
  三、美国高校巨额捐赠财产增长的免税分析
  政府对非盈利性高等教育的免税和私立部门对高校的资助,为大学在平时和危机时代从容应对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平台。
  2008年金融危机前,全美高等教育捐赠及其基金资产已经达到4180亿美元,之所以得到如此丰厚的捐赠和捐赠基金,与政府的免税政策和免税法律是分不开的,联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大学属于免税适用范围。大学可以享受免税发行债券、建立免税的盈利性基金投资公司以及享有其他免税收入的权利,而且还通过法律鼓励民间和富人的慈善捐赠。依据现行的联邦所得税法(income tax)501(C)3对免税的组织进行了规定,即任何为了公共和慈善目的建立的组织,如果其收入在内部进行分配就失去了免税组织的地位,所获得的收入要进行征税。美国高等教育由于具有公共服务的目的,可以减免税收,免征所得税和发行减税债券。2010年联邦政府通过免税为大学间接资助55亿美元。地方政府往往使用免税债券来资助高等教育发展,2003年对高等教育的免税债券有60亿美元,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的建设,债券利息都是由地方税收财政来偿还。
  为保证大学捐赠基金增值,美国在建国初期就立法对捐赠基金投资收益免费。1830年,马塞诸塞州法院确立了捐赠基金管理人的谨慎人(prudent man)原则,成为后来美国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基金受托人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保持合理判断,持久处置捐赠基金需顾及其他收益,保证投资安全可靠[5]。依据这一原则大学把捐赠基金集合在一个基金池中进行投资运作,所有盈利按照每一个捐赠账户单独核算,然后把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学校的运行经费中,从而既可以保证基金增值又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资金。
  四、美国高校巨额捐赠基金投资的动力分析
  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有悠久的历史,哈佛大学以及殖民地其他高校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依靠捐赠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保证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经济基础。历史上,大学对捐赠基金投资比较保守,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而不是靠现在的股票投资。早期的捐赠财产基本上都是通过大学财务处自己进行投资,没有建立独立的捐赠基金投资公司。导致目前这种结果是源于股息收入可以被消费,资本升值或股票升值不能消费的传统看法,很多收益不是来自股息而是来自资本升值[6]。19世纪60年代美国繁荣的经济和持续攀升的通货膨胀使这一传统看法得到改变,1969年福特基金会发布报告对高校捐赠保守做法提出了批判,由此导致多州颁布大学基金管理法(Uniform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al Funds Act),授权可以消费捐赠投资的盈利部分,不仅包括利息和股息,还包括资本升值获得的收入。由此导致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学捐赠基金对股票市场的投资。
  美国高校为什么热衷于积累捐赠基金,而不是消费掉投资收益呢?依据耶鲁大学的亨利·汉斯曼(Hey Hansmann)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