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中的药材越少越好吗?


   我的一位女友从小体弱多病,自认为“久病成医”。前不久,我因吃多“热气”食物导致喉咙不适,想去药房买牛黄解毒片“降火”。该朋友赶忙制止,并劝我说:“女性不适合吃牛黄解毒片,你还是吃清火栀麦片吧。”面对我的一脸不解,朋友解释说,从两种中成药的成分看,牛黄解毒片包含了牛黄、黄连、黄芩、黄柏等多味中药,而清火栀麦片里只有穿心莲、栀子、麦冬三味中药。“是药三分毒”,由于女性生理结构所致,耐“毒”性并不如男性,因此,药越少对女性就越好。请问真是这样吗?
  (广西读者 小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对于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中医看病时,他们开的药方种类和用量均会有所不同。但是不是用的中药种类越少“毒”性越小,或者种类越多疗效越佳呢?药学专家认为,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并无“女性就只适合吃清火栀麦片”的说法。中成药的成分也是经过辨证配伍,实火、虚火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对症用药。
  中医其实就是利用药性“以偏纠偏”。传统中医认为药是“毒药”,每种药都有自己的药性,除了性平的药,如淮山外,偏性即为“毒”。而经过配伍使用,药物的一些药性、毒性会相互消减、中和。比如,白芍平肝作用很好,但是缺点是味苦伤脾阳,因此,药房配伍时就会加入白术,能调理脾胃,否则白芍的用量大,人就有可能拉肚子。
  在医院里,常常可见到中医师因为药方用药数量少而被患者质疑。“只有这么几味药就有疗效了吗?”对此,建议人们要打破这些固有思维,医生开药只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与其他病患的药方并无对比性。用量少,是因为这几味药就足以治疗了,只要是对症施药,就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