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务业独步全球启示中国】 印度服务业

  一个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告诉《世界博览》特约记者,她喜欢在晚上孩子睡着后,用电话咨询银行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一般都是在夜里12点多的时候。电话那端回答她问题的话务员一听口音就是印度人。我问,“印度人在美国这么辛苦,总在半夜值班吗?”她回答说:“不是,她们是在印度国内做这个业务,也许就在孟买呢。”
  中国和印度选取的发展道路明显不同:中国的制造业享誉全球,而印度的服务业,包括软件服务、金融服务、通讯服务等则是全球最强的。
  
  印度服务遍布全球
  
  在印度钦奈有一家叫TCR的小公司,他们的工作是为美国一些小公司和工作室提供虚拟接待员服务。玛格丽特就是TCR的员工,她每天坐在电脑屏幕前,为华盛顿特区一家只有6个员工的工作室做虚拟接待员。通过屏幕,她可以看到这间工作室的来访者,来访者也可以看到屏幕上的她。玛格丽特向客人发出问候,访客总是很奇怪,为何一个印度面孔的妇女在屏幕上对他们笑脸相迎?
  接着,玛格丽特会引导他们穿过走廊和一道门,进入会客室。她会帮助来客点一些茶和咖啡,甚至引导他们自己倒咖啡喝。当然,她还要通知工作室的办公人员出来接待客人。每到中午,这家工作室的员工会给玛格丽特打电话,让她代订匹萨或者汉堡作为午餐,也许还有人请她代订一辆出租车。玛格丽特同时为几家小型公司服务,而这些公司不一定都在美国,也有的分布在欧洲。
  还有一家位于班加罗尔的小公司――VFS,它服务的对象是印度全国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可以通过VFS网络找到家教,家教通过网络视频授课。VFS公司还负责为家教提供课本等。在首都新德里、经济中心孟买、重要城市加尔各答、钦奈等地都有VFS公司活跃的身影。
  该公司还为使馆领馆代办签证业务,不仅节约了各国使馆的人力支出,也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一位印度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妹妹在钦奈有一家小公司,专门负责国际期刊的出版工作,客户包括最知名的自然科学期刊和一些学术期刊。她的公司员工已经超过600人,与欧美一些大型出版公司都有业务联系,一年可以做30万页期刊的策划、编辑和校对工作。
  这些业务以前都在欧洲等地完成,但由于印度人力成本低廉,现在纷纷向印度转移。当然,开展这种工作得益于印度人的先天优势――有众多懂英语的知识人才。如果换成中国人来做,恐怕比较吃力。
  许多欧洲和美国公司都将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千万里以外的印度公司,这就是互联网带给这个国家的巨大利益。2006年,印度的服务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相当于农业和工业的总和。
  
  这里也有硅谷
  
  其实在服务业方面,印度口碑最好的还是软件服务业。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印度人以前所未有的洞察力看到高科技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未来巨大的市场前景。他们抓住机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促使印度近5年来的GDP以年平均7%的速度快速增长。
  印度在电脑设备、软件、计算机芯片、无线电话、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开发出许多享有自己专利的高等级产品和技术。全球50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中,有200多家采用印度生产的软件。由世界权威软件组织――卡内基梅隆软件工程学会最高认证的全球19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印度占据了14家。连美国几个空军基地做通讯技术升级改造时,都向印度软件公司购买新系统。
  目前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软件的市场中,印度已占据了20%左右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王国,以至于比尔?盖茨在考察分析世界各地的软件发展状况后,发出了“未来世界软件的最大开发地既不是美国、日本,也不是欧洲或其他国家,而是印度”的感叹。
  班加罗尔是印度卡纳塔卡邦的首府,人口约为700万,是印度第五大城市。这座城市海拔900多米,凉季不冷,热季不热,气候宜人。作为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整个市区草木葱茏,四季鲜花盛开,环境十分优雅。
  不过,班加罗尔并不悠闲,反而昼夜繁忙。它还有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名字――“印度硅谷”。在这座城市里,每天24小时都有几十万人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工作,为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外包服务”。
  印度最著名的软件企业如塔塔信息技术公司、印孚瑟斯、维普罗等均云集在这座城市。该市软件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印度软件产值的1/3以上,出口额也在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增长。正因如此,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那里设立了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在班加罗尔进行了数量可观的投资。
  2010年9月,《远东经济评论》撰文指出:印度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今后的增长幅度还会持续上升。亚洲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可能发生这样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造就卓著的亚洲经济“四小龙”;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结出硕果,使中国成为世人刮目相看的出口大国;21世纪的印度则有可能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创造出新经济神话。
  印度这个古老大国,忽如封存已久的明珠,正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201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越南等国的首脑或政要人物纷纷踏上印度的国土访问,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印度热”。
  
  上市公司强于中国
  
  走在孟买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各种银行的标志和广告,自动取款机也随处可见。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建筑外表大多古色古香,内部装修则富丽堂皇。无论外面风雨如晦还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只要走进一家较大的银行,就会感到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里有冷气和沙发,在铺着大理石地面的大厅里排队等候时,还会有人问你是需要咖啡还是茶。你可能会觉得印度的银行规模不大,孟买证交所的24层大楼远不及上海证券大厦气派,但印度金融业的能量却一点也不容小觑。
  SBI是印度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时总资产只有中国工商银行的14%,但净利润却是工行的3.2倍,股票回报率更是工行的14.7倍(工行上市后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是后话)。
  印度优秀的金融业底子是当年英国人一手造就的,这个国家虽然也曾长期奉行计划经济,但并没有破坏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体制基础比较完善,市场秩序良好。
  与中国的银行偏爱国企不同,印度私人企业与银行关系良好,借贷比较顺畅。正是健全的金融体系帮助印度私营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此外,“印度赶超中国论”的一个强有力论据即是:印度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中国的一半,且盈利能力强,银行资产优于中国。
  印度的股市也让人刮目相看。2007年夏天,国内正流行全民炒股买基金,上证指数跃过了5000点大关时,不少人 担心大盘是否还能继续上涨,患了“恐高症”。那时媒体上就有文章介绍说,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我们,而孟买股市“敏感30指数”已经达到了14000多点,依次类推,中国的上证指数也应该向万点进军。
  印度金融业的“心脏”在孟买,孟买的“心脏”在孟买证券交易所(BSE)。它历史悠久,兴建于1878年,是亚洲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印度股市真正步入正轨是1957年的事,那时印度才推出《证券法》和建立监管机构。孟买证券交易所这颗已经跳动了100多年的心,近年来越跳越快,仿佛不断换代的CPU芯片。
  股指的大起大落令许多投资者都说受不了。2008年孟买遭到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股指从14000多点下落,在8000~10000点之间徘徊;到2011年2月15日,印度孟买股市“敏感30指数”报收于18202.2点,早已恢复元气。
  孟买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机制比较到位,很早就建立了自动停盘机制,为了确保股指上涨或下跌幅度不会过大,如果股指涨幅超过10%即可启动自动停盘机制。此外,监管机制也比较完善,2007年阿萨卡公司财务造假金额折合1000多万元人民币,此事曝光后其董事长被判入狱14年,公司退市并赔偿股民投资损失,证券监管部门也有4人辞职。
  印度的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一直受到国际证券界的好评。BSE目前已在416个城市与9843个终端机联网。印度的股民大多没有电脑,买卖均通过电话通知证券经纪,经纪再以计算机连上终端进行交易。所以孟买交易所已没有交易大堂,但主要经纪行仍将办事处设在交易所大楼内,方便联络及员工培训。
  里昂证券资本市场部主管理查德?泰勒指出,印度上市公司与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区别是:它们在过去数年中,很主动地稳固架构、优化制度以及强化公司治理。它们并不是因为中央政策促使而被动地改革,所以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印度的水平高于中国。另外印度国企私有化的速度也较中国快得多,各个行业都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而且还会陆续增加。
  印度的软件服务、外包服务、金融、政券等行业的发展无需大规模消耗资源与污染环境,没有大量的物流需求,在某个城市某座楼里,有几间办公室就可以搞定。而中国大力发展的制造业、出口贸易则必须靠修建众多的公路、铁路和基础建设来支持。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而城市和乡村从外表上看不出有多大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