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结出累累硕果。六国元首不但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重要文件,还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和《比什凯克宣言》。分析人士认为,这都将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条约》是里程碑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该条约在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表示,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成员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夙愿,将有助于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互信、合作,也为上合组织在各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弘扬“上海精神”
2001年6月15日,随着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宣布成立,体现这一组织宗旨的“上海精神”也被首次明确提出,这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仔细解读此次峰会出台的系列重要文件,上合组织一贯追求的这些原则和精神都得到了弘扬。
《比什凯克宣言》重申了上合组织一贯追求的目标、合作的方向。陈玉荣指出,“以往上合组织也一直强调当今一些迫切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集体机制,《宣言》不但对此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还重申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平等、尊重,以及发展模式不强加于人,不干涉内政”。比如宣言强调,“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的相互依存,使各国的安全与发展紧密相联……单边行动无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宣言》指出,“要保障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历史经验和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以及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等等,这些都是“上海精神”的一部分。
不乏新意与亮点
除了重申上合组织的一贯原则,分析人士认为,系列重头文件中也不乏新意和亮点。
一是提出了无核区问题。陈玉荣指出,《宣言》从维护中亚地区稳定和安全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明确表示了支持《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也即表明中亚支持该地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核区。
二是能源合作得到强调和突出。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框架内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上合组织今后发展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宣言》将能源合作问题单独列出。《宣言》不但明确指出,“能源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的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该领域合作具有特殊意义”,还指出了上合组织成员国今后在能源合作领域的方向,一是对话,二是推进能源生产国、过境国、消费国之间的务实合作。
安全合作入佳境
此外,《宣言》也对安全领域合作进行了进一步阐述。陈玉荣表示,安全是个广泛的概念,除了打击三股势力,《宣言》明确指出还要重视经济、生态、能源、信息安全。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合峰会召开同时,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最新的合作成果,“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也正渐入佳境。因此将具有上合反恐合作的里程碑意义。
(8月17日《解放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比什凯克峰会看点多
作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七次峰会,比什凯克峰会看点很多。
看点一:规模最大的峰会
除六个成员国元首外,上合组织观察员国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代表与会,同时阿富汗总统、土库曼斯坦总统、联合国副秘书长等也作为主席国客人参加本次峰会。专家认为,本次峰会的参加国家有12个,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因而成为本次峰会最大的看点。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欧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吴大辉认为,本次会议的规模超出以往任何时候,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参会充分表明上合组织的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比较中立的土库曼斯坦愿意参加上合组织的元首会议,说明土对上合组织体现的活力及凝聚力非常赞赏,希望能够进入上合组织合作区域中来。”他说。
看点二:签署欧亚首份多边政治文件
峰会期间,六国元首共同签署多份重要文件。其中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胡锦涛主席在去年上海峰会倡议,由中方推动制定的,是欧亚地区首份多边政治文件。吴大辉指出,签署这份文件说明六个成员国希望把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精神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对促进成员国睦邻互信、构建和谐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石泽研究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在多边框架下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表现出成员国关系“质”的发展,是政治关系深化的表现。
“虽然中俄、中哈、中吉等国家之间有睦邻友好条约,但上合组织成员国如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之间没有这种条约,这次六个国家能够坐下来签署这份条约,将极大改善本地区的政治生态。”吴大辉说。
看点三:首次所有成员国都参加的联合反恐军演
8月17日,参加峰会的各国元首一同赴俄罗斯观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石泽认为,这次军演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所有成员国都派出部队参加,这说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军事合作更加务实,在反恐合作及区域安全合作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在吹风会上曾表示,六国普遍希望通过军演深化相互之间在反恐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成员国军队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行动能力。(记者王岩)
(8月14日“中国新闻网”)
专家观点
上合组织充满活力前景广阔
比什凯克峰会对一年来成员国在经济、安全、人文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再次向世人昭示了上海合作组织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比什凯克峰会落实了2006年上海峰会提出的一些设想和建议,集中体现了上海峰会后一年多来组织发展的新成就,说明各成员国平等相待,密切协作,在地区合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政治领域,本次峰会签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把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世代友好的愿望变成法律原则,从而为加强成员国睦邻合作、构建和谐地区创造良好的条件。面对错综复杂的地区形势和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成员国的立场和看法更趋一致和接近。
在经济领域,峰会上签署的文件实际上是以往峰会,特别是2006年9月杜尚别总理会晤有关协议和决定的延续,反映成员国的互利合作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交通、电力等领域启动了几个重大项目,中方提供的9亿美元贷款对多边经贸合作的深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成员国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能源、电信等领域有望取得突破,中方准备进行后续投入,其他成员国对经济合作的热情也逐步提高。此次峰会在扩大经济合作的方式,增加企业间和地区间的直接合作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在安全领域,各方同意采取实际步骤,落实打击“三股势力”的年度合作纲要,就扩大安全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峰会前后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的强大力量。
一年多来,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多边合作向全方位推进。召开了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成员国教育部长会晤,先后启动了多边司法、教育合作的新机制。还举行了文化部长、总检察长、安全会议秘书、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的例行会晤,2007年顺利完成了秘书处、反恐机构的换届工作,确定了新的人事安排,这些都保障了上海合作组织各项合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比什凯克峰会,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成员国合作达到新的水平,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而且以一种开放、自信的姿态在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孙壮志)
(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资 料
历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回顾
第一次峰会――上海峰会: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第二次峰会――圣彼得堡峰会: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文件。
第三次峰会――莫斯科峰会:2003年5月29日在莫斯科举行。六国签署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细则等文件,签署上合组织各机构条例、徽标和秘书长人选。
第四次峰会――塔什干峰会:2004年6月17日举行。六国元首签署塔什干宣言等文件,给予蒙古上合组织观察员地位。
第五次峰会――阿斯塔纳峰会:2005年7月5日在阿斯塔纳举行。批准上合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等文件,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上合观察员地位。
第六次峰会――上海峰会:2006年6月15日在上海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