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辉煌 61年前的5月25日,随着河北隆化城的一声巨响,诞生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同时,一支以董存瑞命名的英雄部队也随之诞生了。“踏着英雄的足迹走,代代高呼董存瑞,完成党交的任务最光荣……”每当官兵们唱起这首旅歌《代代高呼董存瑞》,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光辉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1948年5月24日,我军准备攻打隆化城。作为“爆破元帅”的董存瑞在战前誓师大会上坚定地向党表示:“党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没二话,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翌日下午3时30分,部队发起总攻,嘹亮的冲锋号声中,部队潮水般向敌人据守的隆化中学冲去。忽然,隆化中学东北角的一座桥型暗堡里,十几个暗枪眼一齐喷出了火舌,许多战友倒下了。见此情景,董存瑞抱起炸药包迅速向敌人的暗堡冲去。暗堡两侧的河床上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炸药支架。此时,敌人的暗堡还在疯狂扫射我军冲上来的战士,董存瑞万分焦急,他毅然一手托起炸药包贴紧桥底,一手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急速地燃烧着,董存瑞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天崩地裂“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
时代造就了这支部队,成就了无数英模人物。战争年代,涌现出了董存瑞、郅顺义、杨世南、崔志山4位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和平时期,这支英雄生前所在的部队,一届又一届的官兵没有忘记老班长董存瑞临别时立下的誓言――天塌下来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先后涌现出了被沈阳军区党委授予“为革命乐于吃苦,勇于牺牲的革命烈士”称号的成秉臣和被总参、总政表彰的“全军优秀带兵爱兵班长”石善奎等一大批忠于党、忠于祖国的忠诚卫士。
今日雄风
每年的5月25日,驻地政府、学校、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祭奠英雄。虽然英雄离去的日子已愈来愈远,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却丝毫不减。每每此时,官兵们都会来到董存瑞纪念馆和塑像前,用心感受英雄的壮举,追寻英雄成长的经历,坚定自己的坐标和方向。
前辈打下江山,后代报效祖国。多年来,他们始终把董存瑞“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作为“旅魂”,把老一辈英雄们的功绩作为“旅课”,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抓好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出一代代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的英雄群体。
赋予时代骄子英雄本色
2004年的夏天,十五连的战士陆郑猛退伍回家没几天,他的父亲就给连队打来电话连说了十多个“没想到”:“没想到孩子的变化这么大;没想到孩子会有如此勇敢的胆量……”
陆郑猛出生在沿海地区最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的家庭里,作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他自小腼腆胆小怕吃苦。新兵下连第一次站夜岗时,他竟因为猛然听到了狸猫的叫声吓得扔掉了枪支,跑回了连队。再次站岗,他偷偷拿出了三百块钱,想要找人“代劳”。这件事引起了旅领导的深思:连队还有多少个“陆郑猛式”的战士?明天战场上谁还会扔掉手中的武器?还有谁能扛起老班长董存瑞的钢枪?
惊讶与反思之后,旅里针对部分官兵战斗精神弱的情况,结合光荣传统,开展“同举一面旗、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的思想教育活动,还开展了“十个一”的传统做法:坚持新兵入伍,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当兵要像董存瑞》;读的第一本书是《董存瑞》;晚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的名字是“董存瑞”;新兵下连,在老班长董存瑞塑像前举行一次宣誓仪式;开展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董存瑞纪念馆;每年的“5?25”董存瑞牺牲纪念日举行一次大型纪念活动;每年利用秋季实弹演习机会开展一次“存瑞杯”军事课目大比武;每年老兵复员在董存瑞塑像前举行一次告别仪式。把董存瑞精神作为旅魂、旅史、旅课,上好、上活“董存瑞”课。重大场合集体呼点董存瑞,播放《代代高呼董存瑞》、《当兵要像董存瑞》歌曲,以多种形式激励官兵向董存瑞学习。
潜移默化中,一批“陆郑猛式”的战士受到感染和激励,练成了雷厉风行、坚韧不拔的钢铁战士,个个敢于挑战训练难度,奋勇驰骋训练场。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陆郑猛成为训练场上有名的“小老虎”,退伍前被评为连队“优秀士兵”。
世代传承英雄的血脉
董存瑞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成为该旅进入和平时期,对部队进行战斗精神教育的“第一课”,使官兵牢记我军宗旨,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旅党委把董存瑞、郅顺义、崔志山等12位英雄人物的战斗史当作活生生的“红色”教育资源,作为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中轴线”,贯穿全年重大活动中。他们编发了董存瑞等英模人物的“掌中宝”式战斗精神手册,使官兵们时刻树立学英雄、当英雄的思想,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
英雄董存瑞和众多英雄官兵的肖像被制作成了灯箱挂出来,一幅幅英雄画像提醒着战士们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他们利用网络终端到班的便利条件,在部队开通了“存瑞网”,并与其他20多位全国著名战斗英雄人物的网站对接,真正让学习英雄活动融入到生活中,使官兵在娱乐时也不忘英雄精神。
造就能征善战的英雄群体
牢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最光荣”,发扬老班长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作风。旅党委不但注重提高部队的“能征”能力,还时刻强调部队的“善战”水平。
七连从建连以来就有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前年初与其他连队一起为某仓库突击装载物资,仓库提供了免擦伤的手套,其他连队的官兵都戴上手套干活,而七连的战士刚要戴手套却被干部一顿教训,说这样哪能体现出红军传人的作风!任务结束后,其他连队的战士丝毫未损,七连官兵的胳膊和手却都被划伤擦破。
这件事被前来蹲点的旅政委陈树阁知道后,引起深思,他对连队干部说:“让战士们付出无畏的血汗和牺牲是带兵的失职,‘能征’却不能‘盲战!’”不久,连队帮驻地市区清理河床,一班长带领全班脱了鞋就要往下跳,却被指导员曹志岩一把拉住,说垃圾堆里有玻璃碴子很容易划伤脚。尔后,连队让战士们一人穿上一双靴子,很快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彪炳日月,浩气长存。董存瑞“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走英雄成长的道路,创英雄业绩……
带兵感言
英雄就是一本教科书
沈阳军区某炮兵旅旅长刘绍利:
每当走进办公室,第一个触目的便是案头上耸立的那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微型铜像,凝视着它,我常常会想: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为什么英雄已长逝半个多世纪,却仍有如此多的人纪念他?
生活给了我答案。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不减,传统是“根”。不论新军事变革如何发展,军事斗争准备怎样进行,董存瑞的精神永远根植于心、凝聚人心。在我们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更需要教育、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个像董存瑞那样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战士。董存瑞“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正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所需的战斗精神!
英雄董存瑞虽然定格在了他舍身炸碉堡的瞬间,他的精神却凝结了人民军队坚毅的战斗意志,成为了我军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