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大腕出自北京] 中央台配音大腕

  北京人什么样?老舍笔下的北京人是知书达礼、和气谦恭,外加一副热心肠。和孙金华接触一段时间后,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那抹不去的老北京印记。一口地道的北京腔吧,还愣是一点没改,广州话倒是认真麻麻(粤语,很糟糕的意思)。孙金华的仗义和热心是出了名的,同事的事朋友的事,只要用得着他的地方,没二话!整一个活脱脱的老舍笔下的人物。所以,才三十来岁的他,就被台里的年轻人“老大,老大”地叫。
  老大是个大忙人。身为广东电视台的公关部主任、团委书记,知道他总有办法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大家习惯了把程序安排呀场面布置呀迎来送往呀这些琐琐碎碎的事一古脑地往他身上一推;为影视剧、广告片配个音录段词的事也要花去他不少的时间,毕竟那是他的老本行嘛;他还是广东省诗歌朗诵会的负责人,朗诵表演这样的活他是乐此不彼,偶尔还会客串一把晚会主持人。
  小时候,孙金华的家就离后海不远,赶上冬天结冰,从冰面上直接可以走到对岸柳荫街的十三中。因为沉稳大度的气质,被大伙儿叫做“老班长”。外校老师来观摩语文课,必定是让朗诵出众的孙金华为班级露脸。学校文艺朗诵团推出名剧片断,穿着从人艺租借的古装,穿透屋宇的《雷电颂》把全校震呆了,都不相信那个峨冠博袖的屈原就是老班长孙金华。因为在行业代培的中专上学,孙金华痛失了去人艺的机会;1988年广东电视台来北京招收配音演员,孙金华不顾母亲的反对,只身来到遥远的南国。那时的广州就像北京的一个县城,破旧混乱,满大街是懒散涣散带着大金链子的人,穿着拖鞋背心就可以进剧场。回想起迁北京户口时,连片警都劝他慎重点,“你可是再也进不了北京了。”这一切给了孙金华巨大的心理落差。
  孙金华怀念着北京人的客气和气、礼多人不怪,怀念着过去什刹海的悠闲,怀念着北京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怀念着这个每天能有话剧看,剧场里很容易有共鸣的北京。处理起事情来,孙金华还是北方人的特点,干练利落,抓主要矛盾,和线性思维的南方人相处,就要有更多的细致和耐心。如今孙金华在北京和广州生活的年份快一样长了,渐渐体验出两种文化:广州适合生活,自由、包容而务实,没有北京的条条框框;而一进北京自然地就有着无形的政治压力,执法严格很多,不够人性化,人们也习惯了说话口气很大;北京人下岗也要找份体面工作,广州人实在没生意做,几分钱的打气生意也要赚。
  
  首次配音惨不忍听
  
  不管怎么数,孙金华都堪称广东地区配音界的大腕。从1988年到1 997年间,经他配音的影视剧人物不下几百号,剧集也达几干部之多。电视剧《孙武》里的伍子胥、《肯尼迪夫人》里的肯尼迪、《猫王和我》里的猫王,动画片《大力水手》里的大力水手以及电影《初嫁女》《周恩来》《特区打工妹》等等,随着影视剧的播放,他那副浑厚磁性的嗓音早就让人耳熟能详了。不过,提起当年第一次录音心有余悸,直呼“怎一个惨字了得”呢。
  那是一部短剧,叫《先生李文固》,孙金华只担任有两三句词的小配角,自信对付那两句词简直就是小儿科。可是当他真正站在录音棚里的时候却傻了眼,配音跟自己念台词完全是两码事,你得按照剧中人的感觉去说话,还要配合着他的语速,快半拍慢半拍都不成。孙金华憋了半天好不容易念出几句对白,不是语气不对就是语速不对。两个小时过去了他居然配不上一句话,旁人的一个小动作,都会令他紧张失声。导演老是嫌他有北京音,竟然下断语说他“端不了这碗饭”。个别老演员不耐烦的指责,导演的严厉呵斥,让孙金华第一次尝到了沮丧的滋味,战战兢兢的日子一过就是半年。他凭着自己的灵气和老演员的从旁辅助,总算在昏暗的录音栅里慢慢地琢磨出了用声音塑造人物的感觉和技巧。他终于熬出了头,一跃而成为广东地区配音界当仁不让的男一号小生。
  1997年以前,配音这行相当的火爆,不光影视剧,还有一部接一部的广告片也是铺天盖地而来,已经成为配音界大腕的孙金华自然成了抢手货。为了赶戏,他有过48小时不睡的记录,喉咙累得水肿。
  孙金华说他这么玩命不为别的,纯粹就为了喜欢。这股喜欢劲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虽然近几年孙金华的主业是行政工作,可是他对朗诵艺术的酷爱和投入却是愈演愈烈。只要有表演的机会,不管有偿无偿他都会欣然前往。平时朋友聚会,喝完两盅的他就会乘着酒兴慷慨激昂地朗诵一段,不管有没掌声,他自己先就陶醉其中了。前两年,他参与策划的大型诗歌朗诵会《青春梦?脚步》,齐聚了孙道临。达式常、姚锡娟等名家联袂演出。朗诵会在广东的各大院校巡回演出时场场爆满,反响奇佳。孙金华觉得这才是他成就事业的高峰。
  说起来,孙金华对朗诵艺术兴趣纳培养是得益于他语文老师的启蒙。在他就读的北京十三中,语文老师特别重视朗诵课文,使孙金华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这门语言艺术。孙道临的朗诵风格深深地影响着他,而电台和译制片都成了他最好的老师。孙金华能被作为广东省的特殊人才调入广州,全仗着他驾驭语言的那点功力。那是在1988年。那年,广东电视台在北京招收两名普通话配音员,学习儿童玩具设计的他幸运地入选了。
  孙金华的书房里摆着一排排的黑漆书柜,里面整齐地陈列着历代文学大师的名著。那张依窗而设的黑梨木书桌,雕工精细,沉稳端庄,把个书房点缀得古色古香。孙金华说遇着不开心的事,他就会把自己关在这个书房里,捧着大师们的作品大声朗诵,在朗诵中他寻找着与大师们心灵上的共鸣,细细地品味着作品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也让自己在前人的引领下顿悟、豁达、成长。李白《将进酒》的飘逸洒脱、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情深意长已经逐渐渗透到他做人的道行中了。
  孙金华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朗诵艺术应该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普及推广,让孩子们从朗诵文学作品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健康地成长。
  
  无心插柳的爱情故事
  
  孙金华结婚的时候还没到25岁,妻子曾经是个时装模特,军医大学的子弟,现在从事保险业的工作。他俩的结合真就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阴”的老话。
  话说那晚,孙金华陪着自己的同事去相亲,那哥们是个东北小伙,浓眉大眼,神采奕奕,标准的美男儿,个头还比孙金华高出整整一个头。孙金华长啥样?按照常人的审美,他还真称不上是个帅哥,主要是那双眼睛。可人家自个说了,就这,特有姜文的味道,还有于是之的神韵呢。看着也是,那双眼睛配上一副长脸,简直就是于是之的年轻版。可没想到,前来相亲的那个漂亮女孩竟就看中了他这对眯眯眼,看中了眼睛里的智慧。也算是缘分吧。
  提起自己的婚姻生活,孙金华笑称现实的婚姻其实和他的理想完全是两回事。年少时他疯狂迷恋的是那种灵动、飘逸。脱俗的女孩,清高得不食人间烟火,就像天边那一抹云彩,美丽炫目却不知飘向何处。“恐十白是喝了几年珠江水的缘故吧,我身上的那点理想主义已被广东人的务实精神取代得差不多了。我妻子身上最打动我的东西,居然是她那种实诚,那种务实的生活态度。”从一个追求超脱、空灵的不羁小子,到老老实实过日子,孙金华很庆幸当年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实吧,让你踏实,让你有种归宿的感觉。”
  十几年过去了,小两口依然恩恩爱爱,把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现在,在广州的黄金地段孙金华拥有着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心爱的本田小车。他终于落地生根了。
  孙金华说女儿给了他无穷的乐趣,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也给了他积极的人生。这两年,孙金华发起组织的广东电视台青年艺术团远近有名,他带着这个团活跃在各个城镇乡村,为扶贫献爱心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义务演出活动,他总是希望把自己心中的那份幸福感传递给每一个人。
  编辑/向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