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鲍尔 谁会雇用杰克鲍尔?

  美剧《24小时》中的反恐英雄杰克•鲍尔绝对是特工中的精英。判断力、执行力以及效率都超一流,但如此优秀的员工,即使在诞生了众多不拘一格的天才怪才的美国,最终还是被政府遗弃,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非法居民,并以这个黑身份继续为美国政府工作,工作性质属于自由职业者身份。事实上,对杰克•鲍尔之类的人才,用这种项目合作而不是长期雇用的模式,也许是对双方最有利的。
  职场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杰克•鲍尔的影子。他们天资聪颖、悟性好、有头脑有能力有效率,让他们去办事,你可以很放心,因为他们一定能够把你交待的事情办好;但同时你也会很担心,因为这样的人才通常有以下三种毛病:一,尊重的是真理和事实,而不是上级和权威。这意味着一旦你的指令不够英明或者你有一些上不了桌面的小算盘时,将被他们无情地羞辱。二,不遵守规章和程序。不要指望他们因调用某些资料而写书面报告申请,更不要指望他们在未获批准时按兵不动。三,为达目的不计成本。预算?用预算来限制一个天才的灵感和行动,疯了吧。电影制作中常出现这样的例子。天才导演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效果,把控制预算的监视冷落在一边,不予理睬。比如《埃及艳后》,在导演的极权统治下,这部当年的票房毒药创下了1800万美元的巨额亏空,对于当时的美国经济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投资方20世纪福克斯公司险些因此破产倒闭。同样强势的《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因为逼得监制完全无法驾驭影片资金的流向,而在获奖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戏可拍。就像人人都知道杰克•鲍尔能干,却没人敢当他的老板一样。
  希望员工有想法,同时也希望员工守规矩,对于个人能力来说,这其实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前者要求的是摆脱束缚,自由思考;后者的要求却是刻守束缚,听从指挥,就像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形容自己是戴着脚镣跳舞一样,一方面要贡献无限创意,一方面又要严守客户的条条框框。可惜的是,职场上的事情甚至人生的许多事情大多如此,完成任务时往往有各种各样投鼠忌器的顾虑。就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任务的CEO们,也要考虑到股东的个人喜好和公司管理层的相左意见,就算自己的决策将被历史证明是最正确的,也需要时进时退时而迂回,在争取到尽可能多的理解后才能行动,不然很可能来不及行动就被董事会解聘了。
  这是杰克•鲍尔们所难以理解的。通常这些有个人英雄主义气质的聪明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去说服那些蠢人,因为这对于追求尽善尽美的天才来说,纯属浪费生命。他们更擅于和事情本身而不是和人打交道,他们更像个项目经理,对于治理和解决疑难项目往往有奇招,尽管他们很可能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如果你聘请的大名鼎鼎的摄影师要求你提供24小时供他差遣的助理和用来维持体力的注射用的血球蛋白,你千万不要惊讶,天才有天才独特的工作方式。就算你实在受不了他们,也总会有人愿意试着再次和他们合作,即使他们已经“臭名昭著”。詹姆斯•卡梅隆在事隔12年之后,终于又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大片《阿凡达》。他的合作方福克斯公司在权衡了和他合作可能产生的麻烦后依然这样决定是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奇迹,而奇迹只能由天才来创造。这就是杰克•鲍尔们的市场需求,也是《24小时》的观众和任何一个有浪漫情怀的普罗大众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