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老人 [美国老人寻梦山东]

  6年前,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来了位特殊的居民,一位82岁高龄的美国老太太――牧琳爱。她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中国,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中国定居下来,做一个中国“公民”,了却自己的中国情结……
  
  “在中国,我生活得快乐、充实”
  
  一晃6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亲历了6年来刘庙村的变迁,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她常对来访者说:“我喜欢中国,我热爱生活,我要把我的余生留给中国。”
  牧琳爱老人原名叫优妮丝?布鲁克,1917年出生在中国的秦皇岛,做传教士的父母为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牧琳爱。后来她们全家搬到山东聊城,在此她长到13岁。1930年,牧琳爱回国后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路易斯城,在那里她读完了大学,然后到田那西州攻读护理学硕士。婚后,牧琳爱生育了两男两女,并把家从圣路易斯城搬到了美国北部的科罗拉多州,在丹佛市儿童医院工作,曾任这家医院的院长和该市的护士学会主席,并和丈夫一道读取了博士学位。1982年,牧琳爱和丈夫退休后,将家迁到大儿子定居的俄勒冈州,在那里,她加入了当地的中美友谊协会。
  在牧琳爱儿时的记忆里,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满目疮痍,贫穷落后。但是,在她的脑海里留下更深烙印的是中国人民那热情、善良、宽厚的品格,在她的心中,中国永远是那么充满神奇的魅力,以至于在回国后的几十年里,她一直魂牵梦绕地想再回到中国,为那里的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结婚前,她向未婚夫提出婚后想到中国定居,未婚夫惊讶于她的想法,险些因此葬送了他们的婚姻。
  20世纪60年代,她向丈夫提出了去中国工作的想法。考虑到种种原因,丈夫没有同意。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牧琳爱认为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又一次同丈夫商量,这一次丈夫仍然没有同意。
  此后的几十年里,她几乎每天都要留意有关中国的新闻。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常令她兴奋不已。
  1992年,已经75岁的牧琳爱给山东省聊城市政府写信,委托政府帮助寻找儿时在中国的伙伴。不久,她和丈夫来中国旅游,在山东聊城见到了童年伙伴的几个子女。在中国的日日夜夜,她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了她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来中国定居的决心。
  1998年,丈夫去世后,身无牵挂的牧琳爱卖掉了自己的山林、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于1999年只身来到了中国,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来到她原来生活过的山东聊城,在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成了刘庙村的一名荣誉村民。
  刘庙村给牧琳爱老人腾出了一座标准的农家小院,购置了家具,并聘请了一名女翻译照顾她的起居。村委会还在村头划出一小片土地,作为她的小花园,供她植树、栽花、种菜。村干部经常来看望她,询问她的生活起居。左邻右舍收获的土特产都要送一点来给她尝尝。每逢中外节日,村里的人特别是孩子们总会聚集到她家,同她一起庆祝节日。
  经常有人问她为什么放弃美国安逸舒适的生活来中国农村定居,每次她都会瞪大眼睛,深情地说:“我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更愿意和中国人在一起。在中国,我生活得快乐、充实!”
  
  “我要为中国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当有人问起她对中国农村的简朴生活是否习惯时,她说:“我不想过奢华的生活,我要用我有限的积蓄和剩余的精力,为中国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牧琳爱老人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找她玩耍,家里常常聚满了孩子,客厅的地上摆满了玩具,院里的屋顶上落满了打飞上去的羽毛球,不长时间就得请人爬上去捡下一堆。每逢节日,她都会买几百斤的糖果到学校里分给每个孩子。2004年圣诞节,她赶着毛驴车去学校,给孩子们送去了几十箱圣诞礼物。
  牧琳爱初到刘庙村就了解到,村里有个育才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尚未开设微机课,她当即出资3万美元,为学校添置了微机等电教设备。为了感谢她,村里将学校改名为“中美友谊小学”,聘请她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并兼任学校的英语教师。此后的几年里,她又先后出资2万元人民币,帮助刘庙村幼儿园和镇里的其他学校购置了玩具和音、体、美教学器材。
  几年间,她在聊城大学任过外教,在聊城电大、冠县武训中学代过英语课,并常年担任刘庙村中学的英语辅导教师,学校的英语教师经常到她家做客,接受“免费英语培训”,英语水平提高很快。现在,她担任聊城国际和平医院的名誉院长,投资为医院引进了高科技医疗设备。医院有个“英语角”,她每周五都要乘公共汽车颠簸1个多小时,由阳谷赶到聊城,到那里给年轻的医护人员辅导英语,风雨无阻,乐此不疲。
  每年,老人都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每当接过大红证书时,她的脸上都会绽放出满足的笑容:“能在中国得奖,我感到很自豪。”
  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牧琳爱让美国朋友寄来7棵无籽石榴树苗,栽在了自己的花园里。这种无籽石榴,酿制出的石榴酒,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好处。她说如果试种成功的话,她想推广规模化种植,搞成种植加工一条龙,可以致富百姓。2002年,她从美国引进了一种开紫色花、能结出硕大果实的叫作“PAW”的果树。她说:“如果这种稀罕的果子拿到市上去卖,一定能卖好价钱。”她还打算从美国引进一种既适于观赏、又能食用的花菜,在当地推广种植,加工后可以增加出口产品的品种。
  牧琳爱老人说,她和丈夫都立了遗嘱,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丈夫把遗体捐给了美国,她要把遗体捐给中国,这样就彻底圆了自己的“中国梦”。
  
  “我希望全世界能成为一家人”
  
  牧林爱老人深切感受到了和平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她说:“我热爱和平,我希望全世界能成为一家人。”
  2002年,牧琳爱老人组织百万人签名,为江泽民同志申请诺贝尔国际和平奖,虽然现在还没有取得成功,但她一直都没有放弃努力。她把反映中国在和平环境中前进、积极致力于建立国际和平外交等做的不懈努力的各种报道,都寄给了挪威诺贝尔和平奖组委会6位委员;老人还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几位常委发去了信函,请求他们与自己一块努力为江泽民同志共同申请诺贝尔国际和平奖;去年,她还给中国的100多所高等院校发去了共同为江泽民同志申请和平奖的信函。老人说,如果有可能,她还想为胡锦涛总书记申请国际和平奖。
  2003年,牧琳爱被聘请为世界和平书画展名誉主任委员,为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举行的第8届、第9届世界和平书画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老人说,她有几个一直致力于国际和平方面工作的朋友,她想通过他们邀请一些国家,在中国举办一个有关和平方面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