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78:星星之火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即墨尚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全县人均收入不到100元。1959年,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青岛白沙河变电站开始向即墨送电。即墨供电所成立,开始搬到现址青石路3号办公,由此点燃了即墨电力发展的星星之火。
1962年,即墨开始取消包灯用电制度,实行装表计量缴费。1964年,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全县有6个公社29个县办企业用上动力电。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大,1967年,35千伏店集变电站建成。1970年,35千伏长直和化肥厂变电站建成。1971年,“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加快了农村用电发展速度,全县26个公社有18个用上了电,年用电量达到2252万千瓦时。
1975年,青岛电网与山东电网并网,即墨开始由青岛220千伏黄埠变电站供电,进入了山东电网供电时期。1976年,即墨县革委组织电力大会战,建成了110千伏即墨变电站和长19.5公里的黄即线。1977年,即墨供电局成立,全县30个公社有28个通了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即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了以工业和商贸为主导、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全县GDP增加到3.45亿元,比1959年翻了两番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即墨供电也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年,全县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30个公社全部通电,输配电线路669公里,年用电量7414万千瓦时。
1978―1998:燎原之势
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即墨经济的成长期,国营企业不断壮大,社队工业异军突起,即墨供电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一座座变电站相继投运,先后建成了段泊岚、金家、王村、白庙、华山、蓝村、温泉、城南、移风等变电站。1980年全县30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农电站。1983年即墨电力调度室成立,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县级电力调度。1984年即墨县供电局更名为供电公司。1987年随着田模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1033个行政村“村村通电”。1989年即墨撤县设市,是年全市实现了“户户通电”。1989年110千伏太祉庄变电站建成,为即墨提供了第二个电源。到80年代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输配电线路1646公里,供电量2.15亿千瓦时。
上世纪90年代期间,即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即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此时正值全国电力形势紧张,而即墨供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布局,不断探索科技兴电和科学管理之路。1993年建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达到部颁实用化标准。同年建成了110千伏店集变电站,使全市电网形成了以3座110变电站为骨架的供电结构。根据即墨经济园区的发展特点,公司在加强变电站增容改造的同时,又先后建成了35千伏市东、市西、马山、段村变电站和110千伏大信变电站。1998年8月,经过几代人争取的220千伏即墨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从此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地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全市电网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过硬的供电环境。1998年全市实现GDP80亿元,工业总产值32亿元,特别是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此时的即墨电网已发展到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5座,输配电线路1866公里,供电量4.4亿千瓦时。
在企业管理上,公司1994年被国家电力部授予电力“三为”服务部级达标单位称号。1995年创建成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市)”。1996年成为全国“节电先进县”。当年,公司实施了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奠定了今天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2008:光明无限
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两改一同价”的重大决策。1999年3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自此,即墨的电力事业揭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电力建设日新月异
公司从服务即墨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电网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建成了服装园、普东、鳌山、南泉、环秀、西城、刘家庄、丰城8座35千真万确伏变电站和文化路、蓝村、北安、官庄4座110千伏变电站,为即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999年,山东省第五座、胶东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在即墨普东镇落户。2006年220千伏马山变电站建成,即墨电网形成了5个220千伏电源点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新布局。
1999年至2001年的3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即墨供电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公司科学论证,把1.12亿资金全部投入到低压电网改造上,全市共改造1029个用电村,彻底解决了农村线路老化、网架薄弱等问题,使农村电网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2001年8月,“全国第四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将即墨定为参观现场,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对即墨电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公司投入5331万元完成了二期网改工程,使4座110千伏、17座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2004年全面完成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移交,奠定了农网管理的基础。
2003年,投资6172万元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同时,克服了大量实际困难,实施了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共改造220个小区4.1余万尸,使城区居民用电全部实现了“四到户”,从根本上稳定了城区用电秩序。
2007年到2008年间,即墨建成了国家高标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投资5396万元,建成了11个电气化镇、323个电气化村,有效提高农民电气化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程。
照亮城市道路
1998年以来,公司坚持住在即墨、建设即墨的思想,高标准建设城区路灯。全市路灯从1998年的4条街道发展到现在的44条街道,从1998年的620盏发展到现在的4600多盏,路灯建设总里程从1998年的不足10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50公里,为市民创造了一个高雅、明亮的环境,是即墨历史上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科技兴电蓬勃发展
1997年开始建立微机联网系统,目前发展到由36台SDH光端机、18台服务器和310台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局域网。建立了公司自己的光纤通讯网络,实现了公司之间、与站所之间100兆网速度。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具备“四遥”功能,并变电站实现了远程抄表。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使城 区10千伏线路全部实现了“手拉手”环网供电。“带电作业”的范围和施工项目处于全国县级领先水平。在变电站广泛采用“四新”技术,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增强了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能力。
安全生产稳固可靠
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设立了专、兼职安全员,加大了安全考核力度,深入开展了“三安、三化”、系统性安全评价、反违章等活动,突出了施工现场的控制,加强了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使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01年获得了“全国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到2008年1月6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431天。
企业管理不断提升
1998年以来,公司深入开展了“创一流”工作,2002年创建为“省一流”和“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2004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以来,扎实开展同业对标工作,2005年11月,圆满完成了“国网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经验交流会”的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8月,又完成了“国网公司2006年农电工作座谈会”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电综合管理标杆单位、安全生产标杆单位和资产运营标杆单位,使即墨电力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即墨的知名度。
供电所管理日益规范
1999年到2000年,按照农电体制改革的要求,公司扎实完成了全市农村电工统管工作,成立了133个电工组,招聘农电工860名,奠定了农电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按照“两站合一、变供合一”的原则,将供电所与35千伏变电站合并。2002年来,不断加强供电所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25处供电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供电所标准。2006年,全面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实行了“一长三员、一室两组”的新模式。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998年以来,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创名牌”活动,2000年实施了彩虹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电力服务热线。近年来,又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四个中心”。即营销技术支持系统,95598客户服务调度中心、需求侧监测中心、电能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实现了银电联网。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使职工内在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公司连续9年保持当地行风评议第一名。2004年被驻即墨四级人大代表评为“人民满意单位”。2005年在全国农电发展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
多种产业稳步发展
电器设备厂、电线电缆厂、联友商标厂、宝岛气体有限公司、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保持规模,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寻求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良性发展。
回眸1998年以来的10年,是电力事业突飞猛进的10年,更是即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10年。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达到34亿美元。即墨经济繁荣、商贸发达,一举跨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列。历尽天华成此景,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走来的即墨电力,也昂首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而今,即墨境内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并全部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输配电线路2700多公里,供电量从1998年的4.4亿增长到现在的近22亿千瓦时。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1.7亿增长到现在的7亿多元,公司连续2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
“合抱之木始于毫禾,九层之台起于垒土。”50年风雨历程,50年春华秋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电业人自强不怠艰苦创业的绚丽篇章,一代代领导集体鞠躬尽瘁、一个个先模人物率先垂范,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抢险救灾,勤劳勇敢的电业员工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培育着即墨电力事业由微弱到强大,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续写着壮丽诗篇。
经济腾飞的辉煌,华灯普照的璀璨与万家灯火的绚烂,无不凝聚着即墨电业人的辛劳和心血。如今,即墨供电正以极其豪迈的姿态,活跃在即墨大地上,催动着这座千年历史古城新的一轮嬗变,即墨的明天会更好、
即墨供电50年“十件大事”
1959年1月,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点燃了电力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1976年,即墨县组织电力大会战,于1977年4月建成了即墨电网的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同年“即墨县供电局”成立,1984年更名为“即墨县供电公司”。
1987年12月,随着田横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村村通电”,1989年实现了“户户通电”。
1988年5月,即墨热电厂建成投运,即墨有了自备电源。1992年,热电厂向城区居民集中供热。
1996年11月,公司实施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奠定了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年8月,即墨境内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县市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2000年11月,落户即墨的500千伏崂山变电站建成投运。
1999年4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开启了即墨供电发展的新篇章。同年全市实行了变供合一、营配合一,实施了农村电工统管。
2001年8月,公司完成了历时3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来即墨视察网改工作。
2002年11月,公司创建成为“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2005年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2006年,经理孙立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全市完成供电量21.8亿千瓦时,由原青岛5县市第4位跃居第1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