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污染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遭到越来越多批判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这个问题尤其需要重视。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建设之初就把解答这个问题放在首位,明确了以生态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思路。
2D07年,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战略。这个战略为高新区建设确定了一个原则:生态保护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先决条件。事实上,早在百年前就有一位德国规划师预言:青岛的发展在于打造“环湾城市”。青岛因胶州湾而兴,因胶州湾而发展。保护好海?岛?湾的自然生态,是“拥湾发展”进一步拓展全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长城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一环。
经过三年的实践,青岛国家高新区在建设“生态的”、“全新的”城市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态规划先行形成政策保障
青岛国家高新区将建设青岛面向未来的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早在开发建设之初,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就给高新区做了明确定位,要“打造一个具有海湾特色的新城区,一个个性特色鲜明,具有特殊魅力的生态新城区”,建设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规划明确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底线,将生态效益的评价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绿核对青岛市的生态影响作用,制定“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关系的发展逻辑和三分用地的比例原则。胶州湾是胶州湾人子孙后代生存的依托,高新区生态新城是胶州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的开发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来实现。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青岛国家高新区保留胶州湾底3块原生态湿地,通过沿袭自然肌理,融合自然水系,改善生态风貌,尽显绿网环湾、湿地岛链的迷人风情。在用地紧张,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分配是区域发展的重大命题。在开发建设之初,青岛国家高新区就将用地比例锁定在了三个三分之一,其中生态绿化用地的三分之一用来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修复为基着力生态发展
青岛国家高新区地处胶州湾湾底,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几率相比其他地区较高。确保城市安全和生态修复是规划的首要工作。保护和治理已经成为高新区开发建设的两大生态主题。严格控制和保护大沽河河口、墨水河河口、高新区中部三块湿地,对污染河湾进行载湾污水处理,保证景观用水和入湾水质,积极构建以湿地原始地貌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湿地生态修复。
在保证新城区安全,进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还要用生态原则优化城市功能形态。在“海?湾?岛”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济,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以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最终形成“绿色、创新、共融”的发展主题和“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青岛国家高新区的综合管沟建设,是目前全国最领先的设计。一步到位,解决了令城市建设和项目实施中最苦恼的市政道路反复开挖问题,所有管线都预先做好,项目进驻后,不需要再把地面挖开,埋各种管线。青岛国家高新区内沿主干路网建设一流的地下综合管沟,实现市政基础设施高标准的“九通一平”。将电力、通信、热力、给水、中水和工业预留管道等全部纳入综合管沟,延长管线使用寿命,避免道路随便开挖作业。同时,启动完成了高新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数字化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青岛国家高新区着力创建和塑造人文生态景观。在疏导、治理现有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以亲水文化为主题,水清绿秀、水脉相融的,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滨水空间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就一个景色宜人而又特别的新城区形态。
低碳规划设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跻身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野,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以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海湾水系,把园区建设同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用海水源和湾底的地热源代替燃煤供热和制冷。
结合三块原生态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发挥青岛未来风车之城的潜力,利用沿湾风力资源,建设小型风电场和太阳能热发电场。在有风时用风电补充光电,在无风时用光电补充风电,两者互补,实现部分建筑的供能和自给供电。
青岛属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将太阳能热发电或光伏发电结合风力发电引入建筑设计中。在智能化住宅的建筑设计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互补供电系统,以实现供能系统智能化控制、供能自给。通过风电和光电的互补实现智能可变住宅。这种环保、节能的设想,有助于实现纯生态理念。随着技术提高和应用普及,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必将成为建筑新能源利用的主流趋势。
通过在生态之城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工程,推动青岛国家高新区光电、风电、光电互补、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青岛国家高新区的生态保护和发展建设成为中国高新园区的样板,有利于吸引到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园孵化和发展。以此园区为样本,再增一项新兴产业群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发展促进生态保护
采用发展高新技术的方式解决三大湿地的生态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措施。目前,青岛国家高新区已投资8亿多人民币,并完成300多万平方米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如果对于全部可资利用的生态绿化用地的保护则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事实上,可采用BOT形式,允许投资方获益,由生态湿地的使用者担负生态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这可以成为实现以发展促进生态保护的具体路径。例如,利用胶州湾底风力资源,在三大生态湿地中兴建风力发电系统。考虑到对生态湿地鸟类的保护,可采用螺旋式风轮风力发电机。
同时,青岛地区光照时间长,且生态湿地高大乔木极少,有利于太阳能使用和热发电追日镜的地面安装。可以在三大生态湿地中兴建70KW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以缓解投资压力。
此外,可规划设计风光互补装置,在螺旋式风轮发电机的风塔顶部安装以空气为介质的太阳能热接收器。还可在互补发电装置底部兴建高科技旅游观摩景点,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最后,采用“绿色低碳”的方式解决生活热水供应、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问题,也是很好的选择。大规模地采用地源热源技术,利用好两大河口的湾底地热,发展海水源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对回灌水进行弱碱处理,以实现生态湿地和生态绿化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