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电凭口碑优势突围行业洗牌大战 风电洗牌前夜

  对黎斌(化名)来说,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失意的冬天。      他是珠三角一家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主,目前正在为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避免被市场淘汰而挣扎着。
  
  融资困难、企业无法扩产一直困扰着这家风电民企的发展。尽管一直缺钱、缺地扩展,但黎斌一直坚持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今年,他的公司成功研发具备低压穿越能力的新技术机型,引来行业不少的关注。
  
  因为技术研发比较靠前,企业前景发展良好。黎斌的企业也吸引不少投资者前来洽谈,并为企业未来发展谋求上市之路。
  
  但对黎斌而言,新机型投产还需要很大一笔资金。但作为一家民企,目前很难筹到这笔资金。随着风电市场需求的缩减,给这家民企带来更大的打击。
  
  “即便有订单,银行也不给放贷。”黎斌对此很无奈,企业发展融资无门。
  
  公司负责项目投资的经理们也曾建议黎斌,要么寻求与别的公司合作,要么找个好价格卖掉。
  
  “我还是想自己来做这个企业的。现在没钱就小做,等有钱就大做。”黎斌也曾有多次出售企业的机会,但终因为不舍得“贱卖”经营多年的公司而放弃。
  
  风电市场洗牌的前夜,像黎斌这样的小风电民企并不在少数。没有政策和资金扶持,只能自力更生。他们的资金链条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出局。
  
  在风电行业这场最大范围的“淘汰赛”中,又有多少能够留存下来?
  
  洗牌进行时
  
  经过五年高速发展的风电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冷却期。
  
  从多家风电上市企业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他们正在经历一个急刹车式的大减速。
  
  华锐风电前三季度净利润9.01亿元,同比下降48.51%;金风科技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6.15亿元,同比下降近60%;而湘电股份更甚,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滑79.02%。
  
  在海外上市的首家风电企业广东明阳风电,其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营收增长28%,但净利润也下滑42%。
  
  以上多家风电企业,均是整机制造行业的巨头。他们利润的大幅度下滑,也直接传导至零部件生产商。如齿轮箱生产商中龙头的泰胜风能,其净利也下降了五成以上。
  
  不少投行研究报告均显示,明年上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风电制造企业最差的数据将会在明年出现。其中,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低成本磁钢存货耗尽,明年二季度成本的进一步上升,预计金风科技最差的数据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出现。
  
  “风机制造业的资金链已经非常岌岌可危了。”中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姚圣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已经不鼓励给风机制造企业贷款,企业拿不到贷款,本身的应收账款多,很多债款也拿不到钱,资金链状况非常不好。
  
  目前,一些风电整机企业采取自建风电场,消化自身的风机内存,然后再出售风电场的模式来增加企业盈利点。如金风科技是最早采用这种BOT(建设、营运、转让)模式的企业。
  
  大厂商们都是如斯境况,小厂商的情况更是堪忧。
  
  本报记者从行业人士中了解到,目前已经出现小风电制造厂商处在半停产或停产状态。
  
  “倒闭潮必然是会出现的,这是目前风电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没有具体多少家企业关闭的统计数据,但行业整合这是不可避免的。
  
  施鹏飞指出,风电行业的整合将会陆续发生。整合方向有二:一是风电场兼并下游制造企业,从下往上延伸产业链;二是风电企业之间的互相兼并。今年7月底,大唐收购山东华创风能70%股权就是一个行业的信号。这意味着,行业的整合动作将会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从事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有80多家。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是行业前三的企业,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明阳风电、运达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在抢夺市场份额上也异常激烈。
  
  一些风电运营商开始将触角伸向风电制造产业链条,投资开发风电整机制造或核心零部件。
  
  而未来行业洗牌的数据更为残忍。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最后能够留存在市场上的风电整机制造厂商不会超过10家。
  
  “我们预计,风电制造业最终会整合至3-5家龙头企业,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姚圣分析指出,行业发展至今,整合已经在所难免。但不会因此造成停顿,这是一个前进的淘汰的过程。
  
  但姚圣认为,并不鼓励大厂商在这个时期进行收购并购。“宁可让他们把资金用在增加产能,让不好的企业自然淘汰掉。”
  
  政策主导减速
  
  急刹车源于国家一连串的政策引导。
  
  过去五年,中国风电已经完成爆炸式的增长。2010年,我国风电市场新增装机达到了18.9GW,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GW,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风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而更为直观的数据是,全球风电开发商累计装机容量排行榜上,前15名中有6家中国企业,龙源电力高居第三。另外,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分别跻身全球整机制造商新增装机容量排行榜的前五名。
  
  辉煌业绩的背后,是风电产能的严重过剩,业内开始呼吁风电增长减速。
  
  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下达“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安排在全国29个省市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中央开始削减各地政府可核准风电项目的规模。
  
  8月25日,能源局又下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风电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前应向省级以上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申请,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开发前期工作申请在省级主管部门受理后,需上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批复。
  
  在此之前,地方发改委拥有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的审批权。不少风电项目为力求加快上马,钻政策空子。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顾并网条件和电力市场的需求,盲目核准建设风电项目。
  
  这也造成“4.95万千瓦”泛滥的现象。为在省内审批容易,不惜将项目分批次申请,刻意将项目规模在5万千瓦以下。截至目前,国内上马的风电项目中,九成以上均由地方政府所审批。
  
  “省里的审批是比较容易,如果跟他们关系好,审批就更快了。现在,项目要上面核准批复,时间会拖得很长,这样会给公司造成资金的积压。”一位黑龙江经营风电场的李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为了筹备新风电项目的资金,目前李先生所在的公司正在转让持有的两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股权。
  
  业界对这份新出台核准规定的解读是,尽管地方政府仍保留审批权,但真正的项目核准权力已经收归至中央。《通知》的出台,风电行业的高热时期已经宣告结束。
  
  随着风电项目核准门槛的提高,新项目审批速度的放缓。此外,18项风电新标准的出台,这些都直接冲击着本来产能就过剩的风机制造商。
  
  风电营运商的项目变动或减缓,导致了制造商未能按照订单出货,造成存货积压。此外,制造商还要面临风机价格下调,订单减少等各种风险。
  
  数据显示,风电整机价格正从2年前的7000-8000元/KW,下降至目前的3500-4000元/KW。而投行报告分析甚至悲观指出,最低风电销售单价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这次行业调整主要来自于政府主导的政策引导,而更加细致的行业政策会相继出台。”金风科技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短期内,可能对整个行业会产生一些影响,如市场增速减弱。但长期看,将使风电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健康,更加有序和可持续。
  
  同时,金风科技负责人认为,风电行业技术门槛提高,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市场整合。“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大型风机制造商将从这些标准中获益。”
  
  电网的制约
  
  国家引导风电行业发展减速,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风电遭遇电网瓶颈。
  
  风电装机的增长非常快,但电网的扩建则相对滞后。上网难,成为目前风电发展主要的制约。发出的风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并没有发挥其作用。
  
  尽管,国家电网近年来对电网的投资有增无减。2011年,国家电网预设对电网投资为2925亿元。2010年,国网在电网上的投资为2644亿元,其中对建成投运风电并网线路共投资418亿元。
  
  但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4473万千瓦。而中电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2957万千瓦。数据相比较得出,高达30%以上的装机量没有并入电网发电。
  
  电网滞后有其历史缘由。电力行业有句老话,“重发轻供不管用”。重发电,电网配置投资远远落后,是国内电力发展长期存在的弊病。
  
  电网与电力公司之间的博弈非常微妙。电网建设滞后制约风电发展,使得风电行业不得不减速。而风电的机组频发的质量问题和几起脱网事故,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和破坏,惹怒了国网。
  
  今年5月,电监会通报了甘肃酒泉风电机组、河北张家口风电机组发生的三起大规模脱网事故。其中,2月发生的酒泉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导致电压大幅波动,冲击甘肃电网,甚至还威胁到整个西北电网,被定性为“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
  
  德国《时代周报》撰文指出,中国风电遭遇电网瓶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原因是体制上的失误:虽然中国有一个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优先使用绿色电能。但是,电网通常被地方电力企业所控制,地方会顾忌到风电对本地煤电的冲击。这使得他们缺少利用风能的积极性。
  
  “与煤电竞争,这还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电网滞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电网没有积极性。因为目前的风电技术不稳定,只给你找麻烦,不给你带来效益。”施鹏飞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国家为调动电网积极性,也在做一些补偿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