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克什米尔|克什米尔

  2001年12月18日,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枪声四起,南亚地区的两个宿敌印度和巴基斯坦终于剑拔弩张,刀枪相见了。而此次冲突升级的导火索是12月13日发生的印度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关系激化后,两国不断往边境地区增兵,这是两个国家2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而最危险的是,双方在边境都布置了能够携带核武器的中、短程导弹。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到了南亚的火药桶――克什米尔地区。
  
  英殖民者留下了
  
  1947年,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根据英国制定的“蒙巴顿方案”,作为印度教地区的印度和作为伊斯兰教地区的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建国。次大陆上的各个土邦依此并参照“地理就近原则”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其时,克什米尔统治者是印度教徒,但大部分臣民为穆斯林;该土邦虽与新生的印度接壤,但与巴相邻边界线更长,且与巴基斯坦有着更为密切的经济、交通联系。信仰印度教的克什米尔大公左右为难,一度打算“独立”。但随后一系列事态的发展促使他做出加入印度的决定,这导致了1948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爆发。自此,印巴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争执不断,冲突不已,一直延续了50多年。
  
  绑架、暗杀、爆炸……
  
  克什米尔争端以1989年为界总体上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以三次印巴战争(1948年、1965年、1971年)为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争端主要是印巴两国间的武力对抗,并未全面涉及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组织与政治组织。其中第三次印巴战争打出一个新的国家――在印度支持下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的孟加拉国。这一阶段,巴方主要意图有二,一是通过政治对话与国际活动,力促印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举行“全民公决”;二是适时借助武力,以图“解放印控克什米尔”。而印则一方面加快克什米尔问题“内政化”步伐,极力将克什米尔问题纳入印度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则凭借军事实力及通过政治对话加大固化控制线的努力。
  随着1989年印控克什米尔爆发大规模“自由克什米尔运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进入第二阶段,双方争端的焦点逐渐集中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在这一地区,绑架、暗杀、爆炸事件频频发生,穆斯林武装与印军间的流血冲突更是司空见惯。90年代后期以来,克什米尔地区的热战更是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心的危险转变,外国人,包括来自阿富汗、苏丹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宗教战士,参与了这场“自由运动”,据印方估计这些人有2000多,但一些穆斯林武装组织的领导人却声称有几万之众。被印度指控应对印议会袭击事件负责的“拉什卡民兵组织”与“穆哈迈德圣战组织”,即拥有不少来自外国的武装分子。这些外来者以伊斯兰圣战者自居,拥有先进武器及高科技通讯设备,并不惜“以死殉教”。外来者的参与使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流血冲突更加频繁与血腥。迄今为止,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流血冲突已至少造成35000人死亡,有些印度学者甚至认为死亡人数应在八万左右。
  造成冷战后印控克什米尔出现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印度政府多年来对当地穆斯林组织政治诉求的压制及对克什米尔经济发展的忽视,以及穆斯林武装组织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也存在外部因素。综合各方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巴基斯坦改变策略,积极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武装组织开展“自由运动”,推动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进程,为巴印政治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创造条件。目前,在印控克什米尔活动的穆斯林武装组织多达130支,其中主要的就有九支。它们很多都在巴及巴控克什米尔设有基地。1999年夏季,长达三个月的克什米尔卡吉尔冲突很大程度上即是由巴情报部门、军队策划并由巴控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分子挑起的。其二,东欧剧变引发的民族主义浪潮,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东北非的复兴,也极大地鼓舞了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武装组织的分裂倾向。
  
  印巴谋求………………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始终难以打破僵局,取得突破。究竟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因为克什米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对巴基斯坦而言。巴基斯坦境内三条主要河流均源自克什米尔地区,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无疑就是“生命线”(前总统齐亚?哈克语);另外,面对强大的印度,巴基斯坦缺乏战略纵深,尤其是缺乏核战略纵深,在印度大肆推进的核战略面前,如果进一步失去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将“无处可藏”,完全陷入印度的包围之中。对于印度而言,克什米尔是印度通向中亚的桥梁,而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则是能源短缺的印度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之一。
  其次,克什米尔问题牵扯到两国的立国理论及国家统一的大局问题。巴基斯坦建国基础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分属不同民族的“两个民族理论”,若巴在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就等于否定了赖以生存的立国根基;而印则始终追求世俗化的建国理念,否定“两个民族理论”,认为穆斯林与印度教徒虽宗教信仰不同,但同属一个民族,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世俗化的国度里。如若印度将克什米尔划归巴基斯坦,则等于承认了“两个民族理论”,这可能会打开印国土裂变的“潘朵拉盒子”。目前,印度有穆斯林人口两亿左右,几乎分布于印度各地,这进一步凸显其坚持世俗化建国理念的重要性。
  再次,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巴国内政治密切相关。克什米尔问题已成为涉及两国主权、民族尊严和情感的重大问题,印巴历届政府都不敢轻易在这一问题上做出重大妥协。
  如何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双方都有自己的考虑。对于印度而言,就是维持现状并进而将控制线固定为两国边界线。对于巴方而言,基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打破现状、扩大领土,印至少应将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克什米尔谷地交由巴基斯坦;二是在克什米尔进行“全民公决”,即便克什米尔独立也无妨。
  
  是谁有意而为吗…………
  
  9.11后,印度乘机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主义”大打出手,并于10月15日向巴控克什米尔发动军事打击,打破了10个月之久的停火状态,印巴关系骤然紧张。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案更使印巴局势一触即发。
  但目前印巴克什米尔战争阴云密布大有“印方有意为之”之嫌。其具体用意有三:一是借机清剿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组织一直是印各届政府心腹大患,印早有清剿之意,无奈巴方或明或暗的支持以及国际社会的谴责给印“消患止痛”的种种努力带来巨大掣肘。此次议会恐怖袭击案为印提供了“大打出手”的契机。
  二是拉拢民心的政治需要。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后,印国内群情激愤,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在这种情势下,瓦杰帕伊政府对巴保持强硬态势有利于保持民心。另外,考虑到2月具有重要意义的北方邦地方选举的需要,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更有意借此拉拢民心。
  三是制造战争诱因。倘若巴支撑不住先发动军事打击,印将乘势对巴展开全面战争,以报复1989年以来巴一直在印控克什米尔发动“代理人战争”以及1999年卡吉尔冲突之仇。在常规武器方面,印比巴拥有超强实力;在核武器方面,印比巴拥有空中打击优势以及二次打击能力。因此,只要全面战争一爆发,印有绝对取胜把握。
  当然,考虑到核武器的毁灭性破坏以及不得不顾及当前美反恐斗争的需要,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危机不会导致大面积军事冲突乃至战争。但克什米尔火药桶一日不清理,印巴冲突就在所难免,南亚地区也难有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