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永续不断的能源 关注国际问题的读者,都不会不关注世界能源问题;而说起能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石油,尤其在石油市场剧烈动荡、动辄牵动世界经济和公众生活神经的今天。与石油有关的新闻几乎每天充斥着各种媒体。许多重大国际事件与石油有关,盛产石油的地区似乎永远是国际政治的热点。
在这样一个时代,其他各类能源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实,它们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发挥着作用,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石油以及它的孪生姊妹天然气,甚至煤炭等矿物燃料,也有其致命的缺陷。
人类以永恒的经济增长为前提构筑了现代文明,而经济增长需要能源。从古人发现火并用它来燃烧木材,直至20世纪使用石油、天然气,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物燃料一旦被燃烧,在人类的时间尺度内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过度地使用,会使矿物燃料逐渐耗尽。
我们可获得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可能只够维持到21世纪末,煤炭资源储备也仅能供人类使用一两个世纪,矿物燃料日渐减少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这个矛盾日益困惑着人类。需要尽快找到一个办法,摆脱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过度依赖。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我们解决能源问题的现实方案,但时至今日,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在世界能源总供应量中所占份额依然不到20%。
而水电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无处不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可再生能源。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192个国家的参会代表一致呼吁,提高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重。
2004年,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认为,水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表明了水电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目前有2/3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有待开发,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需要开发利用巨大的潜在的水能资源。为此,《北京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水电工业界推广好的做法、恰当的政策、制度等,以确保水电开发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具有可持续性。
这次会议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水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电的发展。中国水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从这次会后开始。
曾几何时,在谈到能源时,水电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中国的水电资源和水电事业的发展,都曾让我们引为骄傲。
2004年《北京宣言》通过后,中国水电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龙头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简称中水电公司),就提出经营战略转型,适时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发展思路。“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权衡各种条件和因素,这个思路把眼光首先投向了中国南部的东南亚邻国――老挝。同年,中水电公司与老挝政府在万象签署了以BOT方式投资老挝南立1-2水电站项目的互谅备忘录(MOU)。
由于南立水电站这个备受中老两国重视的项目将于2008年10月底进行截流,所以,一向行事低调的中水电公司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万象西北145公里:走近南立
从首都万象沿着老挝国家13号公路往西北走,塔銮的佛光已经慢慢地看不见,自然朴实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这里跟万象相比,已是另一派景色:山峦起伏、风景如画,湄公河主要支流之一的南俄河从这里流过,平和的老族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到了班欣合,再往西北,通过中水电公司专门修建的30公里进场道路,来到南俄河的一条支流南立河上,便到了将在10月底进行截流的南立项目工程。
南立项目就位于老挝万象西北145公里湄公河这条主要支流上,是中水电公司在境外以BOT方式承揽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也是中国公司在国外以BOT方式投资的第一个成规模的水电项目。
“按照原定计划南立项目导流洞今年10月建成。10月底我们将进行截流,截流以后,就可以在干地里进行水坝建设了。”中水电公司副总经理、老挝南立电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禹带着几分喜悦对记者说,“截流对于水电站建设来说是里程碑式的阶段。像南立这样的水电站工程,按期截流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到2/3。”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境内多山,素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湄公河流经全境,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力发电潜力巨大。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老挝湄公河蕴藏的电力约为1.8万兆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不到4%。据老挝湄公河委员会测算,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装机总容量达35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1600亿度。因而,老挝有能力成为“东南亚的发电机”。
由于老挝人口密度小,水电资源又往往蕴藏在人烟稀少的山区,所以,开发中的移民问题、土地淹没问题等处理起来都相对容易,这就降低了项目开发成本,加上老挝政府对外国公司以BOT方式开发老挝水电站项目,在政策上给予了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致使俄罗斯、中国、泰国、越南等企业纷纷进军老挝水电市场,目前在老挝已经形成了一股水电开发热。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新事物,都会尽可能选取条件比较成熟、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去首先尝试”,王禹说,“经过考虑,在全球市场中,从非洲到南美、南亚、东南亚,要尝试这个新事物,我们首先选取的就是东南亚。因为东南亚离中国最近,而且文化相近性更高。老挝既是我们的邻国,又有开发水电的条件,再加上政局相对稳定,我们就将首个BOT项目选在老挝了。”
2007年,南立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作为中水电公司在海外直接投资的首个项目,陆国俊总经理在开工典礼仪式上郑重承诺:“我公司将高度重视,以最优的质量、最新的技术、最佳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完成项目建设,为老挝的经济发展,为中老人民的友谊再献厚礼。”
南立水电站工程“整个结构应该说比较简单:进场道路、一个大坝、三条隧洞,还有送出的输变电线路工程。”王禹先概述了项目的整个结构,接着便摊开工程图纸,详细解释着项目的具体操作。
30公里的进场道路虽是仅为了工程的通行所修,但一点都不敷衍了事。据王禹介绍,这条路相当于老挝的国家二级公路,无论是在旱季还是雨季,包括路途中的桥梁,都能保证各种大型机器设备的顺利通行,其中最重的机器设备达80吨。这条路在南立项目完工之后,中水电公司将把它升级为老挝国家一级公路,与13号公路连接,直达万象。
进场道路完成后,便是主体项目工程的建设了。“我们先在南立河的右岸做一条导流隧洞,让南立河的水通过这条导流洞流向下游,然后把坝区封堵,把水抽干,接着,就去干地里建大坝和水电站的枢纽布置。大坝是一个110米高的面板堆石坝,它的主体是堆石,以土和石为主,临水这面,要做上混凝土的面板,以使它的寿命更长。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在出水口,要做两条引水隧洞,连接到下游的电厂。水头形成以后,通过水轮机发电,再通过尾水走出去。最初挖凿的导流洞在工程结束以后还要兼做底孔泄洪的泄洪洞。有了这条泄洪洞,就不必把永久的溢洪道做得很大,这样就比较经济。”
这番清晰的讲解,使记者眼前顿生一幅壮观的南立水电站画面。
中水电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金哲平说,南立项目是中水电公司自1996年进入老挝水电工程承包市场以来,继南累克水电开发项目、南梦3水电开发项目和南梦3水电开发附属输变电工程项目之后,在老挝承建的又一个重要项目。据介绍,这个电站第一台机组将在2010年的6月份发电,8月份第二台机组发电,10月份完工并进入商业运行。电站建成后,除满足邻近地区用电需求外,还向泰国出口电力。
不久前,老挝国会主席通辛•坦马冯在中国驻老挝大使潘广学的陪同下,视察了南立水电站项目,通辛•坦马冯一行对工程进度十分满意,并“相信水电站建设定能够保质、按期竣工,为增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和老中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做贡献。”
下游和上游:从承包商到投资开发商的战略转型
“我们搞国际工程,是一个逐渐从下游往上游迈进的过程”,王禹如此形容几十年来中水电公司对外承包工程模式的发展,“我们公司最初在50年代设立的时候是从事对外经济援助的,在80年代的时候开始搞单纯的承包工程,90年代末开始尝试搞EPC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的总承包模式),从2005年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BOT项目。”
王禹所说的中水电公司对外承包工程模式的发展,其实也是中国企业承揽国际工程历程的一个缩影。
对于不搞工程的人来说,这许多概念听上去让人一头雾水,王禹于是详细解释了各种工程承包模式,这既是许多年来中水电公司的发展轨迹,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轨迹。
他说,最早的经济援助完全是政府行为,政府出资,公司负责将项目施工完毕,仅此而已,不涉及承包和分包的问题。接下来便是作为单纯的工程承包商进入市场,简单说来,就是业主筹集到全部资金后,由承包公司自己组织人力、物力和流动资金,负责将项目工程建设完毕。“我们单纯地就是一个承包商,按照人家规定的时间和合同条款,去把这个项目建成。从产业链来说,这应该是最下层的。”
王禹接着说,之后便是EPC工程模式,也称为“交钥匙”工程的总承包。90年代后期,在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支持下,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出口信贷。这样,中国的对外企业就有了向银行融资的能力。这时候,某一个国家的政府,也就是业主,如果要开发一个项目,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便可以要求承包商提供资金。
“一般来说,我们会要求业主有10%~15%的自有资金,我们提供85%到90%的配套资金,以期把项目建成。这样,因为项目还没有设计,而且是由我们提供的资金,所以尽管是我们为业主做这个项目,但我们作为承包商,话语权就比较重。如何做设计、如何制定产品规范、最终如何结算,便都是由我们来制订。我们不但是建设者,而且还是短期内的投资者,作为承包商来说,这是逐渐往上游在走。”
BOT模式则彻底颠覆了工程承包企业的传统地位,可以说,在BOT模式中,承包商已经变成了开发商,因为,在特定的经营期限内,企业将项目建成后,项目的产权仍然属于这个承包企业。
“比如南立水电站项目,由于产权是我的,我才有资格去抵押,去融资贷款。在项目建成后,我通过运行这个水电站,在一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偿还我的投资,并且获取合理的利润,达到我的经营目的。最后在特许经营结束以后,将这个电站完好地移交给所在国的政府。这就是南立水电站的BOOT模式。”
中水电公司是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跨国公司,从其前身算起,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从事海外工程建设的领军企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水电公司的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600多个工程项目。一代代中水电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把中水电公司建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大型跨国企业。作为商务部评选的“全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之一,中水电公司自1989年入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世界250家(1992年改为225家)顶级承包商以来,一直连年入选这个排行榜,成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跨国公司。
根据国际市场情况的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中水电公司的经营战略开始转型。“公司实现了从单项工程承包向EPC总承包的转变、从承包传统的现汇项目向做融资类出口信贷项目的转变、从工程承包业务向海外投资业务转变。”这场转变的总指挥陆国俊说。
中水电公司的战略转型最重要的是“从工程承包业务向海外投资业务转变”,而以BOT方式投资南立水电站则具有标志性意义。BOT(建设-管理-移交)投资模式有许多种类,王禹告诉我们,南立项目更为准确的表述是BOOT,即“建设-拥有-运营-移交”。
南立项目始于2004年。这年3月16日,中水电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了一个以BOT方式建设运营南立项目的互谅备忘录(MOU)。之后,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努力,2006年11月3日,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前来参会的东盟十国商务部长及东盟秘书长,在南宁市青秀山霁霖阁共同见证了南立水电站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的成功签署:2006年11月19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的共同见证下,南立水电站项目的购电协议和股东协议正式签署。中水电公司总经理陆国俊和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坎攀分别代表中老双方在协议文本上签字。
特许经营协议、购电协议和股东协议,是南立水电站项目最主要的法律文件,这三个协议的圆满签署,标志着南立水电站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南立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中,老挝政府为了鼓励中水电公司进行项目开发,规定了中水电公司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享受免税、免费使用土地等优惠政策。购电协议的签署,确保了南立水电站建成以后所发出的电,能够持续稳定地销售给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售电收入扣除成本后,一部分用来偿还贷款,另一部分则是公司的利润。
股份协议规定,南立项目公司的股份构成“我们占90%,老挝政府委托的老挝电力公司占10%。”王禹说,“老挝方面的股份为干股,中水电公司以3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加上1.2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共1.5亿美元进行投资,投资期限是30年(包括建设期4.5年),装机容量10万千瓦。”
“我们的优势就是对市场的熟悉,我们有一个好的信誉和招牌”,对于能够与老挝政府就南立项目达成一系列协议,王禹认为,这与中水电公司长期在老挝进行承包工程建设的经验分不开,“另外,我们能够和老挝政府、电力公司结成伙伴关系,将项目开发变成共同投资行为。”
南立水电站项目的另一新奇之处,是投资人和承包商集于一身,中水电公司与南立项目公司签署了EPC总承包协议,将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全都承揽在手里。对此,王禹说:“我们自己做EPC,可以把事情控制得更好,因为我们熟悉设计、采购、施工各个环节,而且有经验。”
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使中水电公司从产业链的低端攀升到了高端。国资委对此评价道,这将对今后中水电公司国际经营的跨越式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和提升企业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不全是风风光光的事情
一个企业由承包商上升为开发商,并不全是风风光光的事情,收益愈大,风险自然也就愈大。以往仅作为承包商参与建设,除了克服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外,并不需要承担融资上的风险。而如今,包括中水电公司在内的许多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既作为开发商又作为承包商,在通往巨大经济利益的道路上,除了在前期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做调研、办理相关手续、签署一系列协议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要克服很多困难,更需要承担比以往多得多的风险。
据王禹介绍,做一个BOT项目,周期很长。南立BOT项目的成功实施,从中水电公司的内部审计、集团的审计批准,到报发改委的批准和外汇管理局的批准,以及在国外的申报程序,到最后项目开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人员、资金支持,做成一个BOT项目是非常难的。
“人民币升值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影响。”陆国俊说。由于中水电公司的支付、项目收益等,都用美元结算,但项目的投资,包括国内人员的工资、设计费用等,都是用人民币支出,因此,人民币升值便造成项目投入加大,收益减少。据统计,从南立项目开始实施到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0%多,目前的项目成本已经出现超支现象。项目公司为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们尽可能地限制承包商、分包商的作价,合同也尽量签美元合同,用南立项目公司去签合同,就可以用美元采购,等于是直接花美元,尽量减少人民币兑换的环节。另外,在项目的预算中,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目前好就好在,不可预见费虽然已经动用了,但是并没有突破,也就是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超支。”王禹说。
南立项目工程建设期间的另一个困难来自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据王禹介绍,前期导流工程的建设队伍是来自水电十局,他们中许多工人来自汶川和北川。今年5月,正是南立项目隧洞贯通、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刻。
患难见人心,最为感人的故事也来自于地震之后那段日子。“当时不管是雇佣的承包商还是工人,尽管发生了地震,但大家并没有把活丢下就往回跑。有很多人家里房子倒了,甚至有的家里人已经全部遇难,还在这里坚持做这个工程,直到人员最终交接好,最后没有造成损失。”
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由于项目公司的成本控制十分出色,所有的采购和分包都货比三家,节省成本,最终保证了前期项目工程能够按时完工,没有影响10月份截流的目标。按照预定计划,南立水电站将在2010年10月完工,南立水电站项目公司也将在那时由前期投资转型为一个电力生产机构。
即使项目顺利完工,也并非相安无事、永久太平,南立项目还可能遇到工程风险或政治风险等,项目公司一直在有针对性地做着相关的风险规避工作。
首先是来自于不可抗力的洪水风险。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据王禹介绍,大坝设计的预度是按照中国的处理方案设计的,安全系数很高,而且是按照100年一遇的洪水来设防。但如果发生200年一遇的洪水,如果提前预测,通过各种方式,也可以预防。公司努力将不可抗力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比工程风险来说,政治风险似乎难以预测。虽然老挝目前政局稳定,但很难保证在特许经营的30年内,不发生任何政局风险。为此,项目公司在融资贷款时,已经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了海外投资险,对政治风险进行保障性的防御。“投保的钱都已经在项目的预算里,这是一种跟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机制。”王禹说。
走向世界并实现
战略转型的缩影
南立水电站是中水电公司从承包商向投资开发商转型的标志性项目,对中水电公司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陆国俊表示,此后中水电公司将逐渐走向国际投资和工程承包共同发展,最终完成以国际投资为主、工程承包为辅的经营战略转型。所以,南立项目也是方向性的项目。尽管中水电公司的国际投资现在只有南立水电站,但开发这个项目,使他们掌握了海外投资的全部工作流程,积累了相关经验,为进一步开拓海外投资项目奠定了基础。目前,他们在巴基斯坦、老挝、菲律宾、喀麦隆等国正在追踪新的投资项目。陆国俊强调,“要深刻领会‘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一定要加强境外投资项目的追踪力度。”
近期,中水电公司已与三峡总公司实现了重组。陆国俊认为,通过这次重组,中水电公司可以借助三峡总公司的资源优势,加速业务转型步伐,尽快实现从工程承包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经营转变的目标。同时,实现三峡总公司在国际水电领域的战略意图。从这一点来看,南立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中水电公司以后的战略发展也具有指导性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南立项目带动了国内水电行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据王禹介绍,南立项目的许多大型设备,例如水轮机等,都是采用国产品牌。
南立项目在给中水电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促进老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挝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电资源是老挝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是经济支柱。老挝通过向周边国家泰国、越南等输送电力来增加其外汇收入,目前向泰国出售电力所得的收入已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1/4以上。泰国向老挝的购电量还在逐年提高。越南近年经济增长很快,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因而也与老挝签订了购电协议。
老挝政府可以直接从南立项目的主营业务中受益,因为它可以从南立项目公司和泰国之间赚取电力差价,收益也是很丰厚的。而且30年的特许经营权结束后,水电站将移交给老挝,老挝将独享南立水电站的利益。此外,中水电公司的海外项目,除了核心管理人员是本公司派出外,二级管理人员均是市场招聘,再往下的劳务人员更是尽量雇佣当地的人,因而也为当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南立水电站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除了水电开发外,还具有旅游和灌溉功能。王禹说,在工程完工后,将沿着新形成的库区修建一条100多公里的道路,为库区的旅游提供方便。库区调节水利的功能和局部改善气候的功能为老挝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许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当地经济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在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时,曾指出企业要与当地社会和谐共处,对当地社会有所回馈。他说,我们有的大型国企,帮着当地修路、打井、建学校、盖医院等,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商务部合作司的刘民强副处长也强调企业应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均见本刊今年第17期)。作为中国水电对外投资的领军企业,中水电公司也始终不忘这一点,在经营活动中十分注重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重效益。早在项目考察期间,中水电公司就关注到,位于南立项目附近的帕贡中学的孩子们在无法遮风挡雨的简陋教室中学习,因此,决定无偿为孩子们兴建一所新的学校。2007年11月15日学校重建搬迁工作开始,历时4个月,投资35万美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纳约500名学生。中水电公司的这一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百姓,增进了中老人民的友谊。
老挝政府总理对中水电公司在老挝十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希望中水电公司在老挝继续完成更多的项目,为发展老挝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水电在老挝的实践,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并实现战略转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