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奥巴马在公开场合声称,会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对待人民币汇率升值;2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对国内钢管生产商给予不公平补贴,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征收约12%关税的反补贴税率。中美经贸摩擦一时间上升为中美摩擦的焦点,它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记者:去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后,中美两国关系笼罩在某种友好的气氛中。然而时过不久,美国便批准对台军售,奥巴马见达赖。一下子中美关系又似乎降至冰点。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从整体上理解中美关系?
张宇燕:对台军售和奥巴马见达赖这两件事触及了中国最核心的国家利益,涉及中国的内政问题,也是中国最关切的问题。去年奥巴马访华时,中美关系显得非常友好,与现在形成了较大的落差。这是事实。但落差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从此就掉入了低谷。基于多年的观察,我对中美关系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波动频繁,波幅有限。换句话说,中美关系类似于一个有边界的“恒量”,用人们常说的话讲就是,“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
中美关系波动频繁,是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很多变数,比如台湾问题、达赖问题、经贸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等。变数多同时也就意味着出问题的概率大,也就是波动频繁。变数众多的大背景在于两国的规模巨大,在于两国的相对位势变换速率过快,在于两国之间战略互信不足,一言以蔽之,在于两国是一对全球战略竞争伙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波动频繁并不必然意味着波幅就一定是巨涨巨落。同样是基于上面提到的大背景,中美两国还是一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其合作带来的收益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合作上的失败是双方谁也负担不起的。对此两国的政治家和决策者是心知肚明的。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成熟的双边关系不是说两个国家没有摩擦,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而是说当两国关系出现问题甚至是危机时,双方能够理智地、冷静地坐下来谈判,共同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或化解危机的途径。总之,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业已步入成熟期的一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又不大可能发生根本性逆转。
记者:有舆论认为,今年中美关系的摩擦的焦点会出现在经贸领域,年初发生的美国对台军售与奥巴马接见达赖只是美国既往政策的延续。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贸易摩擦是否会导致双方发生贸易战?
张宇燕:中美经贸领域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贸易不平衡问题,一个是与之相关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事实,但这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贸易逆差问题之所以在今天凸现出来,主要原因还在于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危机爆发以来,部分美国人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失衡,而引起失衡的关键原因又在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低估。这样一来,对美贸易有着大额顺差的中国便成为攻击的靶子,呼吁或要求中国调整出口导向政策、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声音越来越大。
要回答目前的态势是否将会引发中美两国的贸易战的问题,首先需要对“贸易战”下个定义。按照一般的理解,“贸易战”指的是相关贸易国相互大幅度全面提升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并引起贸易往来规模大幅度缩减的现象。按照这样的定义,中美两国离开打贸易战还有相当的距离。从发展趋势上看,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这样说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中美关系的大背景外,还在于目前的贸易摩擦具有暂时性。经济危机使美国国内经济受挫,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面临各种压力。作为缓解内部矛盾的方便措施之一,就是矛头对外,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有人指出,经济状况好转后美国还会沿着贸易保护主义道路走下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确实也让人为美国的未来担忧。美国能够有今天的辉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全球主导国家开始用贸易保护来维持其影响力时,世界便开始离它而去了。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分工和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是确定无疑的,但对其影响也不要过分夸大。到目前为止,各国针对中国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涉及出口金额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左右。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今年的中美贸易总量还是会增长。
记者:汇率问题在两国贸易不平衡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张宇燕:和贸易问题相关联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些美国人认为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币值兑美元的低估。然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究竟该是多少,又是一个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即使是真的存在低估,美国也还从中获益良多,因为进口“廉价”的中国商品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从而使美国货币当局可以比较放心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于汇率和贸易之间的相关关系,则确实存在,但这种关系又十分复杂。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20%,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汇率大幅度变动对两国相关产业或企业都会形成冲击,其后果需要全盘考虑。在世界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情况下,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汇率稳定,对经济复苏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当然,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汇率固定不变,也不排除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可能性。目前在美国有人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以鼓励出口,并提出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比如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尽管这样的议案一直就有人在提,但最终成为法案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原因嘛,主要还是因为这种举措将会使中美关系伤筋动骨,从而损害两国的国家利益。这是两国决策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记者:有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中国变得和美国更加平等。请问,金融危机是否、怎样改变了中美关系?我们该如何展望未来20年的中美关系?
张宇燕: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而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8%以上的较快增长。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但还是不能说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本质变化。2009年中国GDP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为 4.9万亿美元,大约只是美国的1/3。另外,在货币上、军事上、科技上、国际规则制定权这四个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仍旧是巨大的。作为金融危机的后果,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综合实力接近的速度加快外,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市场经济理念、发展模式等所造成了冲击,也多多少少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日益受到关注,便是一个支持性事例。
金融危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果,是G20取代G8。G20集团虽然存在了十几年了,但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全球经济主导性首脑机制还是G7以及后来的G8首脑会议。尽管G8后来又扩展为“8+5”,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是徘徊在核心议事圈之外。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G20首脑会议机制的确立,标志着全球议事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G20为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和重要的平台。换言之,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有人称之为G2,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在G20的框架下来实现。
讨论一二十年后的中美关系虽然难度非常大,但还是有意义的。国家间关系的基础不外乎以下四点:综合国力对比,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共同威胁大小多寡,价值观念认同或接受度。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20年后、甚至10年后,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差距将会大幅度缩小,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还会进一步提升,它们面对的共同问题很可能更加复杂化,对各自所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包容度也应更高。20年后,中美两国关系大致会形成一种类似于“太上老君”和“如来佛”之间的关系。太上老君和如来佛两个人各有各的价值理念,各有各的信众,各有各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其法力或能量可能有所差异但又相去不远,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级而是相互尊重,而最重要的是两人有着高度融合的利益。当然,两国关系能否走到这一步还有许多条件需要满足,其中有些条件相当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