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为期五天的“黄埔情?中评杯――第二届海峡两岸退役将军高尔夫球邀请赛”在南京闭幕。参与邀请赛的退役将领,大陆方面有总参谋部原副总长钱树根上将等14名退役将军,台湾方面有原陆军总司令黄幸强上将、陈廷宠上将、夏瀛洲上将等27名退役将军。邀请赛把两岸退役将领联系在一起,意义深远。黄幸强上将更表示:“其实,两岸退役将领的交流,未来可加以引申,更进一步,两岸现役军人也未尝不可交流。”
打球不打仗
“两岸现役军人交流”的呼声出现,与近年来两岸退役将军交流的逐步深入不无关系。从以文会友的书画交流到同拜轩辕黄帝的共同行动,从以球会友的互动交流到将星云集的同台探讨,两岸退役将军之间的互动交流日渐深入。
2002年4月,两岸退役将领在澳门携手举办书画展,很多耄耋将领摒弃“前嫌”,以文会友。当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军事战略学术年会上,两岸退役将领针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首次展开对策性对话,甚至就台海情势进行了互动辩论。
2007年12月,解放军学者王卫星发表题为《海峡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的长文,呼吁两岸军人携手,共创台海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明天。此文引发岛内媒体关注。2008年“两会”期间,解放军学者罗援少将称,准备提案呼吁两岸军人加强军旅文化交流,比如共同研讨《孙子兵法》等中华民族精髓军事著作,提出“弘扬中华民族军旅文化应是两岸军人共同责任”。据报道,这一提议再次引发岛内关注,有不少台军学者、退役将领表示欢迎。
2008年4月上旬,两岸近百名退役将领,聚集轩辕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参加拜祖大典,亲身体验炎黄子孙对共同始祖的崇敬之情。2009年5月下旬,“黄埔情?中评杯――第一届海峡两岸退役将军高尔夫球邀请赛”在风景秀丽的厦门举行,海峡两岸近40位退役高级将领应邀参加。通过同场竞技和茶叙等形式,增进了相互了解,老将军们呼吁“打球不打仗”。
2009年11月,“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包括两岸重量级退役将领在内的110位学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涉外事务及安全事务方面深入探讨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就包括“先由两岸民间学者专家、退役军人建立交流对话管道;应适时透过两岸协商,结束敌对状态”等两岸军事互信方面的内容。
进入2010年,两岸军事交流更加频繁深入。4月初,台军前“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许历农上将率18位台军退役将领,以“新同盟会退役将领参访团”名义访问北京,阵仗之大,军衔之高,创历年记录。国台办主任王毅认为,这次交流不同寻常,台湾众多退役将领到访,是两岸交流史上第一次,将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增加积极因素。许历农则开门见山表示,他们此行就是要促进两岸的军事互信。
4月中旬,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的台湾退役将领参访团在河南新郑参加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5月10日,两百多位来自全球的黄埔校友和后代齐聚台北。一场名为“中山?黄埔?两岸情”的论坛盛况空前,惊动两岸和国外媒体。
顺应潮流和谐是福
当两岸退役将领间的交流逐步深入之时,为进一步推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现役军人间交流的呼声便应时而生。而黄幸强上将并非首倡者。
前台湾“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陈兴国中将今年4月就曾表示,在两岸退役将领交流顺畅之后,希望可以促进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他进一步提出五个步骤,其中前两步便涉及两岸现役军人交流:第一、希望两岸军事院校能够交换学生,一开始在数量上不必太多,例如一年或一学期互换3名~5名学生,让两岸军校生互相体会彼此的训练和生活;第二、在两岸基层军官交流方面,例如尉官层级可以进行交流互访,彼此看一看对方的社会和经济建设,不一定要去看军事设施,让大家彼此了解对方生长的环境就好。
陈兴国中将推动两岸现役军人交流的建议已然非常具体,这样的呼声一再出现也反映了两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及两岸民众的心声。在这样的潮流之下,两岸现役军人交流必将水到渠成,步步向前。
当前的两岸关系虽然已取得重大积极进展,但两岸敌对状态仍然没有结束。一有风吹草动,两岸关系难免遭遇波折。所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对于促进、维护和保障两岸开创的“和平发展”局面是极其重要的。而军界之间的交流,一直被认为是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重要基石。只有两岸军方于情于理上相互了解、信任,才不会误判形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点意见。2009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又提出了新的“六点意见”。两次均提到:“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可就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务实探讨。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可由初级形式开始接触,积累经验,逐步破解难题。”
随着两岸退役将领间的对话逐步进入实质化,两岸军事互信也向前迈出了大步。正如两岸退役将军在高尔夫球邀请赛期间提笔写下的墨宝一样:“顺应潮流”、“和谐是福”、“和谐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