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岁末,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政府有可能在2011年向普通游客开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区。这个消息再次唤起世人对25年前那件往事尘封已久的记忆。恐怖的灾难至今让人们心有余悸,空寂的死亡之城激起人们的好奇。可是,切尔诺贝利,我们真的可以走近你吗?
难以尘封的记忆
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然而,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四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爆炸使机组完全损坏,八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不规律地向外扩散。欧洲议会议员丽贝卡?哈姆斯2006年撰写的一份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告《TORCH 2006》称,有一半的易挥发辐射粒子掉落在苏联以外的地方。而根据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9月合作完成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总体报告,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其中包括直接死于核辐射的47名救灾人员和9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而联合国于2006年4月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辐射尘埃严重污染的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地)也许还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核事故,这样受害者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9000人。绿色和平组织对事故受害者的数据计算更是恐怖。他们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判断,在过去20年间,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的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他们随时可能死亡。而且,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是九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此次事故不仅引起大众对苏联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也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而现在开放旅游也许会激活国际社会和公众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尘封已久的记忆,以及在开发新能源热潮中对核能安全的重视。
曾经的污染区安全了吗
今天我们谈及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区,是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半径达30公里范围内的严重污染区。那么,这一地区如今的核辐射是多少,生态环境又如何。从乌克兰及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尽管核武器发明的时间不短,但是人类对于核辐射影响的研究还是不足的。有关核污染地区动植物发生变化的报道也众说纷纭。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在核事故发生过去了25年后,人们在高污染区内发现逐渐出现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当地人看到狼、熊、麇在废弃的街头出没,小雨燕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科学家不能解释的一个问题就是,野生动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返切尔诺贝利,是否可以证明核辐射和核威力可能比科学家原来想象得要小。
但是,对核辐射地区的检测报告却证明,该地区仍然是极危险的地区。虽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已被装进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石棺”之内,但是核辐射的威胁依然存在。“石棺”的隔离使其附近的核辐射值比事故之初降低了许多,但仍然远远高出每小时20微伦琴的安全值,达到了每小时350~700微伦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报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特别控制区在1986年至2005年间的平均年辐射值为5000微伦琴。至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森林里的蘑菇和野果都是被禁止食用的,而居住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外国人普遍选择饮用进口的矿泉水,不能不说这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种特有的现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特殊“景观”――鬼城普里皮亚季。它位于乌克兰北部,曾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人和科学家居住的小城。根据苏联官方记录,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城市,其人口一度达到五万人。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市内所有居民在一夜之间被撤离了。从此之后,普里皮亚季便成了一个荒凉萧条的地方,庞大的苏式建筑在风雨中遭到侵蚀,大量被污染的苏联坦克、直升飞机和防毒面具被遗弃在辐射区,记录着曾经的悲剧。写在核悲剧25周年
对于开发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旅游,乌克兰学者可能最有发言权。2010年12月13日,乌克兰国家生态中心能源问题专家德米特里?赫马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政府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他警告说,20多年来根本没有对核泄漏地区进行过彻底全面的清查和测量,盲目地把游客带进来是非常危险的。
2011年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25周年,国际社会和乌克兰人民将隆重纪念这次历史悲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国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及居民的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的长期影响目前仍是个未知数。根据乌克兰政府的统计,目前乌克兰需要救助的受害者人数多达200多万人,乌克兰政府仅2010年用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的财政支出就已经超过70亿格里夫纳(约合10亿美元)。独立后,乌克兰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税种――切尔诺贝利税,即通过特殊的税种筹集资金来救助遭受核辐射侵害的人们,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对于目前的乌克兰政府而言,最紧迫的问题不是旅游,而是继续“石棺”的建设和加强对受害者的补偿和保护。苏联政府当时修建的临时密封“石棺”已经出现了多条裂缝,并且整体结构,已经不坚固,甚至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而现在的乌克兰政府根本没有财力和技术实力来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措资金的新“掩体”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是一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的巨大拱形建筑,用于全部遮盖第四机组连同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资金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不久前称,由于安全要求大幅度提高,“掩体”项目总造价已由2004年的5,05亿欧元提高到现在的8,7亿欧元。因此,乌克兰政府开始不断寻求新的资金支持。总理阿扎罗夫在2010年底对乌克兰媒体表示,希望在即将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继续获得国际社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2011年1月,亚努科维奇总统在访问日本时公开表示,希望国际社会能够为乌克兰继续建设新“石棺”提供援助。
国际社会并没有忘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参与下,联大干2010年12月通过了《切尔诺贝利事故25周年:未来的安全》决议草案。乌克兰政府能否获得后续资金援助,还要寄希望于拟在今年4月在基辅举行的国际会议了。
走近切尔诺贝利,是人类自我疗伤的过程,尽管其间充满了不可知的危险。也许,乌克兰政府希望开放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址旅游,唤醒世人对悲剧的记忆,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帮助深受核灾难之苦的乌克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