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假账是哪个校训 [“不做假账”成校训]

  朱基总理绝少题词,这是国人共知的,但也有例外。今年4月16日朱总理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曾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真是不题则已,一题惊人。   老实说,乍一看到这4字校训,确实让人难以相信这竟是堂堂一国总理的手笔。一般地,大领导题词,总是从大处着眼,诸如“做好会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之类,是所谓高屋建瓴。“不做假账”呢?它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不做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理应真实,客观,不能做假,更何况是国家会计学院的高材生?“不做假账”或“如实记账”之类的基本常识,就像“1+1=2”一样不必在大学课堂上提起。而我们的总理以“不做假账”作为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要求岂不太低?
  如果联系一下中国当前的实际,就会发现,朱总理的这4个字,是多么的切中时弊,多么的具有针对性!
  会计工作者们不妨扪心自问,你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假账吗?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收支不对称了,做假账;花了不该花的,做假账;报了不该报销的,做假账;没有完成任务指标的,做假账。为了规避审计,做一个前后照应的账;为了公示群众,做一个开源节流的账。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有一本相对真实的账,另有一本则是捏造的账,要什么数有什么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时是为了各有所用,需要突出政绩、邀功请赏时,数字就成了泡沫随意膨胀;需要装穷显贫、向上伸手时,数字就成了压缩饼干不断缩水……总之,“账”是为人服务的,会计是听领导指挥的,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大局”,什么样的“账”都可以做出来。“两本账”、“阴阳账”、“糊涂账”,等等,不但会计人员见怪不怪,甚至有些领导同志说起来也不遮不掩,有的还是“集体研究决定”的哩。
  做假账,确实为某些人、某些小团体、某些地方带来了好处。然而它带来的损害甚至灾难不知该是那些“好处”的多少倍。“浮夸风”盛行之时,农民的粮食几乎全部上交,以至于饿殍遍野;而今仍有不少地方做假账搞虚报,以致农民不堪重负。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大做假账,上市之后,继续公布虚假的财务状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假账的大量存在,使我国的很多统计信息及经济指标失真,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假账早已构成了对党和政府一直倡导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和原则的严重挑战,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并使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不做假账”,这原本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但这个“底线”在当前确实已被冲毁。这个“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其他方面的会计技能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重建信用。这不仅是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大厦的基础。对此,务实的总理当然洞若观火。总理题写的这四个字不仅仅是送给国家会计学院的,也是送给全国会计从业者的。所有会计工作者都不会觉得“不做假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更能体会出这4个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