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 [美利坚:牧野鹰扬?]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伊拉克战争的迅速取胜,进一步助长了美国以五角大楼为代表的鹰派气焰,在“鹰派旗帜”拉姆斯菲尔德的带领下,五角大楼正在进行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具野心的膨胀和扩张。
  事实上,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五角大楼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象征,其职责范围就一直处于扩张之中,诸如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传统职责范围,不断受到国防部的侵蚀。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以及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都为此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和理直气壮的缘由。
  
  染指“黑暗世界”
  
  自越南战争以来,五角大楼主要承担正规作战的任务,隐蔽行动则归于中央情报局。最近,五角大楼拟筹建一支名为“先发攻击大队”的秘密部队,每年将为之拨款33亿美元。这支超级情报支援行动部队的组建,将是美军30年来在“黑暗世界”和秘密行动领域最大的一次扩展。《洛杉矶时报》不无渲染地说,五角大楼要抢中情局的饭碗了。
  拉姆斯菲尔德同中情局的矛盾早在反恐战争之前就开始了。在1998年,美国国会授权成立跨党派机构――弹道导弹威胁委员会,就美国所受导弹威胁的情况进行评估。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克林顿邀请了共和党的拉姆斯菲尔德担任主席。他的评估报告毫不留情地推翻了中情局先前的结论,迫使中情局在1999年的新版评估中,改变调门,以同“拉姆斯菲尔德报告”呼应。交锋当中,拉氏曾多次批评中情局的培训和工作方式。
  9?11事件之后,拉氏更是大挖中情局的墙脚,先是提议专门创立一个由平民担任的由防部副部长,来监督国防情报局以及军队其它和情报有关的行动;不久又提议在国防部创立一个“战略影响办公室”,公开鼓吹通过有目的地发布和传播虚假情报信息,来达到影响和控制世界舆论的目的,但是因为遭到情报界的激烈反对而宣告破产。情报界反对的原因是,设想中的“战略影响办公室”行使的这种心理战的职能,恰恰是中情局的传统活动范围。
  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虽然五角大楼对中情局传统的地盘跃跃欲试,但由于1947年《国家安全法》的明文规定,中情局仍然是美国情报界的领导机关和总协调机构,同时还是总统的首席情报顾问,从法律上讲仍然对情报的最后估价和分析有着最大的发言权。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特种作战人员,特别是“灰狐”小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色,美军发动的两次“斩首行动”的情报就是由其提供的,而中情局则几乎毫无建树。这使得拉氏在美国政坛的行情一路水涨船高,人们估计美军秘密人员的身影一定会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五角大楼在情报领域的发言权也将进一步增大。
  
  争夺外交主导权
  
  如果说五角大楼在“黑暗世界”的扩张,还能够跟反恐战争扯得上关系的话,那么,近来五角大楼与国务院在外交舞台上展开争夺,则让人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其日益膨胀的野心和冒险的倾向。
  以最近的事实为例。4月初,拉氏吁请布什承认由国外回来的伊拉克人在伊南部成立的过渡政府,鲍威尔得知后大为光火,通过赖斯向布什力陈此事之弊。4月9日,美军进入巴格达后,拉氏迫不及待地致函鲍威尔,表示对伊人道主义援助应在国防部主导下进行,也就是将国务院排斥在外。紧接着,五角大楼不顾国务院反对,把流亡海外数十年的伊国民大会领导人沙拉比“空降”巴格达,大有“组阁架势”。
  而在就朝鲜问题开展“三方会谈”之前,五角大楼坚决不同意由助理国务卿凯利率团前往,而坚持由拉氏欣赏的副国务卿伯尔顿前去北京。鲍威尔拒绝了这一提议,但最终作了一些让步。
  就连鲍威尔宣布计划访问叙利亚,这一做法也受到了来自五角大楼的批评。与拉氏关系密切的美众议院前议长、五角大楼顾问金里奇就出面公开声称,“鲍威尔不应当访问一个被认为是与恐怖分子有着明显联系的国家。”由五角大楼出面对国务卿的某个外交活动进行公开指责,这在美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不仅如此,金里奇还说,“在战前的120多天里,我们在全世界不断地失利。外交工作的失败与军事胜利相比,是具有深层的原因。”他呼吁对经过“改造”的美国国防部与“失败的美国国务院”进行对比,认为,“在经过六个月的外交失败后,终于赢来了一个月的军事胜利,而现在在全面开发战争胜利的时刻,美国的外交又回到了失败的轨道上来,必须扭转这一状况。”
  有人对此质疑道,“听他的言外之意,莫非让国务院并入到五角大楼成为其中的一个局不成?”
  
  拉氏的个人色彩
  
  美国哈里斯公司最近的民意调查表明,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公众对各位政治家的支持率分别如下:鲍威尔81%(两个月前为76%),拉姆斯菲尔德71%(两个月前为56%),布什为70%(两个月前为52%),切尼只有55%(两个月前仅为45%),由此可看出鲍威尔的人气指数处于领先地位。布什本人是偏向保守派的,他之所以会看重并起用鲍威尔,是将鲍威尔作为一张牌,以便争取共和党中的稳健派和无党派阶层的支持。
  拉氏的形象却与鲍威尔截然相反。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擅长不断逼迫和挤压政敌。1975年12月,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陪同福特总统访问亚洲国家。为了尽快与苏联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基辛格打算顺道去一趟莫斯科。得知此事后,拉姆斯菲尔德立即向总统专机打电话,向福特告基辛格的刁状,指责基辛格未经磋商擅自行事,迫使福特取消了基辛格的莫斯科之行。最近,布什任命基辛格的密友取代退休将军加纳,全面负责起伊拉克重建工作,这一过程费了不少周折,就是怕拉氏中途抵制。
  布什当初相中已届七旬的拉姆斯菲尔德,主要是因为他相信拉氏会积极推行他的导弹防御计划。尽管拉氏退出江湖已有23年,但他身兼美国著名的思想库兰德公司的理事长,“心怀华府,放眼四海”,热衷于推行新保守主义战略,极力主张发动伊拉克战争。9?ll事件后,他经常说:“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恐怖分子,一定要斩草除根,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无辜者受伤,责任在恐怖分子一方。”对于这种毫不掩饰的态度,拉氏解释说:“我老家就在德国北部。大家都知道,那里的人素以讲话直接、坦诚而闻名。”
  作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两度执掌五角大楼的人(拉氏43岁即出任福特政府的国防部长),拉氏对布什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这一点鲍威尔不能不考虑,他在公共场合称,“我经常与拉姆斯菲尔德进行讨论。我们几乎每天都见面。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一两个部门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论,但是我们总会解决这些分歧,我们上面还有布什总统最后拿定主意。”
  鲍威尔对拉氏忍气吞声,还因为后者本质上是名摔跤手:极富对抗性,特别钟情一对一的搏斗,极端自信自己赢得比赛的能力。拉氏在美国顶尖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曾被推举为大学四年级的摔跤队队长,又在当海军航空兵期间取得过全海军摔跤冠军。他的口头禅是:“身体要保持前倾。”这意味着不畏风险,始终保持攻势,这是冷战时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话。
  
  重洗军事部署牌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加速调整美军在欧洲和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已从德国撤出数万美军士兵,还计划在东欧地区扩建军事基地。美政府高级官员称,此次调整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军部署在欧洲军事力量的“最大规模重组工作”。有专家指出,随着北约东扩到黑海沿岸国家,向这些“前沿阵地”增兵似乎完全在情理之中――便于向中东和非洲快速部署军队。但显然,五角大楼此举有越过国务院,利用军事外交直接教训德国的企图。
  再者,美英联军选择波兰作为“三分伊拉克”的一分子,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大国独占或合占模式,不啻是对法、德、俄反战轴心的打击。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999年加入北约,由于积极支持“倒萨”乃至出兵相助,被拉氏列入“新欧洲”。故此,在五角大楼的新世纪战略部署中,东欧数国取代德国成为美军在欧洲的“重心和前线”就不那么奇怪了。
  另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两年来,五角大楼不断花样翻新地搞军事革命,旨在清除最后残存的“冷战遗迹”,最近又在清算伊战留下的“外交账”。五角大楼正在减少二战后部署在西欧以及土耳其的军队,所撤出的:兵力将调往东欧、中东、中亚和远东。美军的这一“东移”行动,旨在把军事基地、部队及其后勤尽量部署在靠近它采取军事行动的地方,其优先选择当然是那些“欢迎”美国、希望得到美军事保护的国家。在伊战事尚未结束时,美军就从沙特阿拉伯撤出已驻10年的l万名士兵,只是这一调整的序幕。美国的这些军事调整不久可能还会扩大到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周边地区。
  五角大楼政策部高级顾问理查德?佩尔说:“我们已经摇动了万花筒,现在回头来看时,筒里的每个碎片都已经变换了位置。”可是,五角大楼也正在改变自己的位置,其职责的边界已经越过了危险的限制。美国的开国之父们从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文人领军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写进了宪法,在实践中形成了军人不参与政治的习惯做法。但现在,五角大楼的力量不断扩张,建立“美利坚帝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正在将美国和世界推入不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