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规范处于剧烈的碰撞中,苏联时期遗留下的来的受贿、勒索和有组织犯罪等丑陋现象猖獗。在这种情形下,东正教的伦理道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俄国社会稳定的必要调和剂,甚至成为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6月12日是新俄罗斯最大的国家节日之――俄罗斯日(即俄罗斯国庆节)。该节日源自1990年的“俄罗斯独立日”,迄今已有16年历史。近年来,俄罗斯的国庆节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总统向全国科技和文艺界杰出人才颁发最高奖――俄罗斯国家奖。2006年的俄罗斯日尤其引人注目。在7名国家奖得主中,除了科技和文艺界的6名英才,还有一位来自俄罗斯东正教会的人士,他就是莫斯科和全俄牧首阿列克塞二世。
按照克里姆林宫的说法,牧首是“因为在人道主义活动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获此殊荣的。俄罗斯媒体称阿列克塞二世为“俄罗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位获得者。俄总统的此项举措表明,在决定俄罗斯前途命运的关键性要件中,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成果与优秀文化创造固然重要,然而,以东正教信仰为基础的人道主义行为同样不可缺少。
半个国家建立在教堂上
众所周知,俄罗斯经历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70余年,其间有些领导人对东正教采取了极不友好的措施,诸如毁坏教堂、停办神学院等。仅以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为例,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斯大林决定拆掉教堂改建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400米高楼,高楼没有建成,希特勒的军队就来了;赫鲁晓夫没有完成斯大林未竟的事业,他在此建了苏联最大的游泳池。一俟戈尔巴乔夫提倡“新思维”和苏联解体,东正教堂顿时门庭若市,被毁坏的大教堂开始重建,神学院扩大招生抓紧培养神职人员,众多的共产党员一夜之间纷纷改换信仰的门庭。叶利钦当政时,重建后的大教堂已成为东正教最高级别的活动中心。
伴随着教堂在各地的重建,短短十余年间,俄罗斯东正教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教区繁多、管理部门齐全以及教育体系完备的庞大机构。目前,俄罗斯一半的国民信奉东正教,教徒遍布全国89个行政主体。参观俄罗斯名胜,人们看到最多的是东正教圣地:葱头圆顶的教堂和红砖、白石围绕的修道院;走进富丽堂皇的教堂,又见礼拜的人们在耶稣受难的神像前划着十字、做祷告、亲吻神像,也让游客们耳濡目染到浓郁的东正教文化气息。
当然,东正教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城市风貌和习俗礼仪等直观层面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当代俄罗斯人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乃至国家的发展方向都有深层影响。在俄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规范处于剧烈的碰撞中,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受贿、勒索和有组织犯罪等丑陋现象猖獗。在这种情形下,东正教的伦理道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俄国社会稳定的必要调和剂,甚至成为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虔敬上帝,热爱和平,对人博爱、宽容与随和,东正教的这些伦理道德观构成了基督教美学的重要因素,也浸化了俄罗斯国民的心灵。目前,东正教会已经恢复了在医院、敬老院、军队和监狱中从事宗教活动的功能。各地林立的教堂和各级神职学校也兼有培养俄罗斯国民道德情操的使命。在2000年出台的《俄罗斯东正教会的社会建构理论》中,东正教会明确谴责离婚、放纵和酗酒等不良行为,反对一切反人道的行为(如堕胎、试管婴儿、克隆人、器官移植),谴责现代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道德沦丧。
针对俄罗斯人口的种群退化现象,东正教会强调婚姻和家庭稳固的神圣性,呼吁国家大力扶持多子女的家庭。面对新出现的人类非传统威胁,东正教会多次重申兄弟厮杀是违背基督教信条的撒旦行为,号召同各种恶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东正教会的这些活动对于俄罗斯遏止犯罪、净化社会空气以及摆脱人口危机等,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赈济贫困者,感化失足人员的重要物质手段,慈善事业是东正教的主要功课之一。俄罗斯东正教会专门设立了慈善机构,管理全国的慈善事务。俄罗斯一些州还依靠教会的捐赠创办了世俗中小学校,为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学习机会。
东正教会与世俗政权合流
东正教教规鼓励教徒和教会人士发展教徒,将更多的兄弟和姐妹引向通往神明之路。基于此,俄罗斯东正教会始终把传教和布道视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行。然而,在俄罗斯东正教所属的133个主教区中,只有一半位于俄境内。俄罗斯东正教会除了在国内从事宣传并努力保持国内教徒人数外,还向国外派驻教会人士,将俄罗斯东正教向世界各国传播。俄罗斯东正教会是一个自主的地方教会,其境外的主教区多为自治教区,主要分布在独联体其他国家。目前,后苏联空间的一些国家纷纷提出了宗教独立的要求。如,乌克兰就提出将其境内的东正教主教区升格为自主教会,从而获得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平起平坐的地位。然而,这一企图却遭到俄罗斯东正教会的竭力阻挠。本质上讲,俄罗斯东正教会的这一举动是受其政治职能支配的。
与基督教其他教派(如新教)不同,东正教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教权与世俗政权紧密交织。旧俄时期,俄国的专制制度就是在政教合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东正教复兴后的今日俄罗斯,东正教会的这一传统功能依然沿袭下来。转轨时期,俄罗斯当权者考虑到东正教会凝聚民心的作用,积极扶持东正教会。同时,东正教会也竭力与当权者的立场保持一致,努力为世俗政权服务。东正教会对世俗政权的这种趋同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000年,普京总统在《俄罗斯外交构想》中提出了以确保大国地位为宗旨的对外战略,试图重振国威。国家的这一政策导向很快得到东正教会的响应。近年来,俄罗斯东正教会加紧在境外活动,努力扩大国际影响,争夺东正教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东正教会参与俄境外东正教事务的另一个表现是竭力促使俄罗斯东正教国内外教会合并。俄罗斯东正教国外教会是指1924年由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俄国逃亡东正教教会人士在塞尔维亚的卡尔洛瓦茨成立的教会组织。二战期间,该组织的总部迁移到慕尼黑,1950年迁往美国。目前,俄罗斯国外东正教会的总部设在纽约,教徒人数约达15万,分布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和法国教徒人数居多。自2003年起,俄罗斯国家和东正教会共同提出了国内外教会联合的倡议。理由是长达80年的东正教会分离是由时代造成的,既然意识形态分歧不存在了,东正教国内外教会应当走向联合。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国外教会广大教徒的理解与接受,但是,俄罗斯东正教牧首区的努力仍在继续。2006年5月20日,美国旧金山东正教高级主教会议通过了同意美国西海岸教区与莫斯科牧首区合并的决议。最后的合并事宜将在今年7~8月份莫斯科牧首区会议上解决。俄罗斯教会承诺,在2008年以前将国内外东正教会合并的事业完成。
由此可见,东正教不仅是俄罗斯国民信仰传播的载体,还是俄罗斯国家内政和外交政策的忠实支持者、宣传者和履行者。正因如此,东正教在当代俄罗斯拥有其他宗教所无法比拟的优惠待遇,国家把东正教会当作确定国事的重要参谋。今年7月中旬,八国集团峰会将首次在俄罗斯举行。这无疑是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自苏联解体以来,加入“七国集团”几乎是俄罗斯参与西方强国事务的唯一突破口,此次峰会是俄罗斯名副其实地成为八国集团成员的重要标志。因此,俄罗斯朝野各界格外重视。2006年4月19日,普京特意会见了莫斯科和全俄牧首阿列克塞二世,共同商讨在八国集团峰会期间召开八国宗教领袖峰会的事宜。总统的意图十分明显:利用每一个关键的外交场合来扩大东正教的国际影响,发挥东正教的舆论宣传作用。
尽管东正教的特殊地位引起了俄罗斯其他信仰教徒乃至西方世界的不满,但是,国家对东正教的偏爱却丝毫未减。新俄罗斯两位总统对东正教都怀有明显的好感,他们频频出席东正教盛大的节日庆典活动,积极为东正教的复兴提供各种方便。为了突出权力的神圣性,旧俄时期沙皇登基的仪式在当代俄罗斯复活了,俄罗斯两位总统的就职仪式都是在东正教牧首在场的情况下举行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国家政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