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3日,“王致和”商标海外抢注案在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宣判,王致和集团二审胜诉。历时两年多的“王致和”商标案终于尘埃落定。与“王致和”的幸运不同,其他遭遇海外抢注的老字号追讨商标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上世纪80年代末,天津著名老字号“狗不理”在日本被抢注,其回归路走了近20年;还有的老字号付出了高额的商标转让费。
有人担心,中华老字号将被国外抢注殆尽。这并非耸人听闻,“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凤凰”在印尼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红星二锅头”在英国被抢注……
像王致和集团这样“将维权进行到底”的企业只是少数,多数老字号在得知商标被抢注后,选择了沉默,更多的老字号对自己权益的受损还一无所知。国人苦心经营了几百的老字号品牌,其价值正在无知无觉中流失。
“王致和”案始末
2006年7月,王致和集团拟在海外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已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抢注,而且其申请的商标与王致和集团出口产品使用的商标标识一模一样。欧凯公司是柏林一家主营中国商品的超市,2005年11月21日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注册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
“决不能让民族品牌落入他人之手!”在咨询了有关知识产权律师之后,王致和集团领导层决定诉诸法律。他们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欧凯公司无条件归还“王致和”商标,同时通知货运商,停止向欧凯公司供货。欧凯公司接到律师函后,先是回避,后又通过货运商进行试探,试图用“王致和”商标换取一定的利益。王致和集团未予理会。
当地时间2007年1月25日,王致和集团向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了起诉书。王致和集团的律师团队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欧凯公司不仅抢注了“王致和”的商标,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其他国内知名品牌的商标。据悉,白象集团也计划向德国法院提起诉讼。
11月14日,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宣判时,欧凯公司及其代理律师均未露面。2008年2月25日,欧凯公司上诉,法院提出调解,但双方均未让步。
二审之前,王致和集团在其官方网站表示,对二审胜诉有“必胜的信心”。经过一年多的胶着,终审结果如其所愿,王致和集团胜诉。
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位
上世纪90年代,王致和集团就因打响了“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而名声大振。此次再战海外知识产权战场,更扩大了王致和集团在德国甚至全球的知名度。 王家槐
据王家槐总经理透漏,此次海外诉讼的费用完全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因为中方律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所以支付给德方的律师费仅为1万欧元。“这次诉诉的回报却是不可计量的。”王家槐说,“由于‘王致和’在德国的市场本来就不大,所以2年多的诉讼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国家加大了对老字号的保护力度,这也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但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刘铭律师告诉记者,王致和集团的胜诉不具有可复制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仍然非常缺乏。“日本以知识产权立国,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由首相亲自主持。”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商标规划及管理制度,一个商标至少在投入市场五年前就已经做好了部署和保护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冯晓青教授告诉记者,“王致和”案的意义在于,提醒了国内老字号企业要有超前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也就是‘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否则,发现商标被抢注之后再维权,就会处于被动。”对于大多数实力还不雄厚的老字号来说,去海外注册虽不是当下最迫切的需要,但当它们成长起来,想走出国门的时候,商标可能早已被别人注册了。
另外,国内老字号企业的性质也常常成为开展维权行动的掣肘。一些老字号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属于国有企业,办事程序比较繁琐,行动也比较迟缓。2005年,长期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的王正志等律师发现加拿大一家公司抢注了“六必居”商标,在向六必居公司提供相关材料和解决意见之后,六必居方面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原因可能是没有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这件事不了了之,我们也爱莫能助。”王正志向记者坦言。
商标权具有地域性,在我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在国外不会自动生效。如果商标被他人抢先在国外注册,该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就要受到他人的牵制。杭州的龙井茶在日本打开市场后,被日商抢先注册商标,结果痛失日本市场。天津“鹦鹉”牌手风琴遭日商抢注商标后,被告知必须缴纳15%的商标专项销售费,“鹦鹉”牌手风琴被迫更名为“蜻蜓”牌,结果销量大减。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