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被视为是爱与美的极致。然而,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建筑奇葩,现如今却遭遇困境。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在洁白的大理石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让这座神圣的建筑看上去像是在哭泣;而周遭观光建筑业者滥抽地下水,甚至可能会导致它在5年内倒塌。
为了远离附近的小贩和滔滔不绝的人群,以便更清楚地观看泰姬陵,我希望驾着一叶小舟,顺着亚穆纳河,将这座建于17世纪的宏伟坟墓仔细看个遍。
尽管我的导游、记者兼环保主义者布里吉?肯德瓦尔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现在河水很浅,有些地方船都漂不起来),但他却充满了冒险精神。于是一天早上,我们在有着140万人口的阿格拉市中心约见,穿过街道上卖蔬菜、纱丽的小贩,避过电动三轮车、小孩和流浪狗,终于来到遥望泰姬陵的河口。
沿着亚穆纳河,河岸两边大都尘土飞扬,随处可见围墙和铁大门。岸边有士兵把守,警告我们不能再接近,印度政府担心恐怖分子会针对泰姬陵发动恐怖袭击。果真如此的话,那将是巨大的讽刺,因为泰姬陵是世界上著名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我们站在生锈的铁丝网前,听着从附近庙宇传来的诵经声,眼前似乎浮现起泰姬陵曾经的辉煌。
最近印度媒体一直报道称,政府在控制泰姬陵附近污染是失败的,其奢华的白色大理石正在变色,而这与印度人口迅速增长、经济腾飞以及环保政策比较宽松息息相关。由于泰姬陵周遭的观光建筑业者滥抽地下水,泰姬陵的地基开始下陷。近年受工业发展和过度砍伐等环境污染的影响,亚穆纳河也开始日渐干涸,导致泰姬陵地基变得愈加脆弱。
以历史学家纳特为首的保护主义者警告说,亚穆纳河是泰姬陵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一旦河水干涸,必然会“河死陵亡”,若地基不加固,泰姬陵很可能在5年内倒塌。纳特还质疑印度政府隐瞒实情:“过去30年当局不准任何人进入泰姬陵视察,如果一切安好,又有什么可隐瞒?”
爱的纪念碑
泰姬陵的外表覆盖着白色的大理石和砂岩,并用多种宝石和半宝石镶嵌。设计者和建设者在绝对精准的造型感和对称感的指导下,给予了这个占地42英亩的古老建筑一种超自然的庄严感。
泰姬陵之美还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一座坟墓,同时也是一座爱的纪念碑,是17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汗为纪念爱妃阿姬曼?芭奴所建。莫卧儿王朝是16到18世纪在印度次大陆的掌权者,其建筑、文化和艺术造诣也达到了顶峰。作为沙?贾汗最喜欢的妻子,阿姬曼?芭奴在结婚18年间为他生了14个孩子,1631年陪同国王征战途中因难产而死,当时仅有38岁。“青春的颜色从脸颊飞逝,如花一样的笑靥不再绽放。”这首诗描述了国王丧妻时的悲痛。为了纪念妻子,沙?贾汗决定建造这座能穿越岁月的陵墓。
此后的15年,他亲自监工建造泰姬陵。泰姬陵所在的位置是亚穆纳河水流急转弯的地方,这不仅减缓了水流的速度,也大大减弱了水流对河床的侵蚀和冲刷。而且,波光粼粼的河水像镜面一样,映射的阳光叠在白色大理石上,甚是迷人。
沙?贾汗雇佣了顶级的建筑师和建造者,以及成千上万的砌砖工和雕刻工参加建设。他痴爱宝石,于是在建筑中有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中国的翡翠,也有阿拉伯的珊瑚和斯里兰卡的红宝石。在建造的过程中,工人们用绳子和滑轮将巨大的石料运到半空中,其工程之浩大可见一斑。
由于士兵警卫不允许我们乘船过河,我们只好以最传统的方式前往:徒步,然后叫一辆黄包车。出于环保考虑,印度政府规定,在泰姬陵方圆1640英尺范围内,不允许有机动车进入,以减少空气污染。我在政府办公室附近花16.75美元买了门票,第一次来到陵寝参观时,有数百人在排队等候进入;第二次来的时候,人数稍少了些,但排队检票依然要等上足足十分钟。尽管前来参观的大部分都是印度游客,但是仍实行了严格的安全检查。
泰姬陵的大门是用红色大理石和砂岩建成的,看起来好像是军事化堡垒。进入大门后,很远就能看到泰姬陵和一条长长的水道,在入口处,沙?贾汗曾下令种植了数不清的花草树木,蝴蝶在其中来回穿行,让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天堂。
泰姬陵的巨大圆顶,看起来就如童话宫殿般奇妙,一眼望去,其茫茫的背景正是没有边际的天空。“如此空灵的设计,是为了让泰姬陵看上去有种浮动感,如梦似幻。”有人这样说。熙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可以打破这里的宁静,但却丝毫不能影响它的超凡脱俗。
大理石癌症
尽管泰姬陵是爱情的见证,但它也体现了沙?贾汗自己的力量:拥有看似无边的权力和财力。当年,一名历史学家写道:“他们设计建造了一个宏伟的建筑,和一个直达天际的穹顶,这种建筑的力量代表着建设者意图的坚定性,它的高尚甚至可以见证世界末日的到来。”
但是,世界末日还没有到来,而泰姬陵的末日恐怕已为时不远了,它正面临着日渐恶化的生存环境。走近仔细观瞧,大理石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黄色污渍,一些砖块上出现了像是被蚕食的小孔,那是宝石被盗走后留下的空隙;有些地方的大块石料开始脱落,我和导游布里吉?肯德瓦尔甚至还发现一处非常新鲜的涂鸦,两个游客Ramesh和Bittoo用红墨水在大理石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走道和平台的砂岩风化得特别厉害,虽然有些地方进行了重点修复,但手艺却很一般,工人们就是在风化的洞眼里填注一种类似水泥的填料,颜色完全不匹配。很多白色大理石也出现断裂,而拙劣的涂料修复工作和对缝隙的灌浆,让我联想起了自己装修的浴室。
几十年来,环保主义者和律师们已经发起了一场法律战争,试图挽救他们认为正面临严重环境威胁的泰姬陵。
M.C.梅塔目前是印度最知名的律师之一,他是这场战争的急先锋。我在新德里见过他两次,每次都是在他装修了一半、墙上到处都是洞和电线孔的办公室。“泰姬陵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耀,这座城市也应该给它带来荣耀,而不是垃圾。”他被阿格拉市对亚穆纳河缓慢的垃圾清理工作彻底激怒了,“这项工作已经花费了25年时光。如果有人要死了,你总不会坐以待毙吧?拯救泰姬陵同样如此。”
20世纪80年代刚开始提倡保护泰姬陵运动时,梅塔的目标之一是泰姬陵上风处的一处炼油厂。保护主义者认为,炼油厂排放大量形成酸雨的硫化物,导致泰姬陵白色大理石变黄,梅塔更是将之形容为“大理石癌症”。为此,梅塔向法院提出申请,陈述泰姬陵对于印度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小小的炼油厂。他希望泰姬陵周边包括铸铁厂和其他造成污染的小厂通通关闭、转移或强迫安装清洁设备,以此清洁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在提起这个请愿12年后,法院终于在1996年作出符合他心意的判决,城市周边的工厂渐渐被关闭或者搬迁。
但梅塔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近些年阿格拉市汽车急剧增加,已有超过80万辆注册车辆。政府数据显示,泰姬陵周边由汽车尾气产生的颗粒污染严重超标。此外,亚穆纳河流经泰姬陵周边时,已经携带了上游城市大量生活垃圾的污水。
亚穆纳河原本是泰姬陵之美的一部分,现在却脏得一塌糊涂。我曾参观了位于泰姬陵和阿格拉港之间空旷地带的暴雨排水沟,除了大量未经处理的人类排泄物外,还有塑料袋、塑料泡沫、零食、空瓶子等垃圾。环保人士认为,这样的垃圾场将会产生甲烷气体,而这些气体是导致白色大理石变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我走到垃圾堆拍照片时,感到脚下踩到一种海绵状物体,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头牛的尸体。肯德瓦尔说,根据印度媒体报道,一些人甚至举行一个很简陋的葬礼,将小孩的尸体埋在此处。这样的“公墓”与垃圾堆,和不远处的泰姬陵遥相呼应,而这也正是印度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2003年,阿格拉市所在的北方邦曾规划要将泰姬陵周边建成文化遗产走廊,称为“泰姬陵走廊”。最初设计时是被当做一个建筑遗迹的保留地,后来居然变成大量观光旅馆和大型购物中心。整个项目在被指责是不法行为之后,被迫终止。当初留下的砂岩和碎石,如今仍然布满整个垃圾场。
R.K.迪克西特是印度考古调查所(ASI)的高级官员,他承认河流的污染实在太糟糕,但对于“大理石癌症”,他认为这只是自然现象。ASI已经采取步骤来清洁它,一开始使用含氨溶液,后来又使用一种沉积型黏土。迪克西特说:“把黏土抹在大理石表面,能吸附大理石‘毛孔’里的灰尘和泥土,经过一段时间,黏土会自然脱落。”一些批评家嘲笑这种所谓的“温泉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漂白剂,最终将弊大于利。
亚穆纳河之忧
在阿格拉,也有许多人认为,有关泰姬陵的担忧是夸张的,对泰姬陵的过度关注使得周边数百个小砖窑、炼铁厂和玻璃厂关闭,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而严重伤害了当地经济。阿格拉市的商业领袖,坚决反对梅塔的保护泰姬陵提议,他们认为工厂排放的污染只占整个城市排放量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来自于汽车尾气和发电站。“我当时很生气,每个人都在关注泰姬陵,而不是关注阿格拉市民的生计。”当地一名商业领袖表示。
即便是一些国际专家,也在怀疑空气污染是不是造成大理石变色的首要原因。意大利著名化学家和环保科学家玛丽莎?劳伦斯?塔巴索,曾受国际社会和印度官方的邀请,对泰姬陵进行了调查。“泰姬陵大理石的问题与空气污染无关,但和阳光、炎热和潮湿等气候状况有关。”她认为,“这些气候因素促进藻类的生长,导致大理石在生物霉菌的破坏下变质。”塔巴索说,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用他们油腻的双手触摸大理石,再加上他们呼出的湿气,都对大理石的变色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且,游客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阿格拉旅行协会联合会主席拉吉夫?蒂瓦里告诉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泰姬陵预计游客数量是380万,但实际上达到了惊人的500万人。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亚穆纳河,纳特认为河水是泰姬陵存在的关键。他和一些活动家担心,纪念碑下方的地下水水位正不断下降,部分原因是上游为了增加公共用水建造了一个水坝,他们担心如果不能保持足够湿润,泰姬陵下方的木质结构很快就会解体。纳特还认为,亚穆纳河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壮举,在围绕泰姬陵急转弯的时候,从各个角度给建筑推力。但是,由于水位逐渐降低,现在亚穆纳河每年都干涸好几个月。纳特说,没有稳定的流水带来反作用力,泰姬陵“有一种自然倾倒或沉入河内的倾向”。
20世纪40年代,英国统治下的印度曾对泰姬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陵寝的大理石平台基座靠近河水的地方已经比南部下沉了2.5厘米,结构上已经出现了裂缝,高出的垂直尖塔也开始倾斜。
有些人坚持认为泰姬陵本身就是略微倾斜的,尖塔在设计时也是有些倾斜,以防倒下时砸到陵墓。但纳特认为,莫卧儿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不会允许这样的瑕疵发生。1987年,设在罗马的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泰姬陵在建造时就故意倾斜,但对于地基以及之下的土壤条件所知甚少。该报告建议在地基下钻洞取样,进行一次谨慎的地质勘查。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称赞了印度政府对保护泰姬陵所作出的努力,但同时指出,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也是“必要且合理的”。
当我就此问题采访ASI官员时,他们说地基没有问题。“对岩土工程和结构的调查已经由印度中央建筑研究所展开。”ASI主管高塔姆?森古普塔通过邮件对我说,“调查发现,泰姬陵的地下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稳定的。”但对于他们是否曾采取钻孔取样的举动,ASI官员则再三回避。
最近,梅塔刻意低调地造访阿格拉市。在这之前,他曾向最高法院递交请愿书,希望政府恢复治理和保护亚穆纳河,并确保阿格拉市今后的建筑要与泰姬陵保持风格上的和谐,不失古印度风采。对于反对者撒向他的愤怒,梅塔耸耸肩,认为这是自己成功的标志。“有太多人把我当成敌人一样看待,但我没有敌人,我没有针对任何人。”梅塔说。
如果沙?贾汗依然在世,看到如今的泰姬陵,会作何感想?迪克西特认为,他一定会对糟糕的河水感到难过和失望,“但看到人潮汹涌说不定会很高兴”。甚至对于泰姬陵的损毁,他可能也会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当初设计泰姬陵时,沙?贾汗希望它能见证世界末日,但有关损坏和泄漏的第一份报告,早在1652年就到来了。沙?贾汗一定能看透世事的无常,当他心爱的王妃去世后,一名历史学家写道:“唉,这个短暂的世界是不稳定的,伴随着安慰和幸福的,永远是到处遍布的荆棘,没有一阵清风不会扬起阵阵尘土。”
如果泰姬陵的象征性权力,可以被用来换取更清洁的河流、更清洁的空气和更好的生活条件,那就最好了。但是泰姬陵的大部分缺陷并不会影响它整体的美。在某些方面,变黄和蚀斑更增添了它的美丽,就如一条手工制作的地毯,有些缺陷更能显现它的审美效果;再如家具上的古董铜绿,刮痕或瑕疵让它更显尊贵。
站在泰姬陵前,你会感到,它的真实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意外的安慰。它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短暂且不可预知的世界的一部分,作为建筑界的奇葩,泰姬陵或许还可以长久矗立下去,也或许很快就迎来自己的末日,走向消亡。
(本文作者Jeffrey Bartholet是一名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