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多功能教室,退役4年的高明像其他助教一样,正在利用周末辅导本科生。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高明,他比刚从部队回来时多了些书卷气。今年硕士毕业后紧接着开始硕博连读的博士课程,担任助教的同时还要做好自己的研究,高明坦言,“压力不小,有时候看研究资料到凌晨5点,这在部队里是绝对不容许的。”
高明2005年应征入伍,2007年退役,作为北大第一名在校大学生暂停学业去服兵役,在当时红极一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退役之后,他担任了北大爱国军友会的理事长,2011年征兵宣传开始后他参加了一些座谈,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讲述着当兵的青春历程。
“当过兵就是不一样”
今年的全国冬季征兵工作已经从11月1日起全面开展,北京预招大学生士兵470人。
在昌平区征兵体检现场的门外,有很多家长正在等待孩子。“当兵和不当兵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入伍的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顾先生说,邻居小伙子当了兵之后,为人处世的变化特别大。当兵前,见了人也不打招呼,性格也有些软弱,但是当兵后变得非常有礼貌,为人处世也显得非常成熟,做事情也干练。
李成在大二的时候报名并通过重重选拔进入了部队,如今退伍归来,是北京体育大学信息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说到为什么要去参军,李成很严肃地告诉记者,“有句话说得经典,去当兵顶多是后悔两年,而不去当兵,会后悔一辈子。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想要参军,只是赶上奥运会,我想我一定要做完奥运志愿者再入伍。”
当问到军旅生活和想象中是否有差异时,李成说:“有,但不太大,没入伍之前会觉得军旅生活每天都轰轰烈烈很有激情,但深入其中后,发现更多的是一种单调的重复,甚至有点枯燥,但熬过来之后,除了锻炼自己之外,也会让自己更加珍惜生活。”
采访中,高明告诉记者,从军的经历带给自己很多,军队是一个对执行力要求高的地方,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要想的是在现有条件下怎么解决。还有就是习惯的养成,军队里的纪律要求,无论你理解不理解,必须先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
说到最初为何参军时,高明对记者说,“我有两个同班同学是韩国人,他们一毕业就回国去服兵役了。青年人为国服兵役是件很正常的事嘛。”
在李成看来,其实在我们身边,每当面对大家与小家、集体与个人、公与私的选择,谁是当过兵的人,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当面对歹徒穷凶极恶,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刻;当一方有难,急需八方支援时,当过兵的人,总是挺身而出。尽管他们脱下了军装,但军人退伍不褪色,忠诚和责任始终装在他们的心里,英勇、坚毅的作风总能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
大学生的军营体验
2011年10月,征兵宣传工作开始后不久,北京市组织驻首都10所高校的100名大学生代表走进北京卫戍区某团,通过参观军营、观摩军事科目、体验部队生活、跟官兵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大学生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当代青年军人的军营生活和精神世界。
百名大学生观看了官兵队列训练、军犬表演、刺杀操和擒拿格斗等5个科目的演练,对官兵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掌声,大学生们还参观了官兵宿舍和学习、娱乐设施,并与官兵进行了交流座谈。在参观中,大学生对军营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边参观,一边提问,官兵们耐心解答了大学生们的疑问,有些学生还与官兵互留了联系地址,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同期举办的座谈中,青年大学生们也普遍表示,过去总认为部队官兵长期驻守军营,生活单调枯燥,但这次走军营让他们看到了部队生活中轻松有趣的一面,并近距离了解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北京联合大学大三学生岳长路高兴地说,“走进军营,既激动、又兴奋,通过参观,加深了对部队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参军入伍的信心。”
征兵主体的变迁
记者采访的途中,在公交车站,遇到了几名刚刚从武装部领到新兵衣服的女兵,当被问及为什么参军时,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周华琼这位高挑、文静的女生说,“我特别喜欢那种飒爽英姿的感觉。”
北京市调整2011年征兵政策,首次将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纳入女兵征集范围。征集对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五年制大专应届毕业生及正在大专阶段学习的在校生,计划征集女兵300余人。
今年征兵对象也发生变化,从往年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体,正在向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在校生为主体转变,并优先征集学历高的青年和应届毕业生入伍。
北京军区某通信站的孙涵,医学院毕业后,2009年底报名参军。她当兵的理由很简单,“锻炼自己成为有能力、思想坚强的人。”刚带领新兵训练回来的北京军区新兵营班长张晖,在大学时对进入社会有恐惧感。参军2年后,就像好钢淬了火。他说,“有了当兵这段历练‘垫底’,到了哪儿都有信心活得精彩。两年换得这些,我觉得值!”
国防需要大学生
大学生参军在东欧及一些西方国家已不鲜见,而在我国却是一项新策,虽然新政策出台只有几年时间,却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为推动我国科技强军之路开创了先河。
科技强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士兵队伍,国防部征兵办有关负责人在谈到大学生入伍时说,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兵员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国现阶段全民教育的整体水平,采取保留学籍等优待方法,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改善兵员素质结构、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而首批入伍大学生十分突出的实践表现,已使当初国家军委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得以实现。
据了解,近两年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大都被分配到机械化部队、装甲部队、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特种侦察部队等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队服役。这些大学生士兵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多数人很快成了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了班长、车长、炮长等职务,不少人还考上了军校。
“忘战必危”,高明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记者能感受到一个老兵对国家、对国防的深刻关注。和平年代,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对“保家卫国”的涵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一个大学生士兵也许对于整个军队来说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这成为一种趋势,当大学生士兵占到绝大多数时,那作用就不是一般的大了。”高明用一种学者的思辨阐述着。
一个大学生士兵也许对于整个军队来说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这成为一种趋势,当大学生士兵占到绝大多数时,那作用就不是一般的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