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下午,和儿子从欢乐谷出来,小家伙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太姥爷呢?”我蓦地一惊,我姥爷20多年前就去世了,所以跟儿子说家庭成员关系和称谓时,我们没有提到过我姥爷。于是我告诉他太姥爷已经去世了。儿子又问,“太姥爷的爸爸妈妈我应该叫他们什么,我怎么也没见过,是不是也不在了?”他这么说着,我就想着该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姥姥身体好不好。
那天天气很好,带着小家伙玩了一圈,着实是累了,就想着赶紧回家休息。终于躺在家里的大床上了,却怎么也睡不踏实,恍恍惚惚着,总听到说话和走路的声音。蓦地听到一串电话声,很急,一声接着一声,一个断了,又一个响起来。听到了声音,却醒不过来。好不容易迷迷糊糊起来,嘀咕说,我怎么睡不着呢。儿子说,睡着了,叫你都不答应。照着未接电话打过去,是大姐,说,姥姥没了,今天下午三点多的时候。然后就是哭。
怎么会呢?春节回去看姥姥的时候还说,照这样的身体状况,至少还可以活十几二十年呢。之前姥姥因为妈妈和姨妈们脾气不好而生气,我还和姥姥说,姥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们脾气不好也是您惯的,您也有责任,您就别生气了,您现在身体还好,脑子又这么清楚,好好教育教育她们。
姥姥说,我不生气了,现在我谁的气也不生了。她那么平和地说这几句话,我们都想着老人家确实是想开了。我们拉着她合影,那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是拖家带口去的,热闹非常。孩子们实在调皮,和太姥姥拍照片时这个那个还在折腾,姥姥脸上是那种对晚辈纵容的笑,气色很好,皮肤光光的,因为略微胖了一些,看起来倒是比两年前还显得精神。
平常我们离开时,姥姥只送到小胡同口,可是这次,她一路送到出来的小街上。大姐一再劝姥姥回去,可我们都已经陆续坐进车里了,她还那样站在小路的中央,挥着手。我嫂子说,看姥姥这挥手的架势,倒像是个村干部。我说你不知道吧,姥姥还真是干部呢,解放前她是妇女队长,闹过革命。大姐终于也上了车,解释似的说了一句:哎,我总觉得和姥姥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一语成谶,谁曾想到。
放下电话,拎起背包就去了机场,还好赶上了回太原的那趟飞机。在太原机场,和从北京赶回的大姐会合一起去姥姥家。一路着急一路叹息,其实还是不愿相信人已去了。
大姐和二姐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三岁多才回到妈妈身边,和姥姥感情深厚自不必说。我八岁那年出麻疹,接连把大姐、二姐都传染上了,妈妈说,也好,索性一起出了还好照顾。那时哥哥也有发烧的症状,虽然后来证实不是麻疹,但也要待在家里养病。因为年龄相差比较大,我们四个平日里总是各玩各的,这段时间是我们一起待在家里最长的一段时间。出麻疹不可以见光,家里拉着厚厚的窗帘,不过我们并不觉得郁闷。姥姥每天来看我们,总是拿着话梅肉或山楂片,那是1980年代初,你可以想象我们当时有多欣喜。姥爷是老红军,那时是大家庭里收入最高的,姥姥就总是“劫富济贫”。到后来我们长大了,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姥姥心里还总记挂着我们,每次我们离开的时候,她总要做些地道的芥辣丝或者烙饼什么的,让我们带上。
姥姥生命力极顽强。她住的院子里有棵枣树,82岁的时候她还可以爬到那树上打枣,烟囱堵了,她居然可以爬到房顶去修。她喜欢在自己的房子里独立生活,她觉得那样自由,也一直没有请人帮忙照料。有时她想孩子们了,就自己坐个车跑来,有时就打个电话让我们去。最近几年哮喘病发作,才轮流在女儿们家里住。姥姥个性十分倔强,她的孩子们也都倔强,日常的照料倒是尽心,温言软语却少,都是60岁上下的人了,还在姥姥那里争长短,心里都太在乎姥姥的评价。只有二姨似乎是顺姥姥意的,可也因为和姊妹们怄气避而不见了,当时姥姥还在生病,二姨一走就是两年多,姥姥逢年过节还跑到二姨太原的家,却一直也没见着面。
七日夜里,等我们赶到姥姥那里,她已经去了。屋里挤满了人,大姐扑在姥姥的像前哭诉,于是一屋人刚刚停歇的哀号又回旋起来。春节时拍的照片放在窗台上,照片上的姥姥就那么看着满屋的人。她的孩子们在她生前有太多事要做,如今她去了,她们来这里送她,一片唏嘘隆重而伤感。姥姥去得安详,似乎原谅和放下了一切。
八日,二姨一家回来了,风尘仆仆而气势汹汹。还好终究没发生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办完丧事一家人吃饭时,我给妈妈和两位姨妈敬酒说,姥姥已经不在了,以前那些事情大家就都忘了吧,好好地过,不然姥姥白死了。九日出殡前,小姨对姥姥说,妈你放心吧,我二姐回来了,她轻抚姥姥的脸,姥姥一直没有合拢的嘴唇竟然合上了。
逝者已矣,生者仍将前行。不知为什么,整个过程中,我脑海里一直闪着这句话。痛苦的经历更可以让人成长,这也许就是生命消逝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逝者离去时,我们将有更多祝福而不是遗憾。
在灯下正写着这些文字,五岁多的儿子独自在旁边玩积木,突然幽幽地说,妈妈要是死了我也去死。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是我最亲爱的人,妈妈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