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本土化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基于课程的这种特点,借鉴STEM教育,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实践课程实施STEM教育本土化的策略包括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组织形式要回归生活和社会;要引入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STEM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49-03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首届中国sTEM教育国际论坛,零距离地感受STEM的魅力:STEM教育源于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M教育作为美国当今教育思想的潮流,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颇受关注的新名词,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STEM教育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联系,也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STEM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和实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土化的STEM教育,为我国综合实践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一、STEM教育素养及特征
STEM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STEM素养包含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同时又不是四者的简单组合:它包含运用这四门学科的相关能力,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转变成探究真实世界相互联系的综合能力,STEM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STEM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主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
(二)STEM学习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具有内容鲜活、范围广泛,且与时俱进的特点
它是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是以学生实践并取得直接经验和体验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延伸或附属,而是与其他课程并存和互补的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中STEM教育本土化的意义
(一)STEM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革命
1.从教育对象上看: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STEM教育则把学生当作是完整的生命体,承认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STEM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2.从学习方式上看:传统教育强调接受性学习,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STEM教育则是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鼓励超越。STEM学习不是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要在综合实践教育中找回STEM学习在学生发展中应有的方向,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3.从教学方式看:传统教育下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学方式是传授式、一言堂。STEM学习使教师失去了权威和垄断,淡化师生界限,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教师成了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4.从评价方式看:STEM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强调多元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全方位评估。同时,施评者也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由学生本人、同伴、家长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STEM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契机
1.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的契机
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学生已经具备坚实的科学基础,但是学科之间融合不紧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大作用下,综合实践课程地位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形势下,STEM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一次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的有利契机。
2.科技创新教育本质提升的契机
美国教育对STEM教育重视的一个依据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下降,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教育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学生在应试环境中成长,其结果是模仿能力取代了创新精神,因此STEM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一次科技创新教育本质提升的良好契机。
三、综合实践课程中实施STEM教育本土化策略
综合实践课程中包含的知识较为广泛,简单来说就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只有指导纲要,让各地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一)设计融合STEM本土综合实践课程内容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整合教育成为STEM教育的必然趋势,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选择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STEM教育首要目标。如,自然篇可以设计《家乡民用石器研究》等;社会篇可以设计《小区健身器材的调查研究》等;自我篇可以设计《我的课桌我做主》;等等。这样多学科整合设计课程内容,让孩子们感受着STEM理論下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当然内容的设计还要注意STEM教育具有的体验性特征,如《环境保护,红领巾在行动》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很好地体现了STEM教育的体验性特征,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
(二)STEM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
我们不能将学生“圈养”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STEM教育,满足学生乐学的需要。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1.情境性: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征,情境是STEM教育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强调让学生获得将知识进行情境化应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STEM教学时,一方面要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又要蕴含着所要教的结构化知识。新综合实践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布置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
2.协作性:STEM教育具有协作性,强调在群体协同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STEM教育中的课题设计是真实的,真实任务的解决离不开其他同伴、老师或专业人员的合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和讨论。STEM教育的协作性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评价学习成果。
3.创新性:STEM教育强调学生要具备一定技术素养,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技术表现多样化成果,让创意得到分享和传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例如在研究《家庭厨房烹饪废油烟气的净化及相应净化过滤装置的设计与研究》这一课题的同学,为了选取家庭厨房烹饪废油烟气的净化材料,他们咨询了相关专业的专家,根据专家的建议,他们从中又选取几种材料,自己设置实验装置,亲自进行试验研究。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的方法,而且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踏实探究获得结论的方法和技能。这种探究的精神,不正是STEM研究的创新精神吗?
(三)STEM教育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设计《不断更新的交通工具》时,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总之,STEM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STEM教育,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去探索、去求知,深入社会、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得以精彩,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这是我们对STEM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研究的最终目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STEM教育这块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