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时期新闻传播高等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索新闻院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目标、体系与方法。结合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本文认为,新闻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要深入理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二要完善教学体系,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神实质;三要推动教材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价值:四要积累培养成果,输送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总之,置身媒介融合、全球创新的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是新闻传播学科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社会责任和专业追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人才培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对当前工作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高校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在第17个记者节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闻传播队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为当代新闻传播队伍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明了方向,也对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影响深远。对于新闻院校而言,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媒介发展,去深化、引领面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发展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培养工作,才能为提高新闻传播事业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新闻现象和传播活动的总体看法,体现了新闻传播的本质、本源和规律。长久以来,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传播教育,是我国新闻院校的共识所在。要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院校,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将理论精髓贯穿于亲身参与的教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立足教育实践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意义。
  第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党性原则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在新闻院校培养学生的党性原则,首先,要树立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牢记“新闻无国界、记者有祖国”,立足新闻课堂,引导学生做讲党性、有原则的新闻人。其次,要深入理解人民性,通过开展走出校园、走向基层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山村田野中寻找源泉,在与人民的互动中汲取养分,真正做到将党性寓于人民性,理解“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深刻内涵。
  第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也是新闻人安身立命之本。近日来,“聂树斌案改判无罪”成为热门新闻,回应了老百姓们长久以来的心理疑虑。基于事实作出判断、忠于事实开展报道,“说实话、办实事”始终是党和国家的行事原则。在多平台、多渠道、多媒介的新时期,新闻院校更应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将其渗透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到以科学为支撑、用事实说话。今天,依托数据技术、研究舆情走向,代表了数据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方向。基于数据的新闻传播研究,将改变以往“观念先行、案例补充”的传统做法,以数据为基础,揭示信息传播的形成原因、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向,发出舆情预警,做出科学决策,这将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路径,彰显“求真”的原则性,体现“实事求是”的当代意义。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事业,是从实践中追根溯源、厘清本质、把握规律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育人实践活动。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新闻传播学科更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有所为、学以致用,坚持从实践出真知,以实践经验检验理论发展。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团队创作了一系列视听作品。六集文献纪录片《长征纪事》将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以客观性叙述、国际化视角赢得了观众口碑、获得了市场认可。此外,由学生团队设计的“长征路上小红军”表情包则是新媒体教学的实践产物,通过基于微信平台的人际传播,弘扬长征精神,倡导主流价值,掀起了多轮转发与分享热潮。在这一实践中,“90后”的大学生们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力军。
  二、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体系
  如今,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体系初具规模,各大新闻院校都在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教学研究中,结合当代媒介现实,教导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强化理论基础、掌握科学方法、面向前沿实践,练就了坚实的“立学之本”。
  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新闻传播教育,关键要从“解释理論”上升到“按照理论本质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将其落实到教学体系的各项环节,在教育教学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防止出现“空心化”倾向。
  第一,基于国情教育,强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起源于西方,国外的理论与经验进入中国传播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我国新闻院校的教学参考。因此,如何基于中国国情,嫁接东西方理论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阐释。在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就要以“四个自信”为纲,基于中国国情和当代实践,不仅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课堂的主要内容,也要将其贯穿在新闻专业实习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