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尝试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第五小学 江西 上饶 3341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7-02
21世纪的孩子,在没有放开二胎之前,大部分都是原来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家人如众星捧月搬呵护着这群“小皇帝”“小公主”。大部分都独断专行,唯我独尊。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围绕着他们转的,根本不尊敬师长,毫无感恩之心。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老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感恩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用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让感恩教育有理有据。
语文教材每学期教学分成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分为八个主题: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热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动物的情感和艺术的魅力。拿到一本教材,老师要对其中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材是最好的德育素材,我们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读书、识字,更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之道。因此,我以教学为契机,根据每个主题的四篇课文,开展德育活动,定立德育目标。如“感受自然”,应培养孩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祖国在我心中”,从文章中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建立爱国情感。如五年级语文上下册都安排了“人间真情”单元,感受亲人之间、邻里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真情故事,都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跟文中人物同喜同悲,被他们的真情感动着。《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对于母爱的解读是那么细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无不向我们诠释着母爱的博大和无私。《地震中的父与子》那句“无论什么时候,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的”则向我们展示了在危难关头,父爱是如何撑起孩子头顶的那一片天,创造出爱的奇迹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当然,我们不能把语文当成德育课。但擦亮感恩之眼,怀揣感恩之心教学,感恩教育则有理有据。
二、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让感恩教育有声有色。
有位教育家说过“让受教育者感觉到你在教育他,教育本身已经失败了”。是的,空洞的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显然是最恰到好处的。感恩教育更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光读读课文就想培养出感恩之心,那是不切合实际的。如《三个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孩子们一开始弄不明白。教师设计了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后阅读的教学环节。一个又一个同学,提老师事先准备的装满水的水桶,体会到桶的“沉甸甸”和妈妈的辛苦。而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过来帮妈妈提水,从而明白:为人子女,不是自己的本领有多大,而是能帮父母多少忙。继而设计环节:你最喜欢哪个儿子,你想对其他孩子说点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而不离孝顺父母的主题。最后设计了:诵读国学《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练笔《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设计有声有色,把感恩之心唤醒。
三、专心开展课后的拓展活动,让感恩教育有始有终。
课堂教学总是有限的。真要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生活大课堂才是最好的舞台。课堂上内容往往只停留在表层,如果没有在生活中强化,教育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在教学之余,课外延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作业,往往都是抄抄填填写写,对于知识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试着开展更有意义的拓展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展拓展活动固然辛苦,但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必然是有益的。《三个儿子》的实践作业:我为家人做事,并将自己的做事照片上传至微信班级群。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给家长端茶倒水,洗脸洗脚有的是洗衣做饭,添衣捶背,还有悄悄给家长准备生日礼物,制造惊喜的呢! 在《慈母情深》教学之后,设计了一份作业“我偷偷地给妈妈拍张照”,在照片之后,写一段文字介绍妈妈,以及她当时在做什么以及自己偷拍时的心情。孩子们虽然天天跟妈妈在一起,可是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他们对妈妈的了解少之又少,直到这次拍照,才看清妈妈额头的皱纹。为了他们操碎了心。教师再加一项作业:搜集关于母爱的古诗,名句。把孩子们的展示作品后让孩子们定下了:每天一做(每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的教学也是如此,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拓展开来,而不是只局限在小家范围。把感恩行动拓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让感恩教育有始有终。
人没有感恩之心,就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对生命没有热爱之情,一切都是可以践踏和为己所有。在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必须落到实处。不然,那群“小皇帝”“小公主”是无法接收别人与他分享属于他一个人的爱的。
四、继续深化,付诸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语文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演讲、征文比赛、学唱“感恩教育”歌曲,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紛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由此,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了,道德素养提升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态度更端正了,学习劲头更大了。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不仅仅在课堂,语文教师要善于收集报刊、网络中有益的文本和音像材料,让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让他们也知道:遇到挫折、坎坷,做错事时被批评、惩罚,这些同样是生活的“恩赐”,是丰富自己成长经历的财富。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感恩。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细细体味,处处都可以找到感恩教育的材料,让学生在这些材料中深受感动而产生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