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世界视野与立足本土

  

  作报告,第一个讲有第一个讲的好处,最后一个讲有最后一个讲的好处。今天我最后一个讲,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前几位,他们都是领导!在西方,领导是服务的;
国内领导是真正的领导,所以我应该尊重领导,这是第一个原因,我把自己挪到最后!第二个原因:我坐在旁边瞌睡,睡到中间一半时,我发现最后讲的好处:就是你能够把前几位的中间的最精彩的几个点给串起来。如果你能够做到的话,那么你也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

  李强是我兄长了,我们有像兄弟一样的感情李强老师所说的话中间有一点非常重要,中国已经高速发展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在有文字记载的近代社会,从17世纪的近代社会以来,全世界还没有一个主要的经济体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保持人均8。6%的平均增长率,这是没有过的,很小的经济体有过,但是这么大的经济体没有。

  高承恕教授的讲话里总结出来他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中国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能把门再关起来。不能像郑和下西洋下了七次以后回来后把图纸烧了,不但把船烧了,把图纸也烧了。这事不能再干了,就是对外开放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不能放弃。

  第三位,边燕杰说的纯学术性的讲话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学术研究的时候要看世界的主流,你不能辛辛苦苦做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研究结果和世界主流挂不起钩来,通不上电,那就麻烦了。所以你也得要和世界主流要通电,要对话,要有互动。

  第四位黄金麟先生他特别强调就是说从近代以来,中国大陆这块居民、老百姓也好,还从来没有遇到如此重大的机会,这是个historical opportunity ,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景军,我本来以为他会讲艾滋病的问题,结果他讲的是中国学术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达到的世界性的成就以及以后出现的情况。

  所以我讲的就顺着他们的思路走下来,我们讲的就两点:第一,世界视野,要有全球视界,第二要立足本土。这个本土是个非常相对的概念,福建人可以说福建是本土,中国人说中国是本土,亚洲人说亚洲是本土,这都对,但你要立足本土。

  为什么要强调全球视野、立足本土呢?讲起郑和下西洋,我和郑和是有点渊源的,郑和是云南昆明郊区昆阳人,我在那做研究作了好几年,我在那甚至还有办公室,就在郑和老家,但郑和出海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从泉州出海的。所以你想想看,在六百年以前,郑和几次下西洋的时候,无论从造船的技术,还是从对天文的观察,还是从对海洋学知识的了解,还是从军火,军火很重要的,因为那样一支远洋的行舰,带着那么多珍贵的皇家的宝贝,宝船啊,他要防止人抢夺,所以他带着军火,还有不要忘记一点,他见过所有舰队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想想在六百年以前,在这么复杂的水面上航行,当时也没有国际公法,也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打预防针,他要coordinate ,要command 还要communication ,没想到这里面所牵涉到的因素是多么的复杂,这几乎涵盖了今天所有第一流大国所拥有的海军,他们的远洋中的所有硬设备和软设备的全部。这才是伟大的事,可这伟大的事最后落得的局面,却是回来后一下子就没了,为什么没了?

  我认为,郑和下西洋全部的推动力是来自于皇帝,它缺乏两个非常强有力的支柱支持,刚才也提到了,第一,缺乏市场经济的支持,缺乏商界的支持;
第二,它缺乏公民社会的支持,所以当皇帝让你走的时候,所有的资源都能集中,所有的方面都能集中。现在有好几种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后来皇帝就对下西洋不给与支持了,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要找的废帝,永乐大帝不是把他的叔叔他的侄子打掉了,他非常担心自己没有正统性,所以非要找出这个废帝不可,这是最基本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据说是郑和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种说法说郑和实际上不是汉人,郑和是穆斯林。他从小当宦官,就是因为当年在元朝的时候,元朝的大军从中国北方征服到中国的云南省这个地方,元军的一大批部队就镇守下来,而元军本身就带来了穆斯林的游牧民族的传统,和当地的土著通婚的等等。郑和从小就被一个穆斯林家庭接收过来的,但因为当时家里特别穷,没办法,幼年时就实行了手术,再卖到皇宫里当宦官。据说郑和之所以愿意冒这个险下西洋,因为当时和现在不一样,这和坐波音747飞机去国外旅行不一样啊,他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所以当时下西洋最大的动机,你可以注意到他跑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穆斯林的社会,他想找到自己穆斯林传教的最重要的地方,带着一种宗教的情怀,当然他不敢讲出来。等到永乐大帝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到最后第5、6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分成两方,一方是郑和这一方,他们基本上是宦官,另一方是文官大臣,通过中国科举制度上来的,他们一般都是儒教的子弟,他们说郑和耗费的物资太高,成本太高,同时也可能把外部的一些非常不好的具有道德败坏的风气带回来,这样一来对朝廷的道德也好、经济物质状况都不好,所以要停掉。所以明朝皇帝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还有一个,在一个当时在中国沿海一带有很严重的海盗现象,皇帝非常害怕政权从海上过来,而且当时国库也很空虚,所以他实行了禁海政策。而中华文明的最悲哀的时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讲的是中华文明的悲哀,不是那个朝廷。那时要彻底实现禁海这一点,他不仅把郑和下西洋的当时最先进的舰队一把火烧掉了,而且把所有造船的资料烧掉,他烧掉的不仅是你的技术,他烧掉的是你的科学和知识,他不但把这两个烧掉了,而且下了一条死的禁令,谁敢私自出海满门抄斩,谁敢私造海船,满门抄斩。然后一级一级下到当时的乡镇一级。

  在过去的100多年,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为止160年中,我们不断地检讨中华民族衰弱原因,是我们的船不如人家,我们的炮不如人家利,我说这是混账认识,当时郑和的船比他们好多了,郑和的炮比他们好多了。这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被人欺负是因为我们的经济不发达,我说这是糊涂认识。我说在公元第六年,两千零五年以前,按照2003年的世界货币的购买力来计算,那时候中国汉朝的人均国民收入是437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到公元1000年,千禧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仍是在420美元左右。我们在改革开放70年代后期,我们的人均收入是280几美元,你想象当时中国在历史上多豪迈,哪个国家、民族有这样的底气,有这样的实力阿,所以找中华民族过去160年衰落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两点,是体制和制度,这个体制和制度从最上层到最下层,如师生关系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关门的还是闭门的,就这两点,这是最基本的原因,其他的都是派生的。抓住这两个方面,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个国家和民族才不会衰败,才不会溃败,才不会被人欺负,没有这两点,你有再好的技术都可以一夜之间被毁掉,你有最勤劳的人民,几年之内都会使你的民族成为懒惰的民族。在座的不管是哪个学科哪个年级,以后不管在哪个领域中都要认识到,记住这一点,如果你这个地方对外是封闭的,那一定要很落后,如果你这个地方的体制制度是落后的,那你所有的先进条件都会丧失,而所有的不利条件都会集中到你手上。

  我出国留学的时候就发现很奇怪一点,在美国最好的学校里,越是经济不发达国家来的留学生越是学工程,学工科,越是发达国家来的留学生,越是学法律,学经济管理,学软学科,我就感到很奇怪了,我们中国曾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又是金饭碗,又是铁饭碗,为什么你们这些人金饭碗也不捧,铁饭碗也不捧,都让我们这些人来捧啊?我的美国欧洲同学说了一句话,他说,技术学的再好,是造手造脚,法律管理这些软科学是学脑,脑学好了,可以雇用手和脚,管人家手脚,脑没学好,你怎么样学都学不好。过了两年我看了一个记者的采访,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有一条查里斯河,河的这边是麻省理工学院,全世界最好的工科大学,河的对面是哈佛大学。记者就问麻省理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最值得骄傲的?学生回答说,我们能造世界上最好的facilities,最好的设备,(这里说的是广义的设备)我们能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科学家,那不是很牛啊,全世界最好的。然后话筒转过来问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哈佛大学学生就说,我们学校是培养管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最好的科学家的人,这就是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