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


  摘 要: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是他们自身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对初中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及今后融入社会生活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教师提高对培养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线教师,将从本学科角度出发,针对当前道法课堂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道德与法治;初中生
  笔者从事初中教学工作多年,对初中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接触,发现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问题,如不愿与人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维系良好关系,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与老师、父母主动交往意识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中生人格的完善,也不利于初中生度过健康快乐的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初中生未来融入社会。本文将从笔者所从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作为切入点,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一、初中道法课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学生实际生活中交往的运用能力培养不足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道。”实践证明:单纯的说教通常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通过相应体验环节才能帮助初中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尤其是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一个体验内化的过程,而当前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知识化处理课堂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课堂上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借助教材材料,教给学生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的相关知识,但真正能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活动设计较少,学生缺少相应体验环节,不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生活。
  (二)课中和课后针对交往不当行为缺乏指导自觉性
  道法教师在上课期间,在“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影响下,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上,而对于学生的交往行为缺乏关注,或是随意处理,容易忽略一些不当的交往行为、交往习惯,缺乏时时、事事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自觉性;而在课后也是如此,道法老师若不是班主任,则会忽略对学生课下交往行为的关注,如学生在课后因一些因琐碎事情引发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时,道法教师即便遇到,也往往会认为这是班主任所应负责的工作,与自己教学工作无关,因而置之不理。
  二、初中道法课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课堂教学内容
  2017年下半年,山东省开始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关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知识在七年级第二单元《友谊的填空》中系统出现。道法教师可以从唤起初中生主动交往意识、培养初中生交往品德、提升初中生交往技能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教学。
  (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道法教师要摸清初中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创造,有效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活动教学法
  “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它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1]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在课堂上借助一些活動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亲身实践内化到行为中,从而运用到实践中。在初中道法课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如此,活动教学法的使用,有助于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景转化到课堂活动中来,利于学生更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并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到自身实践中。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如在教授“亲子冲突”这一内容时,可以呈现出取源于学生日记的自述案例,引导学生站在一个客观角度从案例中有所反思、思考,寻找自身与父母沟通的症结所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即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分工共同完成的互助性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角度看,小组合作是一个简单易操作且有实效性的实践体验,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组员相识、了解,展开互动,并通过与其它组员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另外,等待发言次序时,能极大地锻炼学生耐心倾听、虚心倾听、专心倾听的能力,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日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课后指导
  单纯依靠教师课堂内的指导,还是难以满足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道法教师在课后也应提高指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自觉性。例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初中阶段,学生交往范围集中在学校,家庭。借助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交往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外,采用网络媒介沟通也是一个好办法。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跟老师、父母等当面交流一些问题,但网络交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道法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一些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梳理心理障碍,走出交往的误区。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道法教师,要牢记本学科“育人”使命,自觉探索道法课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摸索、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85.
  [2]余碧松.案例教学法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课改探微,2009(11):52.
  ?誗编辑 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