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宪政的中国趋势”大型系列高级讲坛(第五期)

  

  本次主题:危机与宪政改革

  第四场: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主讲人: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点 评:金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主持人: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时 间:
5月19日(周二晚7点)

  地 点: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各位同学,我们今天的主讲人是高放教授。1981年,高老获得国务院总理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称号,1985年成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老出版了《高放文集》九卷,在政治学研究方面非常有影响力。今天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下面有请高老师作学术报告。

  

  高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从1949年起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今年是我在华北大学(人民大学的前身)和人民大学从教的60周年。我们在这方面受苏联的影响很深。五十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也就是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以苏联为样本,以苏联为标准。我们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思考苏联模式的弊病。

  1985年我在广州社会主义讲习会上曾经做过一个题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初探》的报告。我考证了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它的基本含义,同时说明了社会主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模式,还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前景。所以,今天是我第二次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今天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特点和失败的原因。社会主义是16世纪初欧洲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一些社会先进人士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名称,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欧洲人发明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定义有很多。我的定义是: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欧洲人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推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推进整个社会进步的。

  历史上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的是一些先进的思想家。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是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1516提出来的。他的代表作是《乌托邦》。后来人们把这种思想叫乌托邦社会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和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这三百多年当中,欧洲有上百位思想家提出了很多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到19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并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直都没有实现。

  二十世纪的时候,俄国终于实现了社会主义。1936年,苏联共产党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同年,苏联修改宪法,把社会主义的成果用宪法的形式巩固下来。当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很自豪,他们自以为他们已经在世界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应比资本主义更高级,但苏联为什么在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之后,过了55年,在1991年的时候垮台了呢?这并不是个别领导背叛造成的,而是有别的原因。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可以发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低标准的、歪标准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模式有很多严重的弊病。这种模式并不是不可以改,但苏联长期延误了改革,最后被苏联人民抛弃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根本失败,在于它长期超不过资本主义,最后被西方和平演变过去了。

  苏联人在1936年宣布他们建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他们那时候并没有建成如此高标准的社会主义。苏联为什么没有能够建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标准的社会主义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内因;
第二个原因是外因。

  从内因来看,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远远落后于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是想在西欧先实现的。马克思从来没有想过他的设想会先在俄国实现,这个落差是很大的。俄国1861年以后才开始发展资本主义,到十月革命前,现代工业并不多。到1917年,俄国的工业只占全国经济的20%左右。俄国是一个有三四百年沙皇专制传统的国家。俄国的国情注定了它不能建成一个标准的社会主义。苏联1936年建成的社会主义是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的社会主义。

  我们再来看外部原因。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胜利的社会主义。而俄国社会主义只在一国胜利并长期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中。俄国要花很多力量去对付资本主义的包围,不可能建成标准的社会主义。

  但具体来看,苏联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还是有社会的内容的。不能说苏联一点社会主义的内容也没有。

  在经济模式方面,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电气化,消灭了各种私有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是苏联经济模式中的社会主义的本体,但这个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有很多弊病。按苏联1936年宪法的规定,苏联的公有制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同时,苏联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保存了生活资料和消费品的市场。按劳分配方面,工人阶级实行8级工资制,农民则是记工分,干部实行工资制。苏联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并不明确,公有制被严重地空泛化了。公有制在很大程度是就是官有制。无论是国营工厂还是集体农庄都是国家权力掌控的。此外,苏联共产党还培养了一个高薪官僚特权集团。官僚特权集团的高工资和低工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936年的时候,高低工资的差距是30多倍;
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的时候,差距是50多倍;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是100多倍。这个高薪官僚特权集团是阻碍苏联改革的利益集团,他们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掘墓人。普通干部实行的是有严重平均主义倾向的按劳分配,而高级干部实行的是特权主义,这很不公平。资本主义市场化的成果,苏联并没有吸收。实际上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远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计划经济,而是披着计划外衣的政府统治经济。

  苏联在政治模式方面也有成就。苏联宪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规定:苏联之政治基础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此苏维埃因推翻地主资本家政权及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业经发扬巩固。第三条规定:一切权力属于由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所代表的城乡劳动人民。但一百二十六条又规定,苏联共产党是劳动群众的先锋队,“是一切团体和国家机关的领导核心”。这里面就有问题了。既然宪法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党怎么去领导人民呢?怎么去领导苏维埃呢?从苏联宪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实现了工农当家作主。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说苏联的政治体制是沙皇时是一样的。但苏联的政治体制没有吸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就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应该是由公民差额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政党是参与竞选的,不能由政党来垄断国家政权。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病是非常严重的。我想用十句话,五十个字来概括政治体制的弊病。

  

  个人集权制。国家的党政军三大权由一个领袖掌握。

  职务终身制。国家的党政军三大权的领导人是终身制的。斯大林带头搞终身制,他从1922年开始担任党的总书记到1953去世,一共任职31年。他是第一个苏共党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一直到他去世。

  指定接班制。接班人也是斯大林指定的。斯大林原来选中马林可夫,后来他对马林可夫不太满意,想换接班人。但还没来得及换,他就去世了。

  控制选举制。苏联有选举,但是由苏共严密控制的选举。苏联的选举并不是尊重选民意见的、自下而上的差额选举,而是等额选举。

  消灭异己制。只要有人敢提跟中央领导人不同的观点,那他就要被彻底消灭。斯大林之所以能掌握大权,是因为他清除了党内三个反对派。到斯大林晚年,党内还有一些人不同意他的意见,他也准备清洗。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清洗,他就中风去世了。

  监控干群制。苏联的克格勃不归国家机关领导,而是由总书记斯大林一个人领导。这个机关可以监控全国所有人,包括高级干部。

  此外还有:一党专政制、以党代政制、等级授职制、官员特权制。斯大林还严重地破坏了党内民主。在列宁时期,苏联还有党内民主。列宁在世的时候,托洛斯基就敢于提出跟列宁不同的观点。列宁虽然不同意,但还是同托洛斯基共事,并给托洛斯基很高的职位。那时候苏联的权力是有分工的,列宁只兼任政府总理,托洛斯基掌握军权。到斯大林时期,党内民主没有了,斯大林一人掌握了所有的大权。到了1939年斯大林把所有的异己都清除了以后,苏联的体制变成了斯大林一人专政体制。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政治局的其他四个人都不敢说话了,只忙着做笔记。

  在文化体制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文化体制的成就。苏联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培养了大批新知识分子。苏联在科学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创作了大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和电影,出版了大批优秀文化出版物,实行了免费医疗制度等等。这些成就都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苏联的文化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病。苏联的文化模式并没有吸收资本主义文化自由的成果,缺少文化自由。这个文化弊病表现为各种文化作品盛行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扼杀了文化创造的成就和学术研究的自由,极力要求对党和领袖歌功颂德,对人民和对国外进行虚假的、夸张的宣传。苏联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强调舆论一律,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矛盾和阴暗面。这不利于社会改革和进步。

  除了经济、政治、文化这三种模式的弊病外,苏联的社会管理模式和对外关系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病。在社会管理方面,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国家要消亡,人民群众要组成自由人联合体,要实行社区自治。斯大林在1939年苏共的18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讲到,苏联虽然建成了社会主义,但处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之中,所以还要保留国家。但斯大林也说过,苏联已经消灭剥削阶级,国家的武力镇压的职能已经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保护社会主义财产的职能。他讲得很对,可实际上没有做到。实际上,苏联仍然把党内有不同意见的人当成敌人加以镇压。同时,苏联长期把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归各个单位严加管束。工人归企业管;
农民归集体农庄管;
干部归机关管;
教工归学校管等等。单位的人没有回归社会,没有变为社会的人,没有实行社区自治。社会上所有的人由国家管。

  另外,苏联长期与资本主义列强争霸,想以世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畸形地发展军事工业而不顾民用工业。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不朽的功绩,但战后苏联又把有严重弊病的苏联模式推广到其他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两个阵营,两个市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后,苏联错过六次自我改革的机会。如果能早点改革,弊病是有可能改得掉的。斯大林晚年没有要改革的觉悟,对要改革的人都加以清洗。斯大林的继任者在半个世纪之中也没有进行改革。而六十年代起,由美国带头开始了以信息革命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错过这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这次革命使西方的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发展为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也就是说,七十年以后西方的的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了。这里的“社会资本主义”是我在1988年提出的概念,社会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完成了垄断资本阶段后的新阶段,就是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社会职能大为增强的、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的资本主义新阶段。而苏联还停留在封建社会主义阶段,封建主义的色彩还非常浓。这种封建社会主义是超不过社会资本主义的。

  苏联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是各种合力的结果。简单地说,苏联模式的失败是以内因为主的。内因方面也有近因和远因。当然,改革是在戈尔巴乔夫手里失败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死在手术台上,医生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这个病人得的是不治之症,你能全怪那个医生吗?我觉得苏联失败的病根病源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斯大林消灭了党外民主,实行个人独裁,堵塞了改革的路。很不幸的是,斯大林之后的五任领导人都继续了斯大林时期的体制。正如本次系列讲座的标题“宪政的中国之道”一样,(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我认为,苏联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有宪法,没有宪政。苏联制定过四部宪法,但宪法没有被真正实行。苏联宪政没有建立起来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苏联实行了以党代政的体制。党的权力高于宪法,高于苏维埃。虽然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最高苏维埃,实际上它的最高有权力机关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特别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总书记。最高苏维埃在苏联变成了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

  虽然1977年的苏联宪法扩大了苏维埃的权力,但那是因为当时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当时兼任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主席。苏联原来的体制是党的总书记兼任政府总理,后来苏共领导人发现这个党政体制不合适。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决定党的总书记不能再兼任政府总理,要实行党政分开。这想法很好,但没有做到。勃列日涅夫感到,他是党的总书记,如果他在国家政权里没有职务,连出国访问都不方便。他后来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他去兼任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主席。之后他修改宪法,要加强苏维埃的权力。这次修宪是为勃列日涅夫个人集权服务的。修宪并不能改变苏联的个人集权体制。修宪加强苏维埃的权力后,苏联1979年出兵阿富汗的时候,仍然是没有经过苏维埃的讨论,而是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四个人决定的。所以,在这种以党代政的体制中,宪政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吸取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探索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都深受苏联模式影响,都想在本国照搬苏联模式,都认为苏联模式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1956年苏共的20次代表大会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独裁后,社会主义国家才开始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病并开始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新模式。毛泽东主席在1956也写了著名的文章《论十大关系》,他在文章中指出要引以为戒,要吸取苏联的教训。他也跟党的其他领导人说过,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这样的事在西方不可能发生?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权力有制约,权力有任期,权力有选举。苏联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集权主义。权力极度集中在党的领袖一个人的手里。要吸取苏联失败的教训,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政治体制。只有改革政治体制,才能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点,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的讲话中讲得很明确了。邓小平说,改革政治体制,关键在于实行党政分开。

  现在理论界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有两种走极端的观点。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认为苏联搞的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我认为,斯大林搞的社会是有浓厚封建因素的社会主义,其中是有社会主义的成分的。不能完全否定社会主义苏联的内容。和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相对的另一种思潮是历史完美主义。历史完美主义认为苏联模式很好,有点小毛病,就像一个人很伤风感冒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中国理论界有人提出来,说“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提法是值得怀疑的。提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否认苏联是社会主义。还有人替斯大林辩护,说斯大林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实行高度集权。但是,斯大林搞的不是高度集权,他搞的是过度集权。这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过度集权中任何时候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模式除了过度集权以外,还有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例如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请允许我说一句最简明、最尖锐、最深刻的话:苏联共产党最终垮台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苏联共产党既反苏又反共。苏共没有把最高苏维埃当成最高权力机关,这是反苏。共产党应该是民主的政党,苏共完全取消了民主,这不是反共吗?

  简单地说,社会主义从16世纪思想家提出个人理想开始,三百多年不断试验都失败了,到二十世纪由苏联变成现实社会制度,历经74年后最终失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着总结历史经验并重新探索社会主义新模式的任务。从苏联的失败中我们学到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是,社会主义一定要与时代变化和本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搬历史和外国的模式,要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二十一世纪资本处于最高阶段,是社会资本阶段。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二十一世纪要探索社会主义,不能再搞暴力革命、不断革命、世界革命。二十一世纪要探索社会主义,应该是和平改良、不断改良、世界改良。要逐步渐进,不能狂飙突进。

   当今世界上有195年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类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现有5个;
第二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约有30个;
第三类是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大约130个;
最后一类是前苏联东欧地区国家28个。除了5个国家由共产党长期执政之外,还有3个国家的共产党通过选举取得了执政地位。这三个国家是摩尔多瓦、塞浦路斯和尼泊尔。在二十世纪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最大成就的,有可能对二十一世纪的探索作出最大贡献的无疑我们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共产党党中占世界共产党员的85%,如果中国做得好,那贡献就很大。中国改革三十年取得显著的成就,78年就开始自觉地纠正苏联模式的弊病了。但中国的改革要全面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五个扬弃,五个创新。

  五个扬弃,第一是对科学社会的扬弃。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应该扬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不搞市场经济,主张世界革命,这是应该弃的。第二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苏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可取的。苏联模式的以党代政、一党专政是要弃。第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扬弃。要扬的是西方资本主义重视技术革命,重视市场经济,重视权力制约的方面。要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两极分化的方面。第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以民主本,和谐中庸之道,这是应该扬的。传统文化的专制主义,官本位思想是要弃的。第五是对中国60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扬弃。中国经验中,主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要发扬的。但和期以来的激进主义要抛弃。

  五个创新首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几百年,这是一个新的论理和观点。二是对苏联模式的创新。废除了终身制,对外开放,这些都是创新。三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创新。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创新。四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创新。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创新。五是对60年经验的创新。邓小平提出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现在领导人提出要创造持久和平世界的观念,也是创新。

  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改革进展得还是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现在社会上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些错误的解读。有人认为中国改革仍然没有摆脱苏联的模式。还有人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已经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在搞修正主义。第三种误读是认为中国搞的是新自由主义,认为中国应该搞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第四种误读是认为中国改革是走社会民主党的路。第五种误读是认为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还有人认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明,要搞儒家社会主义或儒家资本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尽如人意,还有缺点。中国要有五个扬弃、五个创新的精神才可能继续前进。我想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将是各自推进、兼程并进、和平渐进、携手共进,创造不同模式的新世纪。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掌声)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高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下面请金雁教授点评。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是对一些政策、领袖人物的失误进行反思,后来上升到制度层面,最后上升到文化层面。我们现在还在做这个工作。

  人类社会只在有不公的存在,就会有社会主义存在。从这点看,我们对社会主义有充分的信心。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经过了七十多年,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长空并最终陨落,这说明了这个模式有问题。高老师刚才讲到的苏联模式的封闭性我非常同意。实际上那时候东德的乌布利希就曾经说过,他们就是因为在开放模式下无法和西德竞争才建了柏林墙,好在真空的环境里搞社会主义。事实上,在封闭的环境下搞不好建设。还有一个就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革命的理想。民粹主义的想法就是芸芸众生都模不着头脑,要靠社会精英把他们带出黑暗。那时候的社会主义认为,所有的人都要靠我们去代理,社会主义要推向所有的国家。1924年苏联制定宪法的时候就设想,全世界所有的苏维埃共和国都是可以加以苏联的,他们设想的是全世界都会有苏维埃。因此输出革命有很大的强制性。

  到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前,列宁还一再说,苏维埃只是一个临时的机构,将来还要拿到一个合法的授权,那就是全民普选的立宪会议的选举。但在后来立宪会议的选举中,布尔什维克得到的是24%的选票,是少数。这时候布尔什维克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失败,要么颠覆立宪会议。如果他们颠覆了立宪会议的话,他们离原来的政治目标越来越远了。在这个两难的关头,民粹主义的思维想了关键性的作用。民粹主义认为,只要目标是崇高的,手段可以忽略不计。布尔什维克就这样取消了1月5号的立宪会议。后来高尔基后来说,如果有用来福枪驱散立宪会议,那么俄国知识分子百年来的努力全部都是白废。从这个意义上看,十月革命是一个早产儿。原来马恩所设想的前提条件并不具备。列宁原来设想即使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先夺取政权之后再去改造社会,所以十月革命就这样发生了。因此,俄国带着一身封建因素迎来了它的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苏联的工人和农民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人的要求是走到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去,而农民的要求是回到斯托雷平改革之前的村社中去。两种力量冲到一起没法调和,所以苏联很快在1918年在内战中就拿农民开刀了。后来有了新经济政策和1929年的集体化,苏联为了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牺牲了农民。

  俄国在社会改革的时候总是用强制的办法。苏联在二战之后也强制性地把苏联的模式带到东欧国家。东欧国家其实一直都没有完全接受苏联的模式,这也是后来东欧剧变这块多米诺骨牌先在波兰开始的原因。后来苏联垮台的时候,东欧国家是欢欣鼓舞的。

  我还要谈到的一点是,我们现在如何来看待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两条脚迈得是不一致的。我们一开国的时候就有共同纲领。我们是本来是可以赋与共同纲领大宪章的地位的,但因为后来的五四宪法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提问:

  

  梁启超先生说,不问国体,只问政体。胡适先生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蒋经国先生说,没有永远的执政党。您对这三句话怎么评价?

  

  高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虽然不赞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他赞成民主共和。他说这句话,说明他是非常注重民主共和政体的。苏联的失败,在于他们的国体和政体不一致。他们的国体虽然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但他们的政体却是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梁启超先生的话对我们有一个启示:看一个国家,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政体。

  胡适先生是我的老师。1946到1948年我是北京大学政治系的学生,那时候胡先生是北大的校长。他一生信守自由主义的原则。他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是对自由主义的相当深刻的说明。你有自由的时候,别人批评了你,你能不能很好地考虑别人的意见?你有权利自由地批评别人的时候,你也要为别人自由地批评留有余地。这话讲得是相当的有哲理的。

  蒋经国先生说,没有永远的执政党。我当时访问当湾的时候就听过这句话。台湾走向民主政治后出现了很多乱局,但比起国民党专政的时候来说,还是有进步的。

  

  提问:

  

  如何解读现行法院工作的“三个至上”?

  高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在法院的工作中,考虑党的利益,考虑人民的利益,考虑宪法的利益,总的来说,这三者是一致的。党只要没有离开人民,这个利益就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就应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