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疼痛患者的守护人
当本刊记者见到陈主任时,她正在为一名70多岁的山西灵石籍女性疼痛患者进行腰骶部穴位注射治疗。经过4天的治疗,这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已经可以在床上翻身,下床后也能大步平稳地行走,上厕所也不需要家人的帮助。当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刊记者说起陈主任时,都是赞不绝口。
该患者10年前出现了腰骶部疼痛,由于疼痛还能够耐受,就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年前,患者疼痛加重,在床上不能翻身,在床下都是以小碎步艰难地挪行,上厕所都需要儿女的帮助。后来家属带患者前往北京、太原等地求因、司药,先后被诊断为“骨质增生、帕金森氏病”等,也接受过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但是疼痛仍然不见好转,最后北京的医生建议他们到疼痛科进行治疗。于是患者家属从网上搜索到山西大医院疼痛科陈主任之后,就直奔陈主任而来。
在陈主任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文件柜里摆满了各种医学书籍,就连办公桌上都被医学类的书籍占去了近2/3的面积。尽管陈主任坦言办公室有些乱,但能看得出来,作为疼痛科的带头人,随时查阅医学典籍是一名疼痛科医生的必备日常。本刊记者与陈主任的对话,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疼痛的发病对象及年龄段吗?
陈主任:实际上,疼痛的发病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发生。严格地讲,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疼痛,如儿童、青少年会由于生长而引起生长性疼痛,运动不当导致创伤性疼痛;中老年则会存在一些退行性病变,如关节、腰椎等疼痛。另外是椎间盘,从34岁就开始退化。24岁之前处于一个成长阶段,是成长大于破坏的;24~34岁处于一个稳定阶段,丢失和吸收基本上维持一个平衡阶段;34岁之后已经是丢失大于摄入了,出现退行性病变。
当然疼痛也有性别之分。对女性而言,由绝经期、更年期及骨质疏松等晚期引起的不典型的腰背性疼痛,不是剧烈的疼痛,是可耐受性的疼痛。对于一些人来讲,一些疼痛可以耐受的话就不去医院治疗,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对于男性来说,到60岁以后,也会因为年龄增长、钙流失等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等疼痛,这是一个特点。
现在有一个新的现象,在10年前,腰腿疼处于疼痛中的第一位,颈肩痛位于第二位,而如今颈肩痛已经超越腰腿疼处于第一位了。同时年龄结构也发生改变,好多年轻人都出现了这种症状。所以说这种慢性腰腿疼、颈肩痛涵盖了所有年龄段。
记者:普遍来说,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并不足够,这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陈主任:其实疼痛是尊严最大的对手。轻者导致患者的情绪低落;中度患者使得社交圈子变狭窄,生活质量下降;重度患者则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患上抑郁症。这无疑会打击患者的尊严,同时也为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尽管疼痛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但是由于人们对疼痛这一症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患者的就诊率不是很高。而疼痛科属于新兴科室,患者对其不了解,疼痛患者就诊时大部分还会选择传统科室如骨科、神经内科等,甚至不少患者还会对疼痛科产生一些误解,比如担心会不会打封闭针、激素之类的。那么,面对当前各大医院疼痛科的现状,这就需要整个医疗体系和所有医生的努力来对其进行普及推广,这样疼痛科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记者:说起疼痛,我知道有急、慢性疼痛,有牵涉痛,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那么从临床上讲,疼痛是怎么区分的呢?
陳主任:我给大家普及一下,疼痛从时间上分,可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以前认为超过半年或者3个月才是慢性疼痛,但现在我们说超过1个月的持续性疼痛就称为慢性疼痛;而急性疼痛是指原来没有的,突然发生的疼痛。从性质上分,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如火烧、划伤等以伤害为前提发生的疼痛;另一类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患者自身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疼痛,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还有一类叫作癌痛,也称混合性疼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混合。
记者:患者出现疼痛后,应该如何治疗?
陈主任:当患者发生急性疼痛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当患者出现慢性疼痛时,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要拖延,以免加重病情,为自己和整个家庭带来负担。
当前对疼痛的治疗方式一般有3种,一是保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理疗等。二是微创治疗,如定点介入治疗、射频治疗、椎间孔镜治疗等。三是中枢神经调控,需要多科室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国内开展得比较少。
最后,诚如陈主任所言,患者认识疼痛,医生钻研疼痛,医院壮大科室,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疼痛终将越来越少,患者终将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