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nsd/qnsd201809/qnsd20180913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nsd/qnsd201809/qnsd20180913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nsd/qnsd201809/qnsd201809132-3-l.jpg
  摘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呼唤精细化、差异化的教育模式。浙江省教改项目《基于目标管理发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创新性的将日式企业的目标管理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并且对现存的问题逐个进行破解。课堂精细化管理需要以现代信息化教学为支撑,对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研究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信息化教学;精细化管理
  浙江省教改项目《基于目标管理发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以促进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修复和延伸,提高师生互动的广度和精度,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将同时面向教师和学生,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参与度为目的。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等现代化高职教育信息化手段,及时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欠点和技能漏洞。由于教育云平台在院校间的应用存在差异,一些基础较好、重视度较高的院校应用水平和方法普遍高于部分职业院校。在前期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实施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17年9月面向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全校192位专兼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主要调查了我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以确认在本校推行本项目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否切实可行。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有171份,有效率为89.1%。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1月,我校实际在运用云平台等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教师数仅占全体任课教师的四分之一左右。项目小组设计了七个问题,以分析教师们暂时还未使用云平台授课的原因,其中占主导的是需要有培训指导、尚未找到合适的平台和所教课程不适合使用等三点。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选择了所教课程不适合使用的教师当中,27.7%的人选择了需要有培训指导,21.3%的人选择了尚未找到合适的平台,17.0%的人选择了备课好像很麻烦,除去学校机房不够用和上课不许用手机等相对易于解决的问题以外,只要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解决寻找专业平台的问题和备课的问题,他们还是很愿意使用云平台进行授课的。另外,相同学科的任课教师既有使用平台很有心得的,也有尚未找到合适的平台的,学科内的互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一来,大学老师有课才来,教研室活动开展不到位,校级层面的交流缺乏等原因使得学科内的互动形成了很多的壁垒,打破这些壁垒则有助于帮助相关的老师找到合适的教学云平台从而为本项目的推广实施提供可能。
  项目组认真分析了调研数据,针对本校教师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教师热切希望解决的痛点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教龄在6-10年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行动力最强
  项目组对各个教龄段内使用云平台等信息化教学的人数占该教龄段教师的比重进行了统计,与大多数人认为的年轻老师更愿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同,项目组惊喜的发现,目前教龄在6-10年这个教龄段内的教师反而更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手法和理念,行动力也最强。在使用云平台授课的行动力上排第二位的是11-15年教龄段,第三位的是21-25年教龄段。虽然26-30年教龄段中目前没有人使用,但对比态度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教龄段的教师其实很愿意在有人指导的前提下使用云平台进行授课。另外,结合本校年轻教师基数大,教学经验尚浅的实际情况,新平台对于教师的课程目标和任务的设计要求又比较高,新教师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所以在1-5年这个教龄段中只有16.25%的教师使用云平台进行授课。
  (二)信息化教学意愿强烈但需要指导
  针对各教龄段教师对云平台的使用态度的分析如下图所示,其中网格的数字代表百分比。在不考虑使用云平台这一栏,教龄在11-15年的老师是唯一一个比重为0的教龄段,这说明11-15年教龄段的老师只要有人稍作指导就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另外,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图中最外围的一圈是“在有人的指导下使用云平台”这个选项的结果,这表明各教龄段中占比最多的是在有人的指导下使用云平台,教龄在16-20年的教师需要指导的意愿更加强烈,而自主性研究——选择“正在研究打算下一轮授课使用”的意愿则不是很明显。相较之而言,教龄更长的21-25年和26-30年在“正在研究打算下一轮授课使用”这一点上表现很抢眼,可以看出我校的前辈教师们在接收新思想和新技术方面还是相当积极的。领人感到鼓舞的是,各教龄端中的“不考虑使用信息化平台”的占比都非常低,这对于本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在大数据当中有一个特例值得分析,是一位任教年数仅为一年的教师,他所任教的三门课程全部使用的I博导专业教育云平台,他给出的使用理由是:该平台有专业的资源便于备课,有专业的题库便于组卷,平台会组织技能比赛便于交流,并且能紧跟专业的前沿动态。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薄弱,专业的平台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相信随着教学经验和能力的增加,使用云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比例會逐渐增加。
  (三)精细化管理的推荐工作量.
  不论是本项目的基于目标管理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还是其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细化,任课老师的工作量会成倍的增加,从全校来看,在多种条件的限制下,即使是认为云平台对教学很有帮助的教师们,实现所有任教课程都使用云平台的人数也屈指可数,综合调查数据,考虑到教学工作量和备课难度,全部使用平台教学的推荐工作量是1 85门即2门课。
  (四)管理学的教师更懂“管理”
  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教学精细化的教学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项目组发现,管理学科的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更深一些占总人数的33%,其次的是工学的20%和文学的19%。
  (五)“实操”的精细化管理不容忽视